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8.42 2.4折 35 全新

库存226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凤莲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5233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9112247

上书时间2024-06-24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什么是真正的母爱?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爱给予的幸福和快乐。但是,母爱是有分寸、有尺度的,过多的母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特别是在强调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今天,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将来,过多的母爱与现实生存是相矛盾的,这是家庭教育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由魏凤莲著。

作者简介
魏凤莲,五常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少年教育作家。毕业于师范院校教育专业,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实践研究,擅长将中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先进的教育方法、技巧糅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著有《聪明宝宝是教出来》《03岁育儿经》《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哈佛凌晨四点半—小学图文版》《聪明的孩子要知道的大问题:动物语言的问题》《借口心理学》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  

过分溺爱——披着关爱外衣的“软刀子”

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 / 003

溺爱是在给孩子喂“甜毒药” / 006

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  / 009

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小霸王” / 012

稀释“隔代亲”中爱的浓度 / 016

父母不要和孩子过度亲密 / 020

爱不可溺:走出溺爱寻“智爱” / 024

第二章  

过度保护——其实是卸掉孩子身上的“盔甲”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 029

凡事大包大揽,不如适当偷懒 / 033

没摔坏就让他自己爬起来 / 036

要是有人打你,学会保护自己 / 038

世界不可怕,陌生人不全是“大灰狼” / 040

放手,相信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 043

再爱孩子,也不能包庇他的过错 / 046

第三章  

控制欲强——孩子成为父母的“提线木偶”

父母无权主宰孩子的思维 / 053

诚信教育:从不逼迫开始 / 056

别动不动就给孩子设立太多规矩 / 059

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孩子 / 062

放手,不是让孩子野蛮生长 / 066

好孩子不是命令出来的  / 069

第四章

干预太多——泯灭孩子的天赋与能力

别总是给“破坏大王”当头一棒 / 075

兴趣,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 / 079

别强迫孩子实现父母设计好的蓝图 / 083

天性不可违:每个孩子都爱玩 / 086

呵护孩子宝贵的好奇心 / 089

不要折断孩子的翅膀,又逼着他飞翔 / 092

第五章  

过高期望——致使孩子厌恶或麻木

神童,到底能走多远 / 099

超前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 / 102

不要总是像监工一样监视着孩子 / 105

不以成绩论成败,解除分数“紧箍咒” / 109

别用孩子的表现当家长的面子 / 112

夸孩子努力而不是夸孩子聪明 / 115

第六章  

唠叨太盛——容易让孩子产生“零反应”

别做孩子眼里的啰唆老太婆 / 121

为什么好心会变成“驴肝肺” / 125

一味地说教,孩子会选择性失聪  / 128

批评教育:谨防扩大化、重复  / 132

管好你的脾气,忍住你的唠叨  / 136

要想孩子听话,父母先要“听话” / 139

第七章  

打骂教育——棍棒下不会出人才

被吓大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 / 145

不要动辄对孩子恶语相加 / 148

不要用打骂逼孩子撒更大的谎  / 151

孩子偷东西,父母要先自我检讨 / 156

孩子淘气并不是什么坏事 / 161

教育孩子切忌用蛮力,要用巧劲儿 / 164

打骂能管孩子一时,不能管孩子一世 / 167

孩子撒谎,父母要提升容忍度 / 171

第八章

转换角色——像知心朋友一样与孩子对话

放下架子做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 / 177

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 / 180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 184

