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与文学:跨越边界的对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律与文学:跨越边界的对话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51.45 6.5折 79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澳]基兰·多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8038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1694035

上书时间2024-06-19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基兰·多林(Kieran Dolin),现为西澳大利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高级荣誉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是法律与文学、澳大利亚文学和英国文学等。著有Fiction and the Law:Legal Discourse in Victorian and Modernist Literature(1999)及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Law and Literature(2007),主编Law and Literature(2018)。 孙达丹,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法律文学。曾先后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澳大利亚洲维多利亚大学访学研修。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先后主持人文社会科学科规划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及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等多项相关领域项目。合著《近代欧美小说中的法学思想探究》(2012),主编教材7部。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在《法学》《法律方法》等期刊发表译文多篇。



目录

译者序 / 1

前言 / 1

导论:漫步法律与文学的边界 /

第一部分征用权:法律的文本和文本的法律

第一章法律语言 /23

1. 修辞学和法律 /25

2. 作为文学的法律 /29

3. 法律语言研究 /32

4. 叙事法理学 /34

5. 总结性实例 /37

第二章法律中的文学 /48

1. 文学与刑法 /50

2. 诽谤 /63

3. 版权 /70

第二部分历史上的法律与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新契约文化 /87

1. 法庭与舞台上的衡平法 /94

2. 斯莱德案和契约文化 /97

第四章18世纪的犯罪与刑罚 /112

1. 18世纪20年代的文学与犯罪 /115

2. 菲尔丁和18世纪40年代 /120

3. 法律和理性 /124

4. 法学博士塞缪尔·约翰逊 /128

5. 浪漫主义以及新式监狱 /132

第五章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女性问题 /140

1. 卡洛琳·诺顿:受害者和运动推动者 /143

2. 文学女性与法律改革 /146

3. 小说中的诺顿案 /151

4. 改良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 /154

5. 结局:破除封印 /161

第六章普通法与现代主义之痛 /166

1. 现代法律的中世纪传奇 /169

2.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173

3. 同情文学与过失侵权 /177

4. 现代主义法律批评 /185

第七章非洲的鲁波尔:后殖民社会的法律与文学 /194

1. 辩护律师鲁波尔和莫蒂默 /195

2. 互文的金线 /199

3. 黑色面孔,白色假发 /204

第八章当代美国的种族问题及其体现 /212

1. 布朗诉托佩卡教育委员会案 /213

2. 书写民权 /215

3. 革命与自由 /222

4. 多元文化社会的平等权利 /225

5. 巴基案 /229

6. 走向至爱社区 /231

结语 /239

参考文献 /246

索引 /288



内容摘要

1995年4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普劳特诉列克星敦牧场一案①作出判决。该案始于1987年,当时普劳特夫妇和列克星敦牧场的一些其他投资者指控该公司在出售股票时涉嫌欺诈和欺骗,违反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案》(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of 1934)第10(b)条。基于联邦最高法院最近对兰普夫一案作出的判决——宣布此类诉讼必须在发现违法行为之日起一年内和实施违法行为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肯塔基州地方法院遵循先例,认为该案件超过诉讼时效,不予受理。就在这一最终判决后,国会颁布了新的《证券交易法案》第27A(b)条,规定在兰普夫之前开始的、但此后因时效而被驳回的任何诉讼都可以恢复。普劳特一家因此要求恢复诉讼,但地方法院认为第27A(b)条的规定违反宪法。这一判决得到了上诉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的肯定。同所有法律案件一样,这个案件背后有一个故事。②不法行为使得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无奈之下,投资者寻求救济。然而,起诉失败导致了矛盾升级。因为试图恢复诉讼,普劳特和列克星敦牧场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成了司法机关和国会之间的竞争。普劳特夫妇要求恢复其诉讼的动议被否决,并不是因为证券法,而是因为宪法。三家法院认定,第27A(b)条规定违反了宪法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因为宪法规定只有联邦法院有权重审《证券交易法案》颁布前生效的终审判决。宪法禁止立法机关干涉法院的最终判决。国会通过的这项法案是对司法领域的侵犯,因此被认定无效。这个法律案件在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中具有明显的文学元素。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在撰写法院多数意见时,以隐喻的方式富有逻辑地总结了他对法律权威的理解:“其主要特征在于……(三权分立)是一种预防措施,建立起高墙,明确地将三者区分开来,因为在三大部门内部发生冲突时,矮墙和模糊的区别在司法上是站不住脚的。”(356)斯卡利亚大法官通过隐喻和叙事的修辞手法向我们阐述了法律原则,同时为自己的判决进行解释。他以墙作比喻,暗指宪法中的司法权如同一座遭受敌对国会或行政部门攻击的设防城市。他在阐述法律时运用了一种含蓄且虚构的叙事手法,将战争作为叙事背景。斯卡利亚大法官的程序在这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个普通案件中司法推理的正常例子。法官和律师们通常会借助隐喻和叙事的修辞手法来阐明他们的判决和辩护词。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法律说到底是一个语言问题。法律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虽然法院的命令将强加于案件当事人或其财产,但它从一开始是作为一个语句被说出的。这是法律与文学的根本联系。然而,普劳特诉列克星敦牧场一案中运用的法律语言与文学领域也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斯卡利亚大法官引用了一个著名的文学类比,援引了“墙”的比喻,为自己阐述法律寻求支持:三权分立是一种独特的美国政治学说,得益于一位著名的美国诗人,他说:“好篱笆造就好邻居(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240)斯卡利亚大法官认为他和他的读者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将能够看出他对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修墙》的暗指。他的观点中最有趣的部分是他承认法律是他所援引的这种“独特的美国”文化的一个方面。法官认为三权分立的法律权力不仅基于法律先例,也基于国家文化遗产。政治理论、历史和文学结合起来,共同赋予法律权力并对其进行验证,从而将其置……



精彩内容

本书由前言、法律与文学导论、第一章法律语言、第二章法律中的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第四章18世纪的犯罪与刑罚、第五章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女性问题、第六章普通法与现代主义之痛、第七章非洲的鲁波尔:后殖民社会的法律与文学、第八章当代美国的种族问题及其体现、结语等部分组成,系统全面地从各个角度介绍了法律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本书认为,法律和文学在语言运用和虚构想象这两个层面上,具备相同特性。本书介绍了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下的法律与文学这两门学科之间关系的发展史。它显示了这两个领域的组成在过去500年中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它们之间边界的变化。本书通过展现一个特定领域--即法律与文学的互动的历史,对从总体上保持对“跨学科”持续发展的理解作出了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