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正版软件工程(第5版) 李代平 胡致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手正版软件工程(第5版) 李代平 胡致杰 清华大学出版社

正版二手 可开发票

24.83 3.6折 69 九品

库存14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代平 胡致杰 林显宁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09865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9787302609865

上书时间2024-05-20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1. 写作背景 
软件工程是研究如何用工程化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的应用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大,使之成为软件开发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作为软件技术人员,接受软件工程的概念并不难,但是要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这门先进的技术并完整地进行系统开发,是有一定难度的。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关于软件工程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教材,以使更多同行受益。
本书从2002年第1版到2017年第4版都备受老师和读者欢迎。为更好地反映近几年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编者根据“‘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的指导精神,总结近年来教学和科研的经验,在第4版的基础上做了调整,特别补充了应用实例,形成了本书。为了方便学校教学,编者为本书制作了教学PPT,设计了教学大纲,并编写了配套的《软件工程习题解答》和《软件工程实践与课程设计》。
2. 本书结构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
部分为基础理论,包括第1~3章。
第二部分为结构化方法,包括第4~6章。
第三部分为面向对象方法与实现,包括第7~11章。 
第四部分为测试与工程管理,包括第12、13章。 
3. 编写方法 
本书是编者根据二十多年来对软件工程学、面向对象方法等的教学与研究,并结合软件开发新技术编写而成。根据编者的教学经验,读者学习一门新技术时,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编者在修订时,对于部分章节和内容做了更新和修改。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将一个完整实例的各部分分别对应第2~8章各章内容的后一节。
4. 如何使用本书 
根据实际情况,在讲授本书时建议安排36~54学时。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删除章节,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章节顺序。
第1章绪论(2学时)
第2章基本理论(2学时)
第3章可行性研究(2~4学时) 
第4章软件需求分析(4~6学时) 
第5章总体设计(4~6学时) 
第6章软件详细设计(4学时)

 

 

 


第7章面向对象分析(4~6学时) 
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4~6学时) 
第9章用户界面设计(2~4学时)
第10章数据库及其接口设计(2~4学时) 
第11章软件实现(2~4学时) 
第12章软件测试(2~4学时) 
第13章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2学时)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广东理工学院李代平教授主持的广东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课题的支持。胡致杰、林显宁、李清霞、彭守镇、李小莲、郭锐参加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由于软件工程的知识面广,在介绍中不能面面俱到,加上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配套资源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书圈”(见封底)下载。关于本书及资源使用中的问题,请联系404905510@qq.com。
编者
2022年1月
于振华楼

  

 

 

1. 写作背景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程科学技术中,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与方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范畴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占据无可争议的主流地位。作为软件技术人员,接受软件工程的概念并不难,但是要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这门先进的技术并完整地进行系统开发,是有一定难度的。鉴于此,编者编写了这本关于软件工程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教材,以使更多同行受益。 
几年前,编者编写的《软件工程》(第3版)备受老师和其他读者欢迎。这本书对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读者而言,有些内容显得深了些。为更好地反映近几年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编者根据“‘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的指导精神,总结近年来教学和科研的经验,在第3版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增删,形成了第4版教材。为了方便教学,编者还编写了配套的《软件工程习题解答》(第4版)(ISBN 9787302473336)和《软件工程实践与课程设计》(ISBN 9787302478676)。 
2. 本书结构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
部分为基础理论,包括第1~3章。 
第二部分为结构化方法,包括第4~6章。 
第三部分为面向对象方法与实现,包括第7~11章。 
第四部分为质量与工程管理,包括第12~15章。 
3. 本书特点
本书对有用的概念都进行了严格的论述,每个概念都有相应的例子解释,同时每章都配有习题。此外,编者还编写了与本书配套的《软件工程习题解答》(第4版)和《软件工程实践与课程设计》,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4. 适用范围
软件工程是软件系统开发课程的教科书,适合作为软件工程方面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在选修本课程之前,读者应该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技术。另外,如果具有算法语言的编程经验,会有助于深入理解系统开发过程。 
5. 编写方法
本书是编者根据近20年来对软件工程学、面向对象方法等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编者主持或参与几十项软件开发项目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软件开发新技术编写而成的。根据编者的教学经验,读者学习一门新技术时,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编者在修订时,对于部分章节和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修改,以便读者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 

