• 如何养育独生子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如何养育独生子女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8.26 6.5折 2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多湖辉著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66566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8490285

上书时间2024-06-25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多湖辉编著的这本《如何养育独生子女》以日本、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现状为基础,阐述了独生子女教育应抓住的几个关键点。即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如何让孩子懂得节俭,如何快速提高孩子的积极性等;并指出独生子女的教育,不仅仅指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还包括家庭中的成人对家中的长子、长女进行的教育。

作者简介
多湖辉,1926年出生。东京大学文学部哲学科(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现为千叶大学名誉教授、多湖辉研究所所长、东京都“心灵的东京革命”推进协会(青少年培养协会)会长、日本创造学会名誉会长、才能开发教育研究财团理事等,并以以上身份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讲,十分活跃。在著述方面也十分多产,多部作品已经被引入中国,且反响不俗。主要著作有《母爱促进身心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能力》《使孩子聪明的心理战术》《管教孩子的技巧》《孩子的心理规律》《责备孩子的方略》《轻松快捷的学习技巧》《创意读书法:怎样轻松而有效地学习》《新头脑开发丛书》等。他的著作从胎儿、婴幼儿到小学生教育,从教育心理学到具体的教育行为,都有详细论及,可谓“儿童教育的百科全书”。多湖辉创立的实践教育法,被公推为世界六大的教育方法之一。

目录

前言

在烦恼应该怎样养育独生子女之前

不要过于在意别人怎么样!

个孩子都是被当成“独生子女”养育的

婴幼儿期,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如何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

第一章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独生子女内向吗?

辨别孩子的性格

和小朋友玩耍的孩子、不和小朋友玩耍的孩子

蔫儿淘  还是内向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学习打招呼和遣词用句

从与大人的谈话中孩子可以学到的东西

即使是爱撒娇的孩子,只要撒娇撒得好也能

?快乐地生活

与表兄妹、祖父母和叔叔阿姨相处

让孩子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玩耍

体会“分享的快乐”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

不要任性,告诉孩子正确表达自我主张的方法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旁观者”

孩子从“孤独”中学到的东西

不要错过亲子分离的机会

知识栏?当孩子说想要个弟弟妹妹的时候

第二章

让孩子懂得节俭

怎么办,孩子这么任性?

通过满足孩子的愿望让他自己学会必要的东西

“想要的东西”和“需要的东西”的不同

和孩子一起享受“忍耐”

不做“败家子”,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让孩子体验“谦让的快乐”

为了在世间生存一定要懂得度的节制

告诉孩子权利伴随着义务

“当场忍耐”和没有例外

让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努力不让孩子止步于三分钟热度

规定孩子的工作并让他每天完成

制定“我家的规矩”

知识栏?要从亲密的母子关系转变为亲子间良好的

三角关系

第三章

如何快速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有没有积极性主要看父母

尊重孩子的兴趣

表扬能让孩子充满热情

让别人来表扬孩子

只对别人说孩子的优点

提高孩子做事积极性的“批评方法”

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偶尔试着将孩子逼入逆境

知道具体的路程后就会更积极地向着目标前进

克服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体会成功的感觉

开始、停止某项学习的时机

不要将父母的梦想和希望强加于孩子

和孩子拥有共同的话题

相信孩子的可能性并守护他

知识栏?单亲父母和独生子女间的良好关系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自立心

你有没有扼杀孩子自发性的萌芽呢?

孩子自己思考以前父母不要抢着告诉他答案

偶尔让孩子经历受伤和失败

不要对孩子有问必答

不要给他正确答案,而是给他提示

多问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呢?”

犯错了,与其批评,不如让他重做一遍

反复在做的事情可以试着偶尔改变做事手段

?和方法

不用一直取悦孩子

不要过于在意周围的情况,尊重孩子自己的节奏

不断地告诉孩子父母永远是站在他这边的

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必要的度的生活能力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注意不要过度干预

