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60.86 6.4折 95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枫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2033212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5元

货号10807913

上书时间2024-06-21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徐枫,全日制研究生,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主编《春风化雨润申城:上海家庭文化发展40年》《儿童健康与社会福利》《多元文化与儿童发展》《上海家庭政策蓝皮书》《上海女性文化地图》《妇女发展与妇女工作》等图书。

目录
序  徐枫

家庭教育新理念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  杨雄

从子女到家庭: 再论家庭教育立法  姚建龙

社会福利与现代儿童抚育模式建设研究——基于对2000户上海家庭育儿压力与需求的问卷调查  程福财

健康、正常成长的一代——“90后”青少年发展状况及家庭教育策略  杨雄  陈建军  何芳

上海家庭教育本土化教材框架结构研究  张亮

从儿童视角探索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何彩平  黎洁

家庭教育与亲子互动古代中国家庭早期阅读教育及启示  张明红

儿童阅读推广与全民阅读的构想  谭旭东

上海亲子阅读现状研究及后疫情时代亲子阅读推广实践探索  张丽娜崔卓缘  吴念阳

“大数据”背景下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需求调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张惠敏  陈露  宣红萍

通过亲子阅读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研究  吴念阳  李星  柏雪  崔卓缘

4~6岁幼儿父亲参与研究: 定位、参与、效应——以长宁区为例  黎洁  陈彩玉

家庭教育与社会支持上海市职业学校家校合作育人现状研究  胡兰

社会组织服务上海困境儿童的现状与成效  华怡佼

新上海人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郁琴芳

基于“微时代”下拓宽家校沟通信息渠道的实践与研究  张卓倩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资源整合的策略及实践路径——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  张竹林  蔡叶蓉  戴宏娟  赵冬冬

建构“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与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何彩平

上海家庭时光社区服务中心在家庭关系调试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沈奕斐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性教育与安全自护实践研究——以宝山区为例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宝山区妇联宝山区教育局

家庭教育服务社参与承接家庭教育成长助教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杨慧玲

流动儿童的家庭指导策略  丁雪辰

远郊九年一贯制学校青春期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   孙乐晓

家庭教育与特殊儿童中度智障儿童家庭功能及与其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  江琴娣

特殊儿童家庭的服务充足性与家庭生活质量——基于上海市地区特殊儿童家长的研究  周晶  韩央迪等

中文版儿童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FFASC的修订及在ADHD患儿家庭评估中的应用  栾风焕  杜亚松

后记

内容摘要
 

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①

杨雄

一、学较家庭教育指导:须把握好“三个一”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春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社会结构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从人的发展序列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初始的场所。在我看来,尽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重叠部分,但是,家庭教育无法完全被学校教育所替代,也无法替代。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撑和有益补充,它在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独特的、终身的教化功能。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亿多大学毕业生。当然,我们学生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升学竞争压力仍然较大。高考、中考指挥棒,经层层放大,最终将压力传递到了每一个家庭,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尚未完全减轻。一方面,我们天天喊“减负”,另一方面,我们的家长又一直被迫给孩子“施压”,这是一个悖论。这与中西方家庭代际传递文化有关,中国代际关系是“反哺模式”、西方是“接力模式”。前者对子女几乎是无限责任,另外,也与我们家庭受所谓“木桶理论”影响有关。中国家长喜欢告诉孩子,去补最短的一块“知识”。时下不少家庭对“家庭教育”的诠释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一项全国调查显示,52.5%家庭教育着重“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34.6%家庭多在“陪着孩子做功课”。结果导致多数中国家庭教育主要职责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和学校老师的“助教”。而孩子身心健康、做人教育这些家庭最基本职责反而被忽略了,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家庭育儿职责的“越位”“错位”。

(二)家长: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教育始于家庭。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养方式深深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第一任老师,是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最先看到的人,也是最关注孩子的亲人。在一个人的教育中,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关键,对一个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得最早、时间最长。胎儿在体内就受到母亲“体内环境”的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与否与母亲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孕妇愉快的情绪,平静的心境,可减少胎儿躁动,有利于其健康发育。即使日后人托、人园,以及人小学、中学,孩子大部分时间仍生活在家庭中,受父母的潜移默化影响最大。父母的教育是在孩子模仿性最强的幼小年龄进行的,不但占其“先入为主”的便利,而且父母的形象示范、言传身教给孩子以终身影响。如果父母语言、行为、习惯不良,那就较难保证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做到优良。因此,做家长首先自己要学习,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与新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育儿能力。做父母的应明白,教育并不只是认字、读书、数数等,教育也包括孩子的举止行为、感知认知等各方面。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应成为孩子潜移默化的行为示范。比如父母相亲相爱关系融洽,脾气各方面都很好,那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平易近人。总之,父母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

其次,让孩子在规则与自由中健康“成人”。“自由过度”会导致孩子任性放肆。婴幼儿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如果一切都顺应他的本性,会导致为所欲为的倾向。如不服管教、攻击性强都与父母过度顺应孩子的自......



精彩内容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物质文明的日益发达、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多元文化的持续冲击等,对新时代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将围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家庭教育实践、家庭教育指导、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等议题,精选和汇编历年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重点立项课题的优秀结项成果,以期深化新时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更好地促进儿童实现高质量全面发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