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32.58 6.3折 52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祖莉,勇健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82009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11735578

上书时间2024-06-19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人学适应篇

第1章 生活适应

1.1 生活适应的含义

1.2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差异

1.3 大学生活适应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2章 学习适应

2.1 认识学习

2.2 学会学习

心灵成长篇

第3章 认识健康

3.1 发展的健康观念

3.2 心理现象及心理健康

3.3 大学生的身心状况

第4章 认识自我

4.1 自我意识概述

4.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征

4.3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类型

4.4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第5章 调控情绪

5.1 情绪概述

5.2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5.3 情绪调控

第6章 培养意志

6.1 意志的概述

6.2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6.3 高职学生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第7章 应对挫折

7.1 挫折概述

7.2 开发逆境智商

7.3 强化逆境智商

第8章 修炼个性

8.1 个性概述

8.2 气质

8.3 性格

8.4 影响大学生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8.5 大学生良好个性培养

第9章 学会交往

9.1 人际交往概述

9.2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及调适

9.3 高职学生良好人际交往习惯的养成

第10章 学会去爱

10.1 性与爱

10.2 什么是爱

10.3 学会去爱

就业心训篇

第11章 排解压力

11.1 心理压力概述

11.2 高职大学生的压力源

11.3 调试心理压力的方法

第12章 理性择业

12.1 择业前的心理准备

12.2 择业常见的心理问题

12.3 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养成

附录 拓展阅读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1.2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差异

 1.2.1 培养目标的不同

 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提升人的素质、延续人类文明。中学是基础性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中等水平的普通教育,是为广大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所做的一般性的基础文化知识准备,强调学生会用书本知识解题,帮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训练顺利通过高考选拔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性质的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1.2.2 培养方式的不同

 中学培养“考”生,大学培养“学”生。在目前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高考竞争十分激烈,高考上线率和考取高校的重点率成了衡量一所中学教育质量高低的“客观”标准,培养高分“考”生成为了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则不同,强调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培养专业精通、知识复合、思维宽广的“学”生已成为大学教育的普遍共识。

 1.2.3 教育模式的不同

 中学是封闭式教育,大学是开放式教育。中学的教育内容是封闭的,所有学校都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来组织教学,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是封闭的,都是按照“老师讲授一解题示范 课外解题练习”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大学是开放式教育,除了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学生在实践性、创新性的学习中,学会如何去收集知识、鉴别知识、综合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通过前瞻性、高效性、多维化和综合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改变理念,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均衡发展。

 1.2.4 教学方式的不同

 中学老师“逼”着学生走,大学学生“追”着老师走。中学老师既是学习上的指导者,有时也是学生生活上的“监督者”,为了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老师天天围着学生转,时时“逼”着学生朝着“考上大学”这一明确具体的目标,不遗余力地拼命往前走。与之不同,大学老师不是“教授者”,而是“指导者”,其发挥着辅助、指导的作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大学教师一般是“双师”,还承担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任务,精力不可能仅集中在教学方面,因此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比中学要少得多,大学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难,需要主动寻找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



精彩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教材系列》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修订版)》的基础上加以修订的。全书以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高职学生入学后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依据,针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展开叙述和指导,通篇贯穿着“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