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产业分工与气候变化--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球产业分工与气候变化--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72.68 7.9折 92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增凯

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030700308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2元

货号11318776

上书时间2024-06-20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研究背景与模型基础 

第一章 全球产业分工与气候变化背景 3 

第一节 全球产业分工 3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 5 

第三节 产业分工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7 

第二章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基础 9 

第一节 投入产出模型简介 9 

第二节 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13 

第三节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14 

第二篇 产业分工与贸易隐含排放 

第三章 产业分工视角下贸易隐含碳排放核算体系 19 

第一节 贸易隐含排放研究进展 19 

第二节 产业分工视角下贸易隐含排放核算体系 21 

第三节 产业分工视角下贸易隐含排放核算结果 2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8 

第四章 产业分工视角下污染天堂假说检验方法 29 

第一节 污染天堂假说研究进展 29 

第二节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污染天堂假说检验方法 30 

第三节 产业分工视角下污染天堂假说检验结果 3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7 

第五章 产业分工视角下碳转移路径长度分析框架 38 

第一节 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进展 38 

第二节 碳转移路径长度分析框架 39 

第三节 碳转移路径长度分析结果 4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44 

第三篇 产业分工与碳减排责任分解 

第六章 考虑区域技术异质性的碳减排责任 47 

第一节 考虑区域技术异质性的碳减排责任研究进展 47 

第二节 考虑区域技术异质性的碳减排责任核算框架 48 

第三节 考虑区域技术异质性的碳减排责任实证应用 5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5 

第七章 产业分工对于碳核算原则实施效果的影响 56 

第一节 不同碳核算原则之间的转换 56 

第二节 基于高斯模型的碳转移路径长度分析框架 58 

第三节 产业分工对于碳核算原则实施效果影响 6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64 

第八章 产业分工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隐含碳排放 65 

第一节 跨国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65 

第二节 跨国企业碳排放足迹测算框架 66 

第三节 跨国企业碳排放足迹测算结果 6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72 

第四篇 产业分工与边境碳调整政策 

第九章 产业分工对边境碳调整政策影响:进口视角 77 

第一节 边境碳调整政策研究现状 77 

第二节 基于隐含排放跨境次数的边境碳调整分析 78 

第三节 美国边境碳调整实证研究 8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84 

第十章 产业分工对边境碳调整政策影响:出口视角 85 

第一节 边境碳补贴政策研究进展 85 

第二节 基于隐含排放跨境次数的边境碳补贴政策分析框架 86 

第三节 以美国和欧盟为例的边境碳补贴政策实证分析 8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93 

第五篇 全球产业分工视角下中国碳排放 

第十一章 全球产业分工降低了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 97 

第一节 全球产业分工与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 97 

第二节 全球产业分工对出口碳强度影响分析框架 99 

第三节 全球产业分工与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 10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07 

