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园清华园日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燕园清华园日记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30.22 6.3折 48 全新

库存3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夏鼐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16733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10520764

上书时间2024-06-23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读完本书,你会明白一代学霸究竟是怎么养成的;读完此书,你也会明白作为一代学霸,也有其不得已的烦恼。尤其是从民国时代走来的学霸,在1930年代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学霸们的喜怒哀乐是怎样的,似乎更加值得玩味。这本有点厚的日记,是开启读书学习生涯的一个好榜样。如果,你还不知道该如何读书、如何学习,或许从这本书中你将打开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或许你将会有那种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的冲动。

作者简介
    夏鼐(1910—1985) 浙江温州人,字作铭,著名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供职于浙江大学人类学系,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并先后被英国学术院、美国全国科学院、瑞典皇家文学历史考古科学院等外国最高学术机构授予通讯院士或外籍院士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Ancient Egyptian Beads、《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文集》、《敦煌考古漫记》等。

目录
燕园日记
  1930年日记片段
    大学生活
    赴平旅行
    北平初影
    北海纪游
  193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清华园日记
  1931年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32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33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1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34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大学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索引

内容摘要
     北平初影 当北平渐渐临近的时候,我的心房怦然跃动了,七百多年的都城,必定保存有不少的史迹,令人低徊感叹。火车从草原中驶过去,由窗口外望,只见浓绿的夏木与高粱秆子连接不断,最后突然在青翠的丛林枝头露出一座巍峨的城楼,灰色的瓦,红色的墙,这不就是我梦想中的北平吗?犹如获见久已通信并见过照相的恋人,心中有无限的愉快。接着,雄伟的天坛祈年殿也隐约可见了。车中的人渐渐的骚动了,我也取了随身的手箧,站立起来向窗外瞧。少顷,车抵正阳门车站,我便很高兴地跳跃下来。单君要我和他再同住一天客栈,我一口应承下来。行李在车中一时不能取出来,我便先跑出车站月台外面去,无意中看见燕大新生招待处的人员拿着旗,正在那儿等候着,我便向他们打招呼,告诉我便是燕大新生之一,他们表示欢迎,并且说行李可以交与招待处,以便一起运回校去,我将行李交代清楚后,便去午餐。出了火车站,便是正阳门,虽没有前门牌的绘画中那么热闹与优雅,因为经过了长久时间的风吹雨打,已有些地方剥落了,然而因此反而越发显得古朴。只有这样的建筑,才足以表示真正东方式的风味。我到今天才赏鉴到真正的东方艺术。这正同我第一次到上海时初度感到西洋建筑的美观时相似。我记得1927年初次到上海,招商局轮船将靠岸时,黄浦滩边,一眼望去,尽是高耸的洋楼,汇丰银行、江海关大楼等一排的洋楼,巍然矗立于阳光中,给我一个初次感到西洋建筑物的壮大雄伟。在正阳门附近一个饭店中进食后,即乘黄包车赴东安市场,只花了20铜子,途经东交民巷,建筑及街道都接近洋化,与上海租界中住宅区,如霞飞路、静安寺路一带,倒有一点相似。进东安市场,巡绕一周,是一个类于上海城隍庙的商品贩卖所。市肆栉比,乱七八糟,别无趣味。出来后以20铜子坐车赴南池子,乘燕大汽车赴校。汽车由燕大校门进去,所得的印象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几座雕梁画栋的宫殿式的房子,衬着绿茵一般的芳草与森森的树木,教人起了无限的美感。在这一瞥间,我享受到无限的愉快,真不枉我这一番的长途跋涉。 在北平第一个引人注意的商场状况,便是铜圆的缺乏和铜圆票的盛行。他们叫铜圆为“大子儿”,是一种值2枚的铜币,但是通常所用的多是铜圆票,分为20枚、40枚、60枚、100枚、120枚、150枚、200枚。当时l元可兑400枚。至于零碎的铜制硬币,有时另称为“铜子儿”。又有角子票,分为1角票、2角票,一角抵40枚铜圆。 9月10日晚至校中图书馆。燕大系男女同学,教会学校,社交风气较为开通。图书阅览室中,电灯下映着并肩而坐、亲密地喁喁私语的一对对。退出图书馆,回到宿舍去。这时候寝室中阒然无人,只有窗外秋虫悲鸣不已,格外动人离愁,孤零零地坐在灯下,欲哭无泪,血液似乎凝滞着了,只得上床蒙被而卧,辗转不能入睡,最后自怨自艾,何必远涉长途到此地来啊!这种矛盾的心理织成了我的生活中的苦痛结。 北海纪游 9月20日,偕张国雄、刘武’二君游北海。这样的一个下午,天是那般的澄清,我们一总三人,悠然闲坐在北海公园中五龙亭内饮茗。亭子临着水次,湖风拂上衣襟,轻盈凉爽。对岸便是琼岛,白塔巍然矗立着,背后衬着蔚蓝的青天,而底下便是碧绿的浓荫,露出来朱栏雕槛的漪澜堂。更妙的是塔影倒映入湖,逐着漪涟的湖水而荡漾,教人有“身处图画中”的感想。 我们三人都是老相识的。国雄是十中时的同学,刘武是小学时的同学,而且在上海美专也遇到几回。所以吾们便随便地谈着,从国家大事,党国要闻,一直谈到女学生的服装,最后又说起人生的离合靡定;我们都是漂泊着的浮萍,现在偶然被轻风吹在一处,然而无情的波浪,又时时可以将我们分散开去,于是大家将要各自追逐着自家的漂泊生涯,而后会更不知是何时何地。说着大家都默然感叹。 西方水平线上只剩了几片飞霞,太阳早已不可见,而月亮却又一时不出来。琼岛上的白塔、绿树只剩黑黝黝的阴影,而漪澜堂却灯火点点,与天上稀少的星星争亮。我们要想等着观月出,然而夜寒衣单,湖风又劲,看看游人都散了,只好勉强而归。可是梦中还觉在游着北海呢! 离开北海之游还没有半个月,张国雄早已回到上海了,刘武也在城南汇文中学读书,只有自家独自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对着半明不灭的残灯,来草这篇游记。抚今追昔,令人觉得无限的凄凉与惆怅。 P7-10

精彩内容
    夏鼐于1930年9月考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1年9月转入清华大学,就读于历史系,1935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获考古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被英国、德国、瑞典、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科学院、研究院授予院士称号,因而享有七个院士称号。
    本书为夏鼐在燕京大学(1930—1931)、清华大学(193l—1934)读书时的日记。由叶新教授对照原件核校并加注释,王世民研究员审定。

媒体评论
读完本书,你会明白一代学霸究竟是怎么养成的;读完此书,你也会明白作为一代学霸,也有其不得已的烦恼。尤其是从民国时代走来的学霸,在1930年代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学霸们的喜怒哀乐是怎样的,似乎更加值得玩味。这本有点厚的日记,是开启读书学习生涯的一个好榜样。如果,你还不知道该如何读书、如何学习,或许从这本书中你将打开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或许你将会有那种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的冲动。

夏鼐是新中国考古界数一数二的人物,他与季羡林、吴晗等著名人物是同一时期的人。在短短四年的大学生涯中,他读了数量惊人的学术著作。这本他在大学期间写成的日记,生动而详细地记录了他的读书生活。作为读书界的榜样,他的能量和榜样作用是惊人的,也很令我们敬佩。他的读书方法也很值得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