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释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庄子》释义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74.38 6.3折 118 全新

库存2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叔宝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64193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11793855

上书时间2024-06-19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胡叔宝,湖北省英山县人,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西思想会通问题的研究。出版专著有《契约政府的契约规则》、《〈道德经》释义》、《〈庄子》释义》、《〈大学〉释义》等。



目录

绪言·

凡例

内篇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 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 第七

外篇

骈拇第八

马蹄第九

胠箧第十

在宥第十一

天 地 第十二

天道第十三

天运第十四

刻 意 第十五

缮性第十六

秋 水 第十七

至一乐第十八

达生第十九

山 木 第二十

田子方 第二十一

知北游第二十二

杂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无鬼 第二十四

则 阳 第二十五·

外 物 第二十六

寓 言 第二十七

让 王 第二十八.

盗跖第二十九

说剑第三十

渔父

第三十一

列御寇

第三十二

天下 第三十三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立者,庄子则是将道家思想发挥到极致的思想家。因此,不读《庄子》就无法真正领悟道家,也无法理解中国文化。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前对庄子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先从老庄之道开始说起。一、老庄之道庄子在《养生主》中讲述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是一位宰牛的屠夫。他宰牛时,根本不用刻意地盯着牛,只凭眼神去感觉,刀刃就不会割到肉,更不会碰到骨头,而是顺着牛骨间的缝隙游刃有余。因此,十九年来庖丁虽然宰了数千头牛,但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这个故事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固然是因为庖丁高超的宰牛技术,更是因为庄子的妙笔生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庖丁般的本事而不自知。我们在走路时,眼睛不必盯着路,就能熟练地行走。我们用脚行走的水平与庖丁用刀杀牛的水平一样高。我们在吃饭时,眼睛不用盯着筷子和勺子,就能熟练地用餐。我们用筷子和勺子吃饭的水平也与施丁用刀杀牛的水平一样高。这种庖丁式的能感觉到物(包括事情、物品、人,乃至习俗等一切存有着的东西)却没有意识到物或注意到物的状态,就是庄子所谓的无物状态(《齐物论》)。无物状态与有物状态一起构成物的两种状态。物只是人生在世所面临的环节之一。人生在世包括不可分割的四个环节:物的环节、物之名环节、自我环节以及我对物的行为环节(可参见《逍遥游》和《齐物论》的分析),庄子分别用物、己、功、名加以表示。我对物的行为环节属于我的行动,物之名是自我行动的结果,因而庄子将物之名环节、自我环节以及我对物的行为环节看作是自我环节,与物的环节相对应。与物的两种状态一样,自我环节包括无我和有我两种状态。无我对应无己、无功、无名,有我对应有己、有功、有名。《道遥游》篇对自我环节加以阐述,《齐物论》篇则对物的环节进行讨论。无物之物是物的本原状态,有物之物则派生于无物之物。在庖丁解牛故事中,庖丁在正常宰牛时,对牛视而不见,这时的牛以无物之物的状态呈现。但到了筋骨交错的地方,庖丁就会谨慎小心,眼神专注地看着牛才敢下刀(《养生主》:“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忧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这时,原来以无物之物状态呈现的牛就以有物之物的状态呈现出来了。由此可见,无物之物是本原状态,有物之物是从无物之物中派生的。相应地,有我之我派生于无我之我,有名之名、有己之我、作为之为分别派生于无名之名、无己之我、无为之为。本原的无物之物为什么会派生出有物之物呢?因为出现了与日常状态有别的异常状态。我们走在熟悉的校园里,一般都不会去注意脚下的路,即路以无物状态呈现。突然,脚下打滑。我们低头一看,原来是路上结冰了。结冰的道路就是道路的异常情况。异常情况使无物之物变成了有物之物。对此,有人可能会反驳说,我们人走路都是从不会到会、从有物状态到无物状态的。所以,有物之物在无物之物之前,而不是派生于无物之物。这个反驳没有考虑到在学走路之前,我们先处在无需思考就能使用手和脚的状态。无需思考就能使用手和脚的状态就是无物状态,走路则是异常状态。学走路就是为了应对无物状态中的异常状态,最终让其融入无物状态。人生在世就是不断应对无物世界中的有物状态,将其变为无物状态的过程。还有人会说,既然无物世界是我们的正常状态,有物世界是从无物世界中派生的,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应该经常处在无物世界之中,很少能意识到有物之物。可是,正好相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无物之物,反而满眼看到的是有物之物。这种反驳虽然有道理,但他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对无物之物只能感觉到而不能意识到或注意到,对有物之物则不仅感觉到了,还意识到了……



精彩内容

本书中的《庄子》原文以中华书局2018年1月版《庄子集注》(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为底本,如有不同版本且作者认同的以注释说明。本书每篇篇首加入导读和图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每篇的结构和主旨。本书对《庄子》的每篇原文进行段落划分,逐段进行翻译、解说,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一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