第十二章 全球产业分工加剧了中国排放的地域不公平性 109 

第一节 中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及隐含排放研究现状 109 

第二节 全球产业分工对区域排放影响分析框架 110 

第三节 全球产业分工与出口隐含排放与增加值 11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14 

第十三章 总结 116 

参考文献 117

内容摘要

第一篇 研究背景与模型基础  第一章 全球产业分工与气候变化背景  全球产业分工与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两个热点话题,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企业并不是追求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而是选择专业化于产业链的部分生产环节。全球产业分工为中国融入全球产业链创造了机会,也直接或间接创造了无数工作岗位。我们在迎接全球产业分工带来的各种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气候变化造成的一系列挑战。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问题正在威胁着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本章介绍全球产业分工与气候变化背景,为读者理解后续章节具体的研究问题奠定基础。  第一节 全球产业分工  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撰写的《国富论》出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社会财富的巨大作用。亚当 斯密以制针业为例,指出制针过程总共包括18个工序,如果10个工人分工劳动,每个工人负责1~2项工序,制针效率比分工前高240倍。分工和专业化既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并试图从分工与交易费用这一两难冲突出发解释大部分的经济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区间贸易成本的不断降低,全球产业分工深度和广度的提升是改变地区经济结构和扩大经济总量的重要驱动力。  地理大发现之前只存在极不发达的地域分工,地理大发现正式开启了全球产业分工的大门,大航海时代也是全球产业分工的萌芽阶段。15世纪的奴隶贸易把美洲、非洲等地区都卷到了国际分工体系中,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国际分工的初始形式。欧洲奴隶贩子将纺织品和工业品运输到非洲并交换当地的奴隶,进而将奴隶贩卖到美洲从事矿产开采和农产品生产,*后将美洲的糖、烟草和工业原材料运回欧洲。*初的三角贸易有效解决了生产活动所面临的土地供给和劳动力供给约束,即美洲大陆的发现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土地要素约束,从非洲到美洲的奴隶贸易进一步解决了劳动力要素约束,欧洲通过奴隶贸易赚取的巨额利润为欧洲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支撑。奴隶贸易虽然损害了非洲和美洲的利益,但也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解决了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约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国际分工体系逐渐建立。英国建立起了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更多的国家卷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形成了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国际生产分工格局。1860年,有“世界工厂”美誉之称的英国,其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全球的 1/3,钢铁产量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一半。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逐渐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全球分工体系,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到该体系中来,不同国家在全球生产分工格局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13年,英国占全球工业品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14%,同期美国的份额则上升到36%,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生产分工的主导者。在该阶段,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核心工业国家,在向边缘国家和地区出口制成品的同时,大量进口边缘国家和地区的初级产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国家开始将制造业向东亚国家和地区转移,逐渐形成了以美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核心的贸易格局。美国向日本与亚洲四小龙输出技术和资本,日本除了直接生成一部分产品并出口给美国外,主要把技术、资金和零部件等中间材料输出给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则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进行产品的*终加工,并把产品销售给日本和美国。随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企业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快向中国输出技术和资本,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成本和宽松的环境规制,将其打造为向发达国家提供消费品的“世界工厂”。  例1.1 波音737 MAX停飞波及全球产业链  2018年10月,印度尼西亚狮子航空的一架波音737 MAX 8型客机于起飞后13分钟坠毁于爪哇海,机上189人遇难。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亚航空的一架波音737 MAX 8型客机在起飞6分钟后坠毁,机上157人遇难。两起空难均疑似为在起飞阶段迎角传感器故障,导致机动特性增强系统过度反应并*终造成飞机坠毁。两架波音737 MAX 8型客机坠毁之后,已交付的371架波音737 MAX系列客机均被停飞,新生产的波音737 MAX系列客机停止交付客户,波音公司于2020年1月起暂停生产737 MAX型客机。  波音公司在全球共有约900家供应商,提供机身、发动机、机翼、反推装置等零部件。波音737 MAX系列客机停产不仅对波音公司造成影响,还波及上游产业链。作为波音公司*大的零部件供应商的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主要为波音737 MAX系列客机生产机身等零件,每年将近80%应收款来自波音公司的订单。波音737 MAX系列客机停产之后,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就停止了招聘,而且准备大规模裁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波音737 MAX系列客机停产将严重影响为波音生产发动机的通用电气公司,可能造成通用电气公司20亿美元现金流的减少。除供应商外,航空公司、旅游公司等也都将受到波音737 MAX停产的影响。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作为波音737 MAX的*大买家,波音737 MAX的停飞导致其2019年营业收入比预期减少了8.3亿美元。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已与波音公司达成补偿协议,补偿金额达1.25亿美元。美国蒂尔集团咨询公司的分析师理查德 阿布拉菲亚认为,波音737 MAX客机停产大概率会影响美国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  全球产业分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加重和贫富差距扩大。认识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演进规律、明确全球产业分工的影响机理,是推动国际合作以探寻全球性问题解决途径的关键。本书选择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作为研究重点,试图从全球产业分工的视角探索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