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29.72 5.0折 60 全新

库存76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政协湖南省津市市委员会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4842383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0元

货号11375519

上书时间2024-06-20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津市市场
节早期市场的形成
节 市场转型
第三节 战时市场
第四节 市场演变
章 商业组织
节 会馆与船帮
节 从商帮到同业公会
第三节 津市商会
第四节 新中国商业组织
第三章商业形态
节码头造市
节商街初成
第三节国营商业
第四节商业转型
第四章民国商业
节粮食业
节棉花业
第三节 桐油业
第四节 布匹业
第五节国药业
第六节 百货业
第七节 南货业
第八节盐业
第九节书纸业
第十节特业
第十一节饮食服务业
第五章城市转型
节从一封信说起
节商转工
第三节 全民兴工
第四节 窑坡工区
第五节驻津企业
第六章工业立市
节工业门类及主要产品
节高新工业区
第七章公企改制
节小试牛刀
节 企业之殇
第三节 两个置换
第四节破茧化蝶
第八章工商记忆
节工业符号
节 企业传奇
第三节岁月钩沉
第九章工商人物
节商界人物
节工业人物
第十章澧水印记
节长河帆影
节百年轮运
第三节港埠今昔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节 早期市场的形成

一、江河之利

澧水有水运记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3年,即由楚怀王颁发的鄂君启节。启节是一种享有特权的水陆两路运输免税通行证,其中对水陆运输的范围、船只数量、折算方法、禁运物资等,均有严格规定。鄂君启节中标明的水运路线就含有澧水。不过,那时还没有澧州,至于津市,则可用本地的一句俚语来形容,即:洞庭湖里吹喇叭,喇哩喇哩(哪里哪里)

澧水西来,流经澧境时,已是澧、道、渝、涔、松五川漫浸,最终河口的形成历经了一段非常漫长的岁月。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其治所一直在澧水两岸徘徊,直至明洪武五年(1372),澧州州治完成了它最后一次的迁徒。当它从东南四十里的新城(现新洲)迁回至北岸的澧阳县旧址时,其州东二十里远的津市,仍只是一个洲渚连片、袋袅炊烟、白鸥翩飞的渔村。

作为五川的汇聚地和洞庭湖的入湖口,津市襟江带湖的水运便利显而易见,逆澧水西上,木帆船可至澧县、临澧、石门、慈利、大庸、桑植、永顺乃至湘鄂西大山腹地:顺流而下,船可入洞庭湖去往常德、益阳、长沙、岳阳、汉口等各大口岸:往北,船可循北水(虎渡、松滋河)进长江直抵沙市、宜昌,成为湘北通往长江的捷径水道:涔、澹二水俗称后河,环津市之北而洄漾于整个澧阳平原:九澧中唯有的一条流经于南岸的道河,几乎覆盖了临澧的大半个县境。故而以津市为辐辏,形成一个包括桑植、大庸、憨利、石门、临澧、澧县、安乡以及湖北鹤峰、公安、松滋诸县在内的湘鄂边约2万平方公里的自然经济区。

南州之美莫如澧,这话出自于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其实,这美不仅仅是指景色之美,更多的是指一个地方的富庶。澧水流域分东西两部,东部沃野千里,盛产棉花、稻谷、油菜、小麦、花生、甘能、水产等:西部群山绵延,盛产桐油、木材、皮油、梓油、药材、茶叶等。津市作为水运中枢,无疑会收敛起这来自四方的财富。由是,历经明清两代,津市便从一个小小的渔村,蹿升为湘西北的一个繁华都会。

二、物资集散

明始,澧州、安乡两地设水马驿,津市位于两驿之间。大船到津市后再往上因水浅而不能西行,行旅多于此换船或陆行,州府便在此设立官渡及铺递(俗称津市渡或津市铺)。津市遂为省、府、州、县间物资往来的中转地。这其中最大的两项运输便是漕粮和食盐。漕粮即为税粮,明清两朝,湖南为朝廷漕粮的主要征收地,澧州是产粮区,除地丁赋税外,另有大量的剩粮外运。食盐为国家专卖,自实施盐引制度以来,津市历为澧州盐岸,盐产地分淮、川两种。淮盐船运溯江而上至汉口,经岳阳过洞庭至常德,转运津市后发往澧州属下各县。而川盐则出三峡后至宜昌或沙市,由虎渡河或松滋河运抵澧州东境的白杨堤,经津市转运至澧州属下各县。清初额销淮盐26000引(89440担),后逐年上升,清光绪年间,川淮并销,干脆将澧州盐务督销局设在了津市。

酒粮交兑与食盐入岸均属长途运输,在此过程中便有了单程往返的问题。于是,其他物资参与水运的情况就出现了。盐船返回时会带走江南紧俏的稻谷,而漕船回转时也会带来邑外的手工业产品。这种频繁的物资流通,最终促成津市港口的形成,在津市集散的农产品中,以棉花、桐油、谷米为大宗,次为杂粮、豆类、蚕茧、茶叶、五倍子、牛皮、茯苓、土碱、土布、木材等。其覆盖面除整个澧水流域外,另有毗邻的湖北石首、松滋、公安以及滨湖的南县、华容等环洞庭湖地区,宣统二年(1910),《湖南乡土地理参考资料》载:津市为大米市场,米谷、棉花,枯饼之贸易甚盛,轧花机器至万余架云。淮盐的运输,促成了津市与江南的商贸往来,这也是江南会馆在津市建馆甚早的原因,其间,江南人启动了澧州的继丝业和油榨业,并将当地的山货土产带回江南。晚清徽商胡述官在津市开办土丝业兼榨业,告老返乡时,不顾旅途劳顿,将七副上好的金丝楠棺木运回老家。

人因商而聚,明永乐年间,津市的市井繁华已远胜过它的州府澧阳城。藩封于澧城的华阳王,自小生长在奢靡的成都,哪堪澧州城的冷清。倒是州东二十里繁华的津市,对他有太多的吸引力,于是,在他与他的子孙里,无论是津市北岸的市井,还是南岸的关山,均留下了他们太多的印痕。如,城区的太子庙,尽管实体早已无存,但其地名却永久地保留了下来,而南岸的关山,华阳王将其辟为园圈,那里生长的杨梅,至今仍是津市人泡酒的首选。

毋庸置疑,津市的繁华得益于澧州自身的发展。从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二百多年里,澧州人口增加了近8倍,耕种面积增加了近5倍(均为膏腴的湖田)。加之……




精彩内容

本书稿为丛书之工商卷。“九澧门户”——津市作为百年商埠,工商业是最能体现其城市特色的部分。《工商卷》通过津市市场、商业组织、商业形态、民国商业、城市转型、工业立市、公企改制、工商记忆、工商人物、澧水印记等十个章节,记述了津市从渔村到湘北工商重镇的百年历程,系统地介绍并解析了津市工商业的形成与发展,在丛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图书整体结构来看,本书的十个章节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到四章,重点记述了津市商业的发展;第二部分为五到八章,介绍了津市从以商业为重到以工业为重的转型过程,并对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叙述;最后一部分为第九章和第十章,从人文的角度对津市的工商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总结。整体来看,津市商业与津市工业所占篇幅较为均衡,行文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结构合理。从图书内容来看,本书资料详实,涉及了津市工商业的各类型及发展的各阶段,以文字构建了津市工商业的脉络,文中事例有章可循,而现有文献如本书之全面、系统的还较为稀少,所以其内容具有知识性、科学性、独创性。而最后两章涉及到津市工商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事、物、地,颇具人文情怀,为图书的艺术性增色不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