以宽容之心,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 187

莫视孩子与异性交往为洪水猛兽 / 192

信任能激发孩子的内心动力 / 196

第九章

得体退出——再爱孩子也不要迷失自己

在外“铁娘子”,在家“小娘子” / 203

父爱不可或缺,让父亲参与进来 / 207

不要为了孩子死守名存实亡的婚姻 / 211

做最好的自己,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 / 215

不建议女人为了孩子而放弃工作 / 219

父母态度一致,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 / 223

内容摘要

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
  不知何时起,在教子领域刮起了“穷养”“富养”风。我认为,穷养也好,富养也罢,都应该根植于一个“爱”字上。没有爱做基础,怎么养都养不出一个好孩子。
  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这样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是这件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有的父母却做得很不好。
  有的父母可能会辩解:因为感情生活不顺,不自觉地拿孩子出气;因为一直想要一个男孩,偏偏生的是一个女娃;因为孩子太不听话,实在是忍无可忍,等等。不论你的理由是什么,孩子都是无辜的。
  既然是我们大人选择将孩子带到这个世上,那就要做好那件“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爱孩子。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穷养”“富养”。
  其实,“穷养”和“富养”都太过刻意,最好的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才是最重要的。与西方父母相比,我们中国父母总是很含蓄,即便心里再爱孩子,也总是羞于表达。孩子一旦认定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很有可能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我爱人的父母一直居于农村,每到寒暑假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去农村待上一段时间。一天早上,我刚推开门,就听见东邻院子里传来小女孩的哭声。隔着院篱笆,我忙问怎么回事。妞妞的妈妈生气地指着妞妞对我说:“你看这个败家孩子,一脚就把这个小鸡踩死了。”
  我赶紧打圆场说:“孩子可能一时没看见,你就别生气了。”
  妞妞妈妈推了一把正在抹眼泪的妞妞说:“她怎么就没看见,我在屋里隔着玻璃看着了,她就是故意往小鸡身上踩的。这几只小鸡,我起早贪黑照顾好些天了,让这小妮子一脚就踩死一只。你说该不该打她?”
  妞妞8岁了,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女孩,怎么会故意踩踏小鸡呢?我觉得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于是,我把妞妞招呼了过来,顺便也让她妈妈消消气。
  我问孩子:“妞妞,真的是故意踩死小鸡的吗?”
  妞妞不说话,但是点了点头。
  这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我继续问道:“为什么踩死小鸡呢?你觉得小鸡很可恶吗?”
  “不是小鸡可恶,是妈妈可恨。”
  “为什么?”
  “妈妈只爱弟弟,根本就不爱我。”
  国家放开“二胎”后,妞妞妈妈年初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我是知道的。
  妞妞继续说:“每天妈妈只知道照顾弟弟,我要是弄出一点动静,她就对我吼。”
  我知道妞妞这是吃弟弟的醋了。妞妞妈妈将全部心思放在了二宝身上,忽略了对妞妞的照顾,让妞妞感觉到了自己不被重视。
  “可是,这跟小鸡有什么关系啊?”我不解地问道。
  “我觉得妈妈对小鸡都比对我好,每天喂它们吃的,给它们喝的。我饿不饿、渴不渴她都不管。”妞妞一脸委屈地说道。
  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8岁的小女孩一脚把妈妈养的小鸡踩死了,只是因为觉得妈妈对小鸡比对自己更好。
  不可否认,妞妞的行为有些过激,但是,如果平时妞妞妈妈在照顾二宝的同时,能表达一下对女儿的爱,也许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父母吝于表达对孩子的爱,容易给孩子带来挫败感和不自信,成年后孩子可能需要花费很大力气进行自我疗愈。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来自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幸福感。妞妞妈妈忽略了妞妞的感受,没有很好地表达出自己对妞妞的爱,让妞妞产生了仇视心理。
  调查表明,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最好的宝贝”“你真棒”等话,以及经常拥抱、抚摸和亲吻孩子,会带给孩子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人一旦有了安全感,自信、稳定、自在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被父母遗弃,这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
  没有爱的世界是冷酷的,没有爱的世界是悲惨的,没有爱的世界是阴暗的。作为父母,应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让孩子获得爱的力量。孩子们长大后注定要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生存,而从小就得到温暖的人则更能对抗社会环境的压力,身心发展得也更为健康。
  ……




主编推荐

★ 亿万妈妈必读经典。振聋发聩、震醒人心!


★ 一个个温柔有趣又发人深省的身边小故事,展现80后、90后父母碰到的育儿困惑,分享自己的解决之道。


★ 一场身体力行的领悟和反思,别让爱变成伤害!母爱是有分寸、有尺度的,过分的溺爱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 启迪新一代父母的家教新理念,修正父母自我成长和孩子自然发展相互之间的关系。给孩子爱的呵护,也给孩子成长的自由。




精彩内容
本书以科学的现代教育前沿理念贯穿始终,围绕着“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这一主题,分章阐述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犯的几种错误: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干预太多等,既分析了存在的原因,又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旨在帮助家有儿女的父母转变观念,调整爱孩子的方式,逐渐与孩子分离,让孩子早日独立起来,为将来行走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媒体评论
给孩子爱和自由,才是真正的成长什么是真正的母爱?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爱给予的幸福和快乐。但是,母爱是有分寸、有尺度的,过多的母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特别是在强调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今天,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将来,过多的母爱与现实生存是相矛盾的,这是家庭教育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