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
  • 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
  • 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
  • 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

正版二手 可开发票

5.87 2.9折 20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晓慧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1072149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0元

货号9787211072149

上书时间2024-05-1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福建,山海相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民族英雄、爱国先驱、革命将士、时代楷模。
“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第一辑)所包含的朱熹、林则徐、严复、陈嘉庚、王审知、杨时、郑成功、黄道周、林语堂、林纾10个人物故事,记录了福建文化之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以人物史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人文精神的风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物篇以人物生平为线索,在故事中体现传主的学问、事功、道德,凸显他们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和阐发其内在精神,从而激起读者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感,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本书为朱晓慧、庄恒恺编著的《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作者简介
朱晓慧,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兼任福建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福建省传播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中华很好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庄恒恺,历史学博士。现为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校福建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福建民间信仰、地方文献与名人文化,参与多项与林纾相关的省级重点课题,有多篇论文与书评发表。

目录
前言第一章  畏庐身世出寒微:苦难的人生第二章  终身不为伪:畏天循分的祖训第三章  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林纾学习的故事第四章  少年社里目狂生:林纾的自负与狷狂第五章  总角之交两托孤:林纾的义骨侠肠第六章  宦情己扫地而尽:傲骨布衣的选择第七章  月下听书老母来:林纾的亲情世界第八章  今日国仇深似海:林纾的爱国情怀第九章  强国者何恃:林纡与教育的故事第十章  译才并世数严林:开新风的林译小说第十一章  十年卖画隐长安:学者的狷介与自守第十二章  力延古文之一线:古文最后的守夜人结语  悠悠百年,自有能辩者作者的话延伸阅读后记

内容摘要
 朱晓慧、庄恒恺编著的《林纾(近代中国译界泰斗)》是一部关于林纾的传记。他不懂外文,却译著等身,他翻译的《茶花女》一举改变了小说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他毕生常怀悲天悯人之心,他终身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操守,他反对尽废古文,为此拼尽全力。

精彩内容
 贫寒困苦的童年1852年11月8日,福州光禄坊玉尺山的一问小屋子里,传出了婴儿呱呱落地的哭声。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名士林纾,便出生在这座流淌着古香古韵、充满灵秀之气的东南历史文化名城。光禄坊地处文人荟萃的三坊七巷,深厚的闽都文化和浓重的历史人文气息在这里汇集,为林纾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林纾自小家境贫寒。他的先祖自金陵(今南京)迁徙入闽,定居福州城外莲塘乡,世代务农,直到祖父林邦浩才开始进城学艺,以手工业艰难谋生。由于上有老,下有小,林纾祖父挣的钱不够养家,林纾的祖母和大姑姑只得起早贪黑做针线女红,每日挣百钱贴补家用。他的父亲林国铨,十几岁时就开始从商,早年随盐官在闽北山区建宁从事盐务生意,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积攒了一些钱后,便在福州城文化氛围浓厚的光禄坊玉尺山典房安家,家庭生活开始安定下来。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林纾5岁时,父亲租赁的两条运盐船在前往建宁的夜航途中,在号称“滩滩鬼门关”的金溪河上不幸遭遇洪水大浪,触礁沉没。父亲在黑暗中抱着一块木板,侥幸逃生。在倾尽所有积蓄赔偿官盐后,家中生活顿时没有了着落。祖母安慰他:“这是天命。我自小家中就穷,老年再遇贫困,就如重过以前的生活一样,没什么可怕的。”但是,父亲急于赚钱赡养老人,只得背井离乡,远行台湾,以治盐谋生,家中留下林纾的叔叔林国宾独撑门户。但在台湾的几年里,林纾父亲的生意常常亏本,不但无法寄钱养家,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无法筹集。幼年困苦的生活,成为林纾心中挥之不去的深深记忆。在《母弟秉耀权厝铭》一文中,他曾描述过家中拮据的情形:父亲远客台湾,生意失败,无钱归家。家中有祖父祖母和年幼不更事的弟妹,连同叔父一家九口人,靠着母亲和大姐做针线活维持生活,家中经常断炊,食不果腹。在《先妣事略》中,他又心酸地回忆道:弟弟秉耀刚出生两个月,父亲便为生活所迫赴台经商,因生意惨亏,困不能归。时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乱世荒年,盗贼横行,敌舰入侵福州港,发炮寻衅。林纾家距闽江仅几里,飞弹常常从家中屋顶上空呼啸而过,邻居们纷纷逃离,仅剩林纾一家。此时他家无米无钱,祖母又生了病,因而只能困守家中。家里上有年迈体衰的祖父祖母;叔父又刚刚丧偶,尚未找到活干;下有幼小的弟妹嗷嗷待哺。林纾的大姐担心小林纾乱跑出意外,将他锁在卧室里,自己拥着弟弟妹妹,围着母亲哭泣。为了支撑家庭,母亲和大姐只得熬夜赶做针线活。母亲不忘安慰和自己一起辛苦做工的女儿:“今晚我们熬夜赶出三件,可以挣得四百多钱,明天,祖父、祖母和你们兄弟应当可以吃饱了”。日后,长大成人的林纾,在历尽生活的艰辛后,方才深深体会到其中无法言说的心酸与悲凉。P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