培养孩子想象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的窍门

知识栏?不要一个人烦恼,获取支持的窍门







内容摘要
前?言
在烦恼应该怎样养育
独生子女之前
不要过于在意别人怎么样!
每家的第一个孩子都是被当成?
“独生子女”养育的
不管是决定了只生一个孩子,还是觉得可能只会有一个孩子的妈妈,你们翻看这本书的目的都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好孩子”,所以才如此努力地研究怎样养育孩子吧。
抱着这种想法的妈妈们,过了孩子的婴儿期,结束了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的生活以后,逐渐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空闲时间,于是他们开始听到周围人的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例如“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太可怜了”、“独生子女就是不好养,即使在孩子身上花再多的时间和金钱都没有用,一不注意,孩子就会变得很任性”等等。听到这些,妈妈们就会暗下决心“我家是独生子女,所以必须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如此一来,妈妈很容易过分在意孩子的教育,难道不是吗?
但其实,在孩子教育方面,不管是独生子女也好,还是有兄弟姐妹的也好,重要的部分都是一样的。正在为独生子女的教育培养问题而烦恼的妈妈,现在开始不要去在意别人说什么,放松自己,尽情享受自己的育儿生活吧。
可能很少有人发现,实际上“独生子女”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因为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前,每家的长男、长女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两个孩子也好,三个孩子也好,不管兄弟姐妹有几个,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前,长男长女都是“独生子女”。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种情况呢?有的人一直说“只要有一个孩子就足够了”,但是却又生了第二胎、第三胎。也有人生了一个孩子以后说自己不会再要孩子了,却在孩子十岁以后突然萌发了生第二胎的意愿。当然也有年过四十才生第一胎的,或者经过长期的不孕治疗终于怀上孩子的。除了这些在经济上、精神上、身体上存在困难不能生第二胎的人,还有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决定只生一个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是一边养育着第一个孩子一边想着“还是生两个好吧”“什么时候要第二胎呢”。这就是养育“独生子女”面临的现实情况。
父母没有必要为“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必须要(怎么样)”而烦恼。首先要把心思完全放在养育第一个孩子身上,认真做好各项育儿的基本工作,这样就可以了。
婴幼儿期,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0—3岁的婴幼儿期是奠定孩子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据说这个时期孩子左侧大脑的活动要强于右侧大脑,通过亲子间的肌肤接触,孩子可以与父母建立起坚实的信赖关系。基本上所有的长男、长女,也就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在这个时期都是作为“独生子女”被养大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请父母一定要珍惜这段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悠闲地、安心地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一定会有人担心“因为是独生子女而一直宠着他的话,他会不会变成一个任性的孩子呢”。父母会有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但是要知道,被父母抱着、哄着,和父母一起玩耍,对这个时期的小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开始“认生”、成为妈妈的小跟屁虫、“一定要妈妈”等等,孩子的这些让人头疼的表现,不正好证明了孩子情绪的正常发育吗?
当孩子经常哭闹弄得妈妈手足无措的时候,当不知道孩子会做什么一整天都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时候,妈妈要尽量保持心境的平和,温柔地对待孩子。妈妈可以选择和爸爸谈谈,或者向别人寻求具体的帮助,也可以结交一些能够为彼此分担烦恼的妈妈朋友。
妈妈千万不要因为看见孩子在老实地睡觉或是在自己玩耍就放心地不去管他,因为人的情绪基础是在婴幼儿时期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萌发形成的。婴儿时期,孩子经常会露出反射性的微笑,这时大人可以笑着对他说“哎呀,你好可爱啊”。当孩子“咿咿呀呀”地对着大人说话时,父母可以回答他“是,是,你怎么了啊?”之类。父母的这些回应对于孩子的心灵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的情绪表现得不到周围人的回应,他就会慢慢地放弃与周围人的沟通交流了。虽然目前来看他也会哭,也会笑,也在说话,但是如果总是被忽视的话,他就会慢慢地变成面无表情、寡言少语的孩子了。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silentbaby”。父母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件好事,不要错误地认为“我家孩子很老实,很省心”。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父母必须要注意。
