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管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船舶管理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48.51 6.6折 74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牛小兵,李福海,朱永祥

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3241019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4元

货号11050458

上书时间2024-06-21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国际公约、法规及我国的有关法规第一节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第二节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三节海船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第四节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第五节其他国际公约和沿海国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相关法规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第七节第八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管理相关法规.港口国监督与船旗国检查第九节第十节船舶应急反应计划·第二章传热学、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传热学.力学基础·第二节流体力学知识·第三节船舶机械工程系统运行的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一节船舶主动力装置第二节机舱辅助机械·第三节操舵系统·第四节装卸货系统第五节甲板机械第六节生活系统·第四章 船舶防污染程序与设备·第一节船舶防污染一般程序与油污染处理技术第二节油水分离系统第三节排油监控系统第四节船舶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第五节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和船舶防污底系统第五章船舶安全用电第一节触电原因及预防·第二节船上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要求第三节安全用电第四节电气防火知识第五节船舶电子电气系统的接地油船预防静电起火和爆炸第六节船舶由写江久品T久件与防护等级第七节电气防爆与非电气设备防爆第八节第六章船舶电子电气管理·第一节日常工作基础知识·船舶电子电气设备检验与维修第二节第三节申气测试和测量设备第四节船舶电工材料·第五节函电及相关文件管理第七章领导力和团队工作技能的运用·船上人员管理和培训的实用知识第一节运用任务和工作量管理的能力·第二节运用有效资源管理的知识和能力第三节运用决策技能的知识和能力·第四节沟通与交流·第五节第六节船上培训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国际公约、法规及我国的有关法规

第一节 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海洋是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方便的海上交通运输条件,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海洋也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世界船队规模不断增大,从船舶上排人海洋及大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的数量与日俱增,使海洋环境日趋恶化,海洋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即造成海洋污染。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加以防治。《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一条把海洋污染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

人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港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

船舶对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繁多而且成分复杂;污染持续时间长,危害大;污染范围广。通常,船舶对海洋污染的方式按污染物的种类可分两大类:油类污染和非油的有害物质污染。油类污染可分为操作性排放和事故性排放两种途径。操作性排放主要是指油舱压载水、油舱洗舱水、机舱中设备运转时排出并漏人舱底的油料而形成的含油污水、油渣等的排放。

此外,还包括船舶在加油、装卸货油以及机舱驳油等船舶油类作业中的操作失误造成的排放。事故性排放是指船舶在航行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触礁、碰撞、搁浅、失火等意外事故,使货油舱柜、燃油舱柜破损而造成的排放。事故性排放还包括营救船舶、货物或人员生命安全而进行的应急排放。事故溢油的危害十分严重,它具有溢油量大、污染持久、清除困难等特点。事故性溢油多发生在靠近海湾和海岸的海域。非油污染包括非油的有毒液体、有害物质、生活污水、货舱舱底水、船舶垃圾、含有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船舶压载水以及有毒的船体涂料等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因此,防止船舶对海洋污染,一是从法律上约束其行为,二是加强并改善操作技术。

世界上主要的防污染公约有《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件公约》《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792年防止随倒度物及其他物质造成海洋污染的公约)(1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合作公约)(1996年 际海运危险和有毒物质损害赔偿责任公约)《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

任公约)(2001年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

与管理公约)等。

一、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介

 冈际防止船角造成污染公约,英文名称:lntermational Convenion for the Prevenfion of Polr

tion fom Ships,简称MARPOL公约,是为保护海洋环境,由国际海事组织(Intermational Mari-

tine Organization.简称IMO)制定的有关防止和限制船舶排放油类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海洋方

面的安全规定的国际公约。

(一)MARPOL 73/78公约的制定过程

为防止船舶故意排放油类污染海洋,保护海洋环境,1954年在伦敦召开了第一个国际防止海上油污会议,并制定了《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简称《1954年公约》),并于1958年7月26日起生效。《1954年公约》曾对防止海洋油污染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在海上航行的船舶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10万吨级以上大型油船及散装化学品船大量建造并投人营运,不仅油类,其他一些有毒物质、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垃圾等对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这样该公约就显得不足。

1973年10月,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0(现IM0)在伦敦召开国际海洋污染会议,制定了第一个不限于油污染的具有普遍意义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73公约,它是一个综合性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该公约共有20条,另附有两个议定书和五个附则。由于技术、经济方面的原因,公约迟迟不能生效,但严重的海洋油污染事故频发,促使各国要求进一步采取行动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

国际海事组织于1978年2月17日在伦敦召开国际油船安全与防污染会议,通过了《MARPOL73公约1978年议定书》。在会议上对附则I做了许多修正,而且允许各缔约国把附则Ⅱ推迟到1978年议定书生效后3年再生效。由于1978年议定书吸收了1973年公约的内容,而且将“公约”和“议定书”的各项规定作为一个整体文件理解和解释,合称为《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

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1973 as modified by the protocol of 1978 relating thereto),简 称MARPOL 73/78公约(MARPOL 73/78)

MARPOL73/78公约于1983年10月2日生效。我国于1983年7月1日加人该公约,成为公约的缔约国,公约在生效日同时对我国生效。

1997年9月15日至26日,IM0在总部伦敦召开MARPOL73/78公约缔约国大会,批准新增加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并于2005年5月19日生效。

(二)MARPOL73/78公约的基本组成

现行的MARPOL73/78公约共有20条,另附两个议定书和六个附则。

1.议定书I——关于涉及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的规定

议定书I是按照MARPOL73/78公约第8条的规定制定的。其主要内容有:报告的责任、报告的时间、报告的内容、补充报告、报告的程序。......




精彩内容
本书介绍了与海船电子电气员相关的法规、船舶电气管理、领导力与团队工作技能、船舶机械运行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