 

 

 


6. 如何使用本书
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时建议安排54~60学时。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删减章节,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章节顺序。
第1章绪论(2学时) 
第2章基本理论(2学时) 
第3章可行性研究(2学时) 
第4章需求分析(4学时) 
第5章总体设计(4学时) 
第6章软件详细设计(4学时) 
第7章面向对象分析(4学时) 
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2学时) 
第9章用户界面设计(2~4学时) 
第10章数据库及其接口设计(2学时) 
第11章软件实现(2学时) 
第12章软件质量(2学时) 
第13章软件测试(2学时) 
第14章软件维护(2学时) 
第15章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2学时) 
本书的编写得到广东理工学院李代平主持的广东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课题——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的支持。信息工程系胡致杰、赖小平、刘建友和张俊林参加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由于软件工程的知识面广,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上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5月于振华楼

 

 

 

 

  

 

 


第1章绪论(2学时)
第2章基本理论(2学时)
第3章可行性研究(2学时)
第4章需求分析与*体系结构(4学时)
第5章总体设计(4学时)
第6章软件详细设计(4学时)
第7章面向对象方法概论(4学时)
第8章模型(2学时)
第9章对象分析(4学时)
第10章关系分析(4学时)
第11章控制驱动部分的设计(4学时)
第12章问题域部分设计(4学时)
第13章用户界面设计(2~4学时)
第14章数据库及其接口设计(2学时)
第15章*形式化方法(0~4学时)
第16章软件实现(2学时)
第17章软件质量(2学时)
第18章软件测试(2学时)
第19章软件维护(2学时)
第20章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2学时)

 

编者
2011年1月于广州小谷围岛

 

 

 

 

 

 

  

1. 写作背景
本书是根据“‘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的指导精神而编写的。出版后我们在教学的使用过程中,觉得有许多地方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根据使用该教材的教师和读者的意见,对原书在结构和内容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和修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软件的理论与开发方法不断涌现。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程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与方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用软件工程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先进性是众所周知的,它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占据了无可争议的主流地位。作为软件技术人员,接受软件工程的概念并不难,但是要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这门先进的技术并完整地进行系统开发,是有一定难度的。鉴于此,我们编写了本书,目的是向读者提供一本关于软件工程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教科书,以使更多同行受益。
2. 本书结构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
部分为基础理论,包括第1~3章。
第二部分为结构化方法,包括第4~6章。
第三部分为面向对象方法与实现,包括第7~15章。
第四部分为质量与工程管理,包括第16~19章。
3. 本书特点
本书对每章的概念都进行了严格的论述,每个概念都有相应的例子解释,同时每章都配有习题,使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4. 适用范围
软件工程是软件系统开发课程的教科书。讲授时间一般为40~60学时。本书适合开设有软件工程课程的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作为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在选修本课程之前,读者应该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技术。同时具有可视化类语言的编程经验,会有助于深入理解系统开发过程。
5. 编写方法
本书是编者根据近10年来对软件工程学、面向对象方法等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编者领导或参与的20项软件项目开发的实际应用经验,并结合软件开发新技术编写而成。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读者学习一门新技术,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修订时,对于部分章节和内容做了调整和修改。
6. 如何使用本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授本书时,建议一般在54~60学时。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删除章节,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章节顺序。另外,前面带“*”为选学内容。

 

 

 


第1章绪论(1学时)
第2章基本理论(2学时)
第3章可行性研究(2学时)
第4章软件需求分析(4学时)
第5章总体设计(4学时)
第6章软件详细设计(4学时)
第7章面向对象方法概论(4学时)
第8章模型(2学时)
第9章对象分析(4~6学时)
第10章关系分析(4~6学时)
第11章面向对象设计原则(2学时)
第12章对象设计(5~6学时)
第13章接口设计(4~6学时)
*第14章形式化方法(4学时)
第15章软件实现(2学时)
第16章软件质量(2学时)
第17章软件测试(2学时)
第18章软件维护(2学时)
第19章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2学时)
由于软件工程知识面广,在介绍中不能面面俱到,加上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5月于小谷围岛