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内心温暖、善良、懂得替别人着想的人,父母就要从婴儿时期开始,用同样的心情来养育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等孩子再长大一点,父母可能就要开始为一些事情而头疼了。例如,孩子开始调皮捣蛋了,也常常因此而受伤;反抗父母,对什么事都说“不”;开始拥有自我主张,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等等。不过,以上这些表现都是孩子的自发性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不用过于在意,要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接受这个现实,并在育儿过程中尽量营造出可以让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多数进入青春期以后出现问题的孩子,不是在婴幼儿期缺少和父母的亲切交流,就是缺少一个能够让他树立起自强心理和自发性的成长环境。在有第二个孩子以前,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是被当成“独生子女”养育的。父母应该把这个时期看作是为孩子的幸福打基础的时期,一边享受孩子每天的点滴成长所带来的喜悦,一边想办法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很多职场妈妈都会说“因为我要上班,所以基本上没有时间和孩子多相处,这让我很担心”。其实妈妈完全可以不必担心,跟时间长短无关,只要能够轻松地和孩子待一会儿,就算时间很短,也能够建立起深厚的母子情谊。从前有位服装搭配师加藤小姐和一位播音员南美希子小姐,她们听了我的建议之后,在育儿和工作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他们两位都是高龄产妇,可能是在充分考虑了人生的规划以后,果断地决定了只要一个孩子。还有,她们很善于分配时间,很珍惜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如果你也能有意识地重视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一定能够建立起牢固的亲子关系。
当然最令人担心的是那些意外怀孕生子的妈妈。她们对孩子还没有萌生足够的爱,也没有做好养育孩子的心理准备,就这样突然变成妈妈了。这种情况下,妈妈很可能会在心里埋怨“要是没有孩子的话,我不仅能继续工作,还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容易不知不觉间就虚度了孩子重要的婴儿期,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虐待儿童的地步。被这样的妈妈养育长大的“独生子女”的人生只有不幸。
我目前正在参与东京都举行的“心灵的东京革命”活动。活动以所有来领取母子手册的女性为对象,告诉她们“成为父母”是怎么一回事,帮助她们做好“做妈妈的心理准备”。这些工作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对年轻的父母来说这类似于一种“育儿执照”。
现在出生率越来越低,小规模家庭越来越多,几乎年轻的女性都没有抱孩子的经验,也不知道家里有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各种育儿书籍相继出版,各种各样的育儿信息在市面上泛滥,可是另一种社会现实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年轻父母根本无法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育儿方面的知识和帮助。因此,有了孩子却不知道该怎么养育孩子的大有人在。其实对孩子来说,最最重要的是妈妈的爱,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把这个事实尽快地传达给所有即将成为妈妈的女性。
不过,凡事都有另一面。由于家里孩子少,父母觉得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做,继而造成了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过分干涉,结果导致孩子一事无成的例子也不少。在养育独生子女以及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亲子间的关系容易过于密切,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
如何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
首先让我们看看在邻国中国情况是怎样的。
在中国,政府为了抑制人口的增长,从1979年开始就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这一政策到今天为止已经实行了近40年了,目前来看,虽然还没有太大的问题出现,但是一些不良影响已经慢慢地显露出来了。独生子女们被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个人如水般倾注的大量的爱和金钱培养起来,身上承载着整个家族的期待。然后他们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超级精英。但是,这些孩子却不一定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近年来,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
社会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大学扩招,升学率也迅速提高。可是,这样一来,在这个社会上,大学毕业就不再是一张有力的通行证了。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一心想要找“好工作”可最后却有可能什么工作都找不到。另外在一流企业就职或拥有专业技能的女性精英中,“月光女神”越来越多了。她们跟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所以不需要支付任何生活费用,自己的工资全部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人们称这样的女性为“月光女神”。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人都是独生子女的关系,中国的父母们在孩子的教育上绝不吝惜金钱。看到中国的这种情况,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时地让孩子在精神和经济上独立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对于年纪趋于低龄化的日本父母来说,也是重大课题之一。
现如今,不工作、靠父母养着、被称作啃老族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其背后原因正是因为优越的家庭环境允许他们依靠父母生活,继而又出现了对于依赖父母生活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的年轻人以及允许孩子啃老过活的父母。
