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系社会资本新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关系社会资本新论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34.88 5.1折 69 全新

库存19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云松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81698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9819809

上书时间2024-06-24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云松,牛津大学博士,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 “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Social Science Research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社会学、人文社科大数据、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曾获首届中国城市百人论坛 “青年学者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社会学成果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Social Networks、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等国内外重要社会学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导言:社会资本研究的兴起与瓶颈 理论篇 *章社会资本的本体论:从嵌入性资源到心灵图谱 一、穿越式的假想研究:年羹尧的社会资本 二、社会资本的建构性:布迪厄、惯习与关系 三、社会资本的动态模型:基于信念的演化 第二章社会资本的强度论:关系测定的类型学 一、关系强度的价值:资源的杠杆 二、测量关系强度的方法:潜类分析 三、结果和诠释:中度关系及使用 四、结语 第三章社会资本的因果之争: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和解决方案 一、内生性问题来源 二、内生性问题解决方法举要 三、模型识别的策略选择:以社会互动为例 四、结语 第四章社会资本的效应识别:四十年文献回顾与反思 一、使用社会关系的效应 二、使用了的社会资本的效应 三、可使用的社会资本的效应 四、解决内生性问题的研究策略 实证篇 第五章社会资本的处理效应:找关系有用吗? 一、导言:旧瓶新酒 二、模型设置:一阶差分和内生干预效应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找关系:民主德国工人职业声望研究 四、转型期市场中的找关系:中国城镇居民工资研究 五、诠释和比较:正向选择和逆向选择 六、结语 第六章社会资本的动员效应:关系人有用吗? 一、莫林之争:论战的回顾和反思 二、模型设置:一阶差分与赫克曼方法的组合 三、民主德国数据分析:职业声望的获得 四、中国数据分析:关系人党员身份与工资获得 五、诠释:趋异而非趋同 六、结语 第七章社会资本的间接存量效应:关系网有用吗? 一、工具变量的来源 二、工具变量分析步骤实例 三、结论 第八章社会资本的直接存量效应:职场网有用吗? 一、职场交往:单位内外的社会资本 二、遗漏变量问题:因果推断策略 三、数据变量:初职与现职 四、分析结果 五、结论 本土篇 第九章关系的政治空间效应:饮食社交与政治信任 一、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二、研究假设和模型设置 三、数据描述和分析结果 四、结语 第十章关系的社会流动效应:同乡网络与农民工收入 一、假说的缘起:中国式打工 二、模型设置和内生性解决方案 三、数据和变量 四、估算结果和诠释 五、结语 第十一章关系的学术场域效应:学术合作与期刊发表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与方法 三、学术合作网络总览 四、方法取向、网络规模和学术发表 五、结语 结语:社会资本研究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热门却又充满争议和歧义的重要概念。我们知道,无论是群体层面的公共参与和社团参与,还是个体层面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它们所带来的嵌入在网络中的社会资源,都会在群体或者个人层次对经济社会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所谓群体层次的社会资本,指的是能够给为群体是网络全体成员带来收益的社会网络资源;所谓个体层次的个人资本,也即关系社会资本,指的是为个体带来效益的社会关系资源。“群体社会资本”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梭罗和托克维尔,并通过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D. Putnam)的一系列重要著作而广为人知。“个体社会资本”则从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对于弱关系的论述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罗纳德·博特(Burt)、波茨(Portes)、林南、边燕杰和莫维(Mouw)等中外学者视界中的社会资本。尽管两者都是网络也即社会“关系”(social ties)所附着和带来的资源,但显然与帕特南、科尔曼(Coleman)等人关注的社区、地区甚至国家层面的团结、公共参与、信任等“群体社会资本”具有一定的差异。“个体社会资本”,也即“关系社会资本”,其相关概念和理论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术语、测量工具、分析方法和结论。而在群体层次方面,由于诸多大家尤其是早期的社会资本学者在社会资本定义和结果方面存在不少含糊之处,这方面的文献和实证研究更加繁多且结论不一。
“社会资本”因为定义含混不清而长久以来颇受争议(Portes,1998;Durlauf,1999;Manski,2000;边燕杰,2004;张文宏等,2004;罗家德,赵延东,2005)。本章所涉及的社会资本仅指向个人层面,而非集体层面的信任、社会规范等等。我们把社会资本理解为“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涉取或动员的资源”(Lin,2001)。由于“嵌入性资源”是一个宽泛的定义,这就使得社会学家对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与曼斯基(Manski)和杜尔拉夫(Durlauf)等经济学家对社会资本的理解得以兼容。比如,莫维在一篇重要的文献回顾里就指出,同群效应(peer effects)或社区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s)引起的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都可以被“归入社会资本的定义”(Mouw, 2006)。就此而言,凡是能影响个体行为或结果的某个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的特征、行为或结果,都可以被视为嵌入性资源(类似定义参见Durlauf, 1999;Portes, 1998),也即社会资本。本书采用这一宽泛的社会资本概念,是因为它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文献。这些文献中有关因果推断识别的策略,为我们如何在今后的经验研究中纠正估计偏误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精彩内容
 《关系社会资本新论》聚焦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从本体论、方法论和实证研究层面, 对社会资本进行了集中探索和梳理。作者从本体论入手,强调社会资本长期被忽视的建构性 和动态演化性,以及主观关系强度作为社会资本测量参数的意义。在方法论方面,作者详细 讨论了内生性问题对社会资本实证研究的影响,并基于模型介绍和*文献,详细展示了社 会资本研究领域的因果推断实践。*后,作者以系列实证研究作为案例,从国际与本土研究 两个维度来详细展示了如何对社会资本的因果效应进行统计推断。本书可作为定量社会学研 究生、青年教师以及对社会网络、因果推断感兴趣读者的进阶参考读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