 

 

 

 

  

 

 


第16章: 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介绍的主要内容有软件项目管理概述、项目管理过程、软件开发成本估算、风险分析、进度安排、软件项目的组织。
此外,本书的后给出了一个附录,列出了软件产品的主要文件,以供读者参考。
3. 本书特点
本书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从实用性、易懂性出发,重点突出,内容丰富而实用。在详细介绍理论的同时,给出了部分示例,以利于读者掌握其实际应用的方法。此外,为了便于读者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各章的后面都附有相应的小结与练习题。
4. 适用对象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计算机专业的高级人员参考。
本书由李代平编写,另外张信一参加了第9、11、12章的编写,彭重嘉参加了第13~16章的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2年7月

 

 



 
 
 
 

商品简介

本书是在《软件工程》(第4版)的基础上,根据使用该书的教师等读者的意见,做了很多调整和修改,如补充了应用实例,加强了对方法论的讲解。本书针对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可行性研究、软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软件详细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及其接口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等进行了严谨的论述,通过各章实例来讲解概念。同时各章都配有丰富的习题。本书还有配套的《软件工程习题解答》(第4版)(ISBN 9787302473336)和《软件工程实践与课程设计》(ISBN 9787302478676)。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IT领域的科研人员、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部分基础理论

第1章绪论

1.1软件概述

1.1.1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1.1.2软件的特点

1.1.3软件的分类

1.1.4软件的发展

1.1.5软件危机

1.2软件工程概述

1.2.1软件工程与方法学

1.2.2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2.3软件工程的目标

1.2.4软件工程的内容

1.2.5软件工程原则

1.2.6软件工程面临的问题

小结

综合练习1

第2章基本理论

2.1软件工程过程

2.2软件生命周期

2.2.1软件分析时期

2.2.2软件设计时期

2.2.3编码与测试时期

2.2.4运行与维护时期

2.3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2.3.1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概念

2.3.2瀑布模型

2.3.3原型模型

2.3.4增量模型

2.3.5螺旋模型

2.3.6喷泉模型

2.3.7基于知识的模型

2.3.8变换模型

2.4软件开发方法

2.4.1结构化方法

2.4.2Jackson方法

2.4.3维也纳开发方法

2.4.4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2.5软件工具与开发

2.5.1软件工具箱

2.5.2软件开发环境

2.5.3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2.6软件工程应用实例

小结

综合练习2

 

 