最近,人们经常谈论那些结了婚以后继续靠着父母生活的,患有所谓“父母依赖综合征”的年轻夫妻。这些年轻的夫妻无法接受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而他们的父母也无法接受儿女离开自己。儿女在父母身边,什么都让父母做;而对于父母来说,只要是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这种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是很难被改变的。
独生子女的家庭可能更容易产生这种关系。
据说日本母亲身上的母子一体感要更强烈。所谓母子一体感就是妈妈觉得孩子像是还在自己的肚子里的时候一样紧密难分。可是,在欧美国家,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开始,父母就会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例如,欧美国家的父母是让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在单独的儿童房里自己睡觉的,而在日本,孩子出生以后都是睡在父母中间,三个人在一张床上睡成川字形的。还有,孩子哭的时候,欧美国家的父母也会问他“怎么了”,但是却不会马上去抱他。相比欧美国家,日本有更多的父母只要一听到孩子哭就会马上把他抱起来。不仅如此,日本甚至存在着更密切的母子关系。有妈妈能够通过孩子哭的方式的不同快速辨别孩子有什么要求,并立即做出应对。被这样的母亲养大的孩子,甚至连哭的机会都没有。
日本人的另一个特征是,不严格区分是、非以及自己和他人。这可能也和日本人万事都爱保留灰色地带的心理特征有关。日语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当一个人说“水”这个字的时候,有可能是指水流出来了。日语的这种特点更进一步加剧了前面所说的日本人的特性。
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日本的父母在自杀的时候会杀掉全家包括孩子。可能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并不难理解,但是在欧美国家,如果父母这么做是会被治以杀人罪的。实际上,在美国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案件。一个日本母亲带着孩子自杀,结果自己活了下来,被美国地方法院致以杀人罪。我听说当时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律师特意从日本赶过去,向法官说明了日本人这种特有的心理状态。最终法庭没有判这位母亲杀人。谁能想到意识上的差别竟然如此之大。
最后,不知道怎么哄孩子的妈妈,以及对于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有求必应的妈妈,你们还没有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吧?
生养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无论是谁,因为都是第一次,所以会困惑会犹豫是很正常的。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不知不觉间就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干预了也是很容易理解的。育儿最重要的就是在不断探索、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找到亲子间合适的距离,然后构筑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还有一件事绝不能忘记,那就是父母要坚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明确地传达给孩子。犹太人母亲在把孩子放到床上睡觉以前会紧紧地抱着他对他说“你是我最重要的宝贝”。他们不管平时有多忙,在这个时候也会认真地面对孩子,确认母子间的牵绊。有了这样的心与心的联系,育儿可能会变得出人意料地顺利哦。
第一章开始,将具体地介绍如何养育独生子女,希望大家能够跟着这本书一起积极地思考。
第一章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独生子女内向吗?
辨别孩子的性格?
就算孩子从小就跟妈妈一起去买东西和散步,但是第一次带孩子去公园的时候,妈妈也会担心,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会不会哭啊”,“他能和差不多年纪的朋友玩到一起吗?”等等。一直以来,孩子都是跟父母、叔叔、阿姨、祖父母这些大人一起玩的,到公园去和相同年纪的小孩子玩耍,对于孩子来说可以算是“公园初体验”呢。
一说到“公园”,媒体杂志宣传着眼点一般放在带孩子去公园的妈妈们由于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以及所产生的压力上面。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去公园跟小朋友们玩也是伴随着紧张感和压力的体验。也可能是多少受到了妈妈的紧张感的影响,在公园里能够完全融洽地和小朋友们玩耍的孩子是很少的。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哭会闹,不肯离开妈妈身边。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然后慢慢地让他习惯。只要妈妈心里有这样的自信,就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和自立性。
通过观察孩子在公园里和同龄孩子玩耍的样子还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例如,孩子是内向爱哭鬼,还是任性自我不顾周围人感受,再或是总是模仿别人跟在别人身后等等。来公园玩以前不曾发现的孩子的各种优缺点应该就都能看到了。我们经常说,父母反而更不容易看到孩子的真面目。“我家孩子任性爱撒娇”、“太粗心大意”等等,这些感觉说到底都是由母子关系决定的,妈妈只是看到了孩子想展现给妈妈看的一面。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孩子有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还有,妈妈认为“任性”是孩子的缺点,可是只要改变角度,也可以看作是孩子的长处,因为孩子能够有很好的自我主张。同样“粗心大意”的孩子同时也是“大气,不拘泥于细枝末节”的。优点和缺点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应该让孩子性格中的哪一面得到发挥是父母应该思考的问题。可能你无法立即做出回答,但是期盼“孩子能够具备和他人正常交往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并一直支持孩子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做到的。
