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解论语:怎样继承孔子留给我们的遗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超解论语:怎样继承孔子留给我们的遗产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1.21 2.3折 49.8 全新

库存48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大毛著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75429

出版时间2016-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9052005

上书时间2024-06-24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我是王大毛,1965年生,现居西安。我不属于任何机构或大学,是以卖书为生的独立作家。作品的内容包括《论语》和《圣经》的文本分析,释梦,莎士比亚戏剧研究,以及幼儿心理学和自闭症。

我是保罗的传人,弗洛伊德的弟子,尼采的兄弟,梵高之友。当然,都是精神上的。本书是这些光辉的思想与孔子之间的对话,而不是继续在汉语的小圈子里诠释《论语》原义。

目录

目录 
 
篇 学而 
一本好书应该写一个什么样的序言?答案或许是“并没有一定之规”。孔子的方式是先跟读者兜圈子。话题随兴所至,态度漫不经心,总之就是拖延。这表明他一点也不急于讨好他的读者。
这是骨子里的贵族范儿。对比一下孟子那种雄辩的排比句,就会让我们对高贵的文字风格有一些新的理解。 
 
第二篇 为政 
什么是“孝”?为了读懂这一篇,我研究了一下甲骨文的“孝”的写法,结果大大出乎意料……有人故意误读孔子。我要告诉每一个不愿继续受骗的读者,孔子所说的孝的本义究竟是什么。还有“德”。“为政以德”的“德”就是“以美德的力量做一个执政者”吗?
 
第三篇 八佾 
我发现,孔子并不擅长论述。他用了第三篇整整一篇的篇幅,也没讲清楚“什么是礼”。
然后我又发现,他关注的重点并非礼乐的知识,而是“操弄礼乐的人”。——他们曾经是专业从事祭祀的高知识人群,礼坏乐崩之后这些人融入世俗王权政体之中,他们就是所谓的“儒家”。
孔子就出身于这个阶级,他死后又成为这个阶级的代言人。他本来是要做他们的榜样,但他们更想要他做他们的代言人。对此,他已无法拒绝。
 
第四篇 里仁 
孔子更不擅长讲什么是“仁”?而且因为这一篇被加入了大量伪经,所以更乱。
虽然《论语》满篇都是“仁”字,但从未有一处可以明确告诉我们什么是仁。未必是因为这个问题复杂,而是因为他在第四篇里只说了这个问题的一半。后一半必须读完十四和十五两篇才能获得完整的理解。
 
第五篇 公冶长 
讲论各位弟子言行的得失,点评前辈与同僚的事迹和人品,这是孔子很擅长的。
给别人支招是容易的,也是很愉快的。——孔子对此是警醒的,章就是证明。高潮和要点也在三章里,其光辉一下子照亮的全篇。
 
第六篇 雍也 
这一篇是上篇的延续,继续点评各位人物。到《威尼斯商人》里鲍西亚的一段台词,感觉适合这里:“要是做一件事就跟知道应该怎么做一样容易的话,教堂就会被挤爆了。我可以教训20个人,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可是要我做这20个人中的一个,履行我自己的教训,我就要婉言谢绝了。”——说句题外话,莎士比亚有种孔子不具备的把话说清楚的才能。
 
第七篇 述而 
前两篇点评别人,第七篇是“夫子自道”:孔子在此坦言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果你想要读懂《论语》,就不能眼睛只盯着“孔子说过的那些话”,而是必须理解“说这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问“何谓智”?孔子答“知人”。——真可谓一语中的。
 
第八篇 泰伯 
孔子意欲把他的人生活成儒家知识阶级的典范榜样,所以,他的书就是一部“君子书”。然而《论语》第八篇的读者对象不是知识青年,而是君王,这就是一篇“君王书”!
这一篇全部是汉儒伪造的。尼采说他评价一个哲学家是否有良知,是否值得一听,就看他是否远离君王。孔孟两人正好是这一差异的例。
 
第九篇 子罕 
孔子流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修养也体现在他的语文风格之中。
这一篇的构成就采用了类似奏鸣曲的两个主题彼此照应,共同发展的方法。聪明人总是能把那些貌似不相关的个人爱好,或者他的某段早年经历,合进他事业之中。——这句聪明的话是乔布斯说的。
 
第十篇 乡党 
大多数读者,包括大多数研究《论语》的专家,都不喜欢第十篇。他们阅读至此总是想着“快速通过”。我却刚好相反,格外喜爱这一篇。自从两年前的一天我突然读懂了这一篇,它就开始源源不断地给我回报。所以我会永远对这一篇怀着感恩之心。
我喜欢优美的文字。从语文角度看,这一篇又是孔子写作之中的上乘佳作。篇尾的章,孔子埋了一个谜语,可以测出你灵魂的深度,你试试?
 
第十一篇  
我在本书中发现了一套“孔子编辑学”,并认为这是解读《论语》文本的钥匙。——想要精通《论语》,就要理解这些写作和编辑技巧。
我厌恶泛泛而论。——不仅是《论语》,所有事情都是。想要做一个猜谜高手,的就是决不人云亦云。决不!
 