第3章可行性研究

3.1可行性研究任务与步骤

3.1.1研究任务

3.1.2研究步骤

3.2系统分析

3.2.1系统分析员

3.2.2面临的问题域

3.2.3通信技术

3.3分析原理

3.3.1信息域

3.3.2建立模型

3.3.3分解

3.4系统模型与模拟

3.4.1系统模型

3.4.2系统建模和模拟

3.5成本效益分析

3.6可行性研究的文档

3.7项目开发计划

3.7.1方案选择

3.7.2制订项目开发计划

3.8应用案例——成绩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

3.8.1引言

3.8.2对现行系统的分析

3.8.3建议的新系统

3.8.4可行性研究

3.8.5可行性分析

3.8.6系统工程性能分析

3.8.7风险分析

3.8.8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3.8.9结论

小结

综合练习3

第二部分结构化方法

第4章软件需求分析

4.1需求分析

4.1.1需求分析的特点

4.1.2需求分析的原则

4.1.3需求分析的任务

4.1.4需求分析的方法

4.2结构化分析

4.2.1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4.2.2结构化分析步骤

4.3系统流程图

4.4数据流图

4.4.1基本图形符号

4.4.2画数据流图

4.5数据字典

4.5.1内容及格式

4.5.2数据字典的实现

4.6应用案例——成绩管理系统结构化需求分析

4.6.1引言

4.6.2业务需求

4.6.3需求分析

4.6.4总结

小结

综合练习4

第5章总体设计

5.1软件设计的重要性

5.2设计过程


5.3软件总体设计

5.4设计基本原理

5.4.1抽象

5.4.2细化

5.4.3模块化

5.4.4软件体系结构

5.4.5程序结构

5.4.6数据结构

5.4.7软件过程

5.5体系结构设计

5.5.1软件结构图

5.5.2模块的大小

5.5.3扇出和扇入与深度和宽度

5.5.4模块的耦合

5.5.5模块的内聚

5.5.6结构设计的一般准则

5.5.7模块的作用域与控制域

5.6结构化设计

5.6.1数据流的类型

5.6.2过程步骤

5.6.3变换分析设计

5.6.4事务分析设计

5.6.5混合流设计

5.6.6结构化设计方法应用示例

5.6.7设计的后期处理

5.7应用案例——成绩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5.7.1总体设计

5.7.2接口设计

5.7.3运行设计

5.7.4系统论结构设计

5.7.5故障检测与处理机制

小结

综合练习5

第6章软件详细设计

6.1详细设计的任务与方法

6.1.1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

6.1.2详细设计方法

6.2设计表示法

6.2.1结构化语言

6.2.2判定表


6.2.3判定树

6.3结构化程序设计

6.3.1程序流程图

6.3.2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6.3.3常用符号

6.3.4常见错误

6.4应用案例——成绩管理系统结构化详细设计

6.4.1引言

6.4.2模块结构设计

6.4.3数据结构设计

6.4.4算法设计

小结

综合练习6

第三部分面向对象方法与实现

第7章面向对象分析

7.1面向对象的相关概念

7.1.1对象

7.1.2类

7.1.3属性

7.1.4服务(操作或方法)

7.1.5封装

7.1.6继承

7.1.7消息

7.1.8结构与连接

7.2UML的基本图标

7.3对象分析

7.3.1用户需求与研究问题域

7.3.2发现对象方法

7.3.3定义属性

7.3.4定义服务

7.4一般特殊结构

7.5整体部分结构

7.6实例连接

7.6.1简单的实例连接

7.6.2复杂的实例连接及其表示

7.7消息连接


7.8应用案例——成绩管理系统面向对象分析

7.8.1引言

7.8.2系统说明

7.8.3需求分析

小结

综合练习7

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

8.1系统总体方案

8.2软件体系结构

8.3环境设计

8.3.1为适应编程环境的调整

8.3.2对象设计的步骤

8.4完善对象的细节

8.5算法设计

8.5.1选择算法

8.5.2选择数据结构

8.6关联设计

8.6.1单向关联

8.6.2双向关联

8.7设计优化

8.8应用案例——成绩管理系统面向对象设计

8.8.1系统结构设计

8.8.2对象设计

小结

综合练习8

第9章用户界面设计

9.1界面设计风格

9.1.1菜单的选择

9.1.2对话框

9.1.3窗口

9.2人机界面的设计准则

9.3人机界面设计过程

9.3.1用户界面模型

9.3.2界面支持系统

9.3.3界面元素

9.3.4设计的形式

小结

综合练习9


第10章数据库及其接口设计

10.1数据管理系统及其选择

10.2技术整合

10.3数据接口

10.3.1针对文件系统的设计

10.3.2针对RDBMS的设计

小结

综合练习10

第11章软件实现

11.1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及选择

11.1.1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

11.1.2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11.2程序设计风格

11.3程序设计效率

11.3.1代码效率

11.3.2内存效率

11.3.3I/O效率

11.4冗余编程

11.5软件容错技术

11.5.1容错软件

11.5.2容错的一般方法

11.5.3容错软件的设计过程

11.5.4软件的容错系统结构

小结

综合练习11

第四部分测试与工程管理

第12章软件测试

12.1软件测试概述

12.1.1软件测试的目的

12.1.2软件测试的原则

12.2测试方法

12.2.1静态测试

12.2.2动态测试

12.3测试用例的设计

12.3.1白盒技术

12.3.2黑盒技术

12.4测试过程


1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