首先要抛却“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比较娇气”、“因为是独生子女才会任性”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仔细观察孩子的成长情况,这才是对于孩子的能力成长最重要的事情。
和小朋友玩耍的孩子、?
不和小朋友玩耍的孩子
实际上,孩子要到3岁以后才会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这之前的婴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成长发育的基础时期,所以即使孩子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也不用太过在意。这个时期,孩子通过和母亲的肌肤接触,与母亲建立起坚实的信赖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带孩子去公园的时候,如果看到妈妈只顾着和其他妈妈亲近,或是一直找自己应该待在哪里的话,孩子就会变得更加不安了。在孩子习惯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之前,妈妈最好能陪着孩子一起玩。能够马上融入小朋友圈子中的孩子是非常少的,这需要花一点时间,所以妈妈绝对不能着急。然后,等孩子慢慢地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妈妈也要在远处守护着他。因为就算孩子表面看起来玩得很高兴,他也会时不时地回头找寻妈妈的身影。“这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一直看着我,没问题吧?”妈妈其实没有必要担心这一点。只要孩子看见妈妈,心里知道“妈妈一直在身边守护着自己”,他就会安心地继续玩了。
随着成长,孩子会渐渐地忘记父母的存在,注意力会完全放在和小朋友的玩耍上。当然,情况也是因人而异的。孩子发烧了、感冒了,有一段时间没能去公园的话,再去的时候很可能要重新适应,但是不管怎样应该会比第一次适应得快,所以妈妈只要以轻松的心态守着他就行了。
“一直跟父母在一起,会不会就变得不愿意跟小朋友玩了呢?”父母绝不能因为担心这一点就对孩子彻底放手不管。除了喂奶、吃饭、洗澡的时间以外,父母也要跟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外出散步、一起说话,一起高兴地做事,并且感受孩子的反应所带来的喜悦。
另外,当孩子自发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父母要表扬他,要把自己的喜悦用言语或态度传达给孩子。孩子不仅仅是一味接受父母的爱,他们也愿意看到父母因为自己的言行而感到开心,这样他们就能发现自己是能够带给父母喜悦的。这样的经验,应该会让亲子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能够感受到自己是与母亲紧密相连的孩子,才能够离开母亲的身边,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独生子女或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他们能够独占自己的母亲,因此可以说他们的成长环境是非常优越的。这个时期,妈妈要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爱都倾注到孩子身上。
蔫儿淘?还是内向??
即使孩子已经知道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可是还是有父母会担心“他们能玩儿到一起吗?”、“我们家孩子是慢性子,会不会跟不上人家啊”等等。
我认为,独生子女们因为不需要和兄弟姐妹竞争,所以不会没事闹别扭,大多是比较直率的孩子,只要父母不过分溺爱的话,基本不用担心孩子太任性、没办法跟其他小朋友玩。另外,独生子女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周围都是大人,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所以可以说在知识方面比其他孩子更优秀一些。不过父母看到的可不是这些好的方面。在父母眼里,孩子总是想说的话说不出口,是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转的害羞的可怜虫。
本来在家的时候能言善道,任性的话也能轻易说出口的,可是一到外面就变了一个人,变得非常老实,这样的孩子算是“蔫儿淘”型的。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都是一样老实的孩子则被叫作“内向”型。您的孩子是哪种类型的呢?
基本上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蔫儿淘”的阶段,不过这个阶段总会过去的,所以父母只要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这样”,然后默默地守着他就可以了。关于“内向”型,天生内向的孩子可能不会有很积极的行动,但他们却大多具有行事稳妥的韧性,所以父母没有必要把内向看作是孩子的缺点。
也许有妈妈会认为“内向的孩子会吃亏”,而且容易有这种想法的妈妈大多小时候也是个内向的孩子,从小就被自己的妈妈告知“内向的孩子会吃亏”,如今才会这样。因此,她们看到能说会道的孩子,看到擅长与人交往的孩子或会撒娇的孩子,就会与自己孩子想说的话却说不出来的形象作对比,再加上与自己小时候的记忆重合起来,妈妈就会更郁闷了。这样负面的连锁反应一定要从这里彻底切断。如果妈妈过去也曾经是个内向的孩子的话,应该会明白,相比“吃亏”,更应该注意到孩子“希望融入小朋友的圈子中一起玩耍”的强烈心愿。要是妈妈能看出孩子的这种心情,就应该把他推到小朋友堆中,告诉他“只要和大家说‘让我也加入吧’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能够在小孩子中间高兴玩耍的话,就算稍微有点内向也不需要担心。
此外,如果孩子在该发表意见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的话,我想妈妈就把“内向”当作孩子个性的一个方面好了。因此,我建议妈妈要多训练孩子的自我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