第十二篇 颜渊 
颜渊问仁。孔子答:克己复礼为仁。何谓“克己复礼”?
我一个朋友曰:“克”就是压抑,“己”指私欲,“复”就是“实现”,“礼”就是文明。合在一起就是弗洛伊德那句的话:“文明就是建立在性压抑之上的”。——从此我对我这位朋友肃然起敬。
 
第十三篇 子路 
孔子有句名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我,我将有所作为;不用我,我就把我那一套卷起来自己收着。——十三篇讲的就是“用之则行”。
但是很遗憾,做事是孔子的短板。
 
第十四篇 宪问 
本篇主题是:群体中的个体。或曰君子如何活在他的时代之中。儒家将其误读为:一个文人如何在他的时代中谋求幸福。十四篇说的是“北辰与众星这个宏大结构中的一颗星”。他们说的是以一颗星为中心的社会关系。此乃当今这个时代隐患:只有个体,没有整体。不是脱离整体的独立者,而是寄生于整体的寄生者。
 
第十五篇 卫灵公 
这一篇的主题是:逆境中的君子。或以孔子的话说,“舍之则藏”。——这一篇说如果遇到昏君,君子应当如何自保。
从十二篇起,《论语》有一个内在的转折:之前讲的是一个个体的君子,一个独自在家修行的君子;从十二篇起,讲的是一个在现实社会处境中的孔子。境遇一变,碎的总是那些虚荣心的泡沫。
 
第十六篇 季氏 
我不同意观点说的“《论语》是一部语录体合集”,因为我在各篇之内都找到了明确而连贯的主题。但确实也有例外,十六篇确实是一部“语录体”,全篇各章句之间没有关联。这是因为——
 
第十七篇 阳货 
“入世还是不入”?——这个问题是困扰孔子一生的死结。
入世必然遭遇各种烂人,不入又何必奢谈承受使命。这一篇里,孔子袒露心扉,向我们讲述了他真实的人生处境。有人在行动中解决他的难题,比如摩西。有人通过思想解决他的难题,比如佛教的创始人。
 
第十八篇 微子 
一个君子是很难被打败的,因为他有好几条路可走。除了“用之则行”和“舍之则藏”,如果他处在乱世,就还有条退路:做隐士。
十八篇很短,讲述了几个隐士的故事。孔子在此告诉我们:我为什么不做隐士?
 
第十九篇 子张 
当我把在《论语》里挑出哪条是伪经当做一种乐趣,而不只是任务之后,我就开始有点喜欢这些伪经了。十九篇全篇都是伪经,不过它正好是理解造伪者究竟意欲何为的线索。
我发现,读懂伪经对于读懂中国历史大有益处。
 
第二十篇 尧曰 
早就有人质疑二十篇“尧曰”章是伪经。的是顾颉刚及其“古史辨派”。他们说,“尧曰”章基本上是王莽所为,里面参杂着尧舜禹神话、和墨家尚贤兼爱天志节用等各种教义,它就是一锅杂烩。不过,我以我的方式辨伪。和顾颉刚他们不一个路子。

主编推荐

◎一本带你读懂《论语》的解读书,作者通过辨伪手法还原真孔子、真《论语》,一读就懂,令人惊叹!

◎不仅教会读者读懂《论语》,更重要的是深入探讨“怎样继承孔子的遗产”的重大命题。

◎本书解读出了“论语编辑学”,发现“论语有一半伪经”,并用心理分析视角和编辑学分析的方法逐条指出伪经,令人恍然大悟!

◎作者用政治经济学角度解读出了《论语》背后的儒家地主阶层的利益图谋和千年大布局。

◎这本书的附录“我的大历史观”,新颖,足以颠覆今日盛行的中国历史观。
 

精彩内容

孔子的圣人光环遮蔽了他*纯真质朴的生活哲学,本书还原出一个历久弥新的真实孔子 ——他的生活,他的困境,他的奋斗,他的智慧!

本书作者王大毛超越时空与文化的藩篱,将《论语》置于人类文明与思想的大历史之中,让孔子和保罗、尼采、德鲁克等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直接对话。作者认为,经历了这样的熔炼,而不是继续局限在汉语语境的小圈子内自我陶醉,孔子留给我们的遗产,才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增值。 

以往的《论语》解读本,只是解释《论语》的箴言警句;本书讲述的是说出这些箴言警句的那个人。两汉是《论语》正典化的重要时期,其中王莽的篡改影响深远,王大毛另辟蹊径,逐一讲述《论语》文本的真伪,本书超越了传统的“集注”体例,绝非心灵鸡汤,在孔子与保罗、尼采、弗洛伊德的直接对话中,把握《论语》的精髓。

媒体评论

拨去历史尘埃,还原作为生活家的孔子,真实的孔子没有教条,他把生活当作一个实验,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注定要耗费掉生命这笔财产,不如把生活作为一次实验和艺术活动,谁敢于把他的人生当作一种实验,谁就超越了成功和失败!

—— 作家、小说家 周实

孔子在两汉和两宋时期被尊为至圣先师,然而,圣人的光环遮蔽了孔子*纯真质朴的生活哲学。本书还原出一个历久弥新的真人孔子 ——他的生活,他的困境,他的奋斗,他的智慧!

——知名出版人   冉子健

终其一生,孔子都在教我们如何生活:他求仁而得仁,他不再关心是否幸福、痛苦和孤独。明知并无结果,却依然不放弃,这种偏执把他的人生转化为一场实验。这种把生活艺术化的态度才是孔子真正的遗产,我们应该学习这样的孔子!

                                                 ——本书策划编辑    三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