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全集
  •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全集
  •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全集
  •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全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全集

正版二手 可开发票

3.38 0.9折 39 九品

库存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玲

出版社内蒙古文艺出版社

ISBN9787802284661

出版时间2007-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9787802284661

上书时间2024-05-16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章  聪明做人,智慧做事  1.对小错可予责备,对大错则尽量若无其事  2.当对方情绪激动时,以从容不迫的态度来应对  3.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有效  4.避免直接向对方说“不对”,假借“自言自语”  5.克服心理定势,切忌以点代面,用老眼光看人  6.避免“投射效应”,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对方  7.多提几个被选方案,增加被选中的几率  8.欲言又止,激发对方的好奇心  9.让受屈者得到过望的回报,自会冰释前嫌  10.冷庙高香提前烧,自然会有贵人帮  11.对付整体意见的有效方法,就是予以各个击破第二章  说话办事,滴水不漏  1.请教对方“假设您是我,您会怎么做”,令其为你着想  2.如果对方不易说服,让对方认为你与他的立场一致  3.用“如果我是你的话”.表示理解对方的烦恼与不满  4.运用“转换法”.引导话题转向自己期待的方向  5.说服没有主见的人,对他说:“大家的意见都是这样”  6.如果进言会引起愤怒,不妨先来一句“虽然明知会挨骂!”  7.不要问“做不做”,只让他二选择一  8.先否定,后肯定,效果会*好  9.不说对方的建议“不好”,只说什么是“好”  10.假借第三者的名义,了解对方的真实看法  11.向对方报忧时,要坏话缓说  12.运用“惯性法则”,在进入正题前,引导对方说“是”第三章  欲擒故纵,以柔克刚  1.利用“禁果效应”,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2.故意制造些意外,刺激对方想了解更多  3.面对谣言不辩解,谣言不攻自破  4.假造更多的竞争对手,令对方主动让步  5.故意责骂其中一个,让其他的自省  6.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麻痹松懈对方  7.故意激怒对方,让对方失去理智,进而满足自己的要求  8.让顽固不化的下属,去说服与其状况相似的第三者  9.假扮白脸与黑脸,让对方在软硬兼施的压力下不打自招  10.要对方选择乙,只需要强调甲的缺点  11.就对方不想干或不敢干的事情,故意进行相反的劝告第四章  胆大心细,有备无患  1.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该管的别管,不该做的别做  2.**印象往往是不可靠的,避免仅凭**印象判断人  3.在展现自己的才华时,e忘了消除上级的猜忌  4.在评价一个入之前,要全面地观察,客观地分析  5.牢记对方在小事情上的好恶,赢得对方的好感  6.对看起来很小的过错,不能掉以轻心,以防问题丛生  7.掌握好与下属的临界距离,树立权威  8.不要忽视“小人物”,更不要得罪“小人物”  9.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10.选择对方*脆弱的时刻去说服第五章  揣摩心理,对症下药  1.活用“偶尔”的效果,让对方朝自己期待的方向努力  2.传递积极的期望给对方,让对方“不行”也行  3.假装巧合来制造见面的机会,减少对方的心理负担  4.给对方留些纠错的机会,比当面奉承他的学问深更有效  5.要摆脱他人的妒忌,只需让妒忌你的人值得妒忌  6.如果你希望某件事情能变成现实,不妨对此怀抱强烈的期望  7.给对方一件合适的“睡袍”,激发对方主动实现自我转化  8.说服一意孤行的人,顺势引导比严厉要求更有效  9.如果对方疑虑重重,不妨用具体的数字去说服  10.如果对方怕负担,告知他回避负担所带来的是更大的负担第六章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1.示以更大的不安,降低对方的期望值  2.逐步提出自己的要求,获得*大的让步  3.在闲谈间询问对方的想法;在对方不提防时考察其言行  4.刷用“钟摆心理”,巧妙拒*对方的请求  5.先把办事要求提高,再降低,对方就容易接受  6.告诉对方这是“*后一次”,促使对方尽早下决心  7.故意沉默不语,让对方摸不着虚实  8.迎合从众心理,故意制造群龙之首  9.让对方加入你的行动,由对立者变为合作者  10.借用权威者的意见,影响意志不坚定者的判断第七章  嘴上留情,脚下有路  1.以缓慢的语调复述对方的话,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2.提供建议给对方,让对方认为建议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3.对方有缺点,要婉转地为其掩饰  4.批评对方时,别忘了保全他的面子  5.要想抑制人的弱点,不如唤醒人性的优点  6.不要让对方没面子,否则你会更没面子  7.满足上司的“尊重需要”,切忌自我表现过度  8.想让对方认识错误并克服缺点,不妨先肯定对方的优点  9.指责伤害了对方的自尊,也让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10.向对方提出忠告时,多“私下”少“当众”  11.下达命令时,用“请”来谋求身份的逆转第八章  低调做人,进退自如  1.率先小小地退一步,方可大大地进一步  2.首先承认对方的说法,*终却让对方改变做法  3.假装没有主见,避免过早地卷入升迁之争  4.发怒并威胁对方多半没有效果,相反会暴露你的弱点  5.表面上服从对方,暗地里引导对方,让对方*终屈服于你  6.关系陷入僵局即将破裂时,让双方有一段冷静思考的时间  7.承认对方的权威,尽量避免争论  8.将目标放在退一步的地方,让对方的选择符合你的期待  9.先当对方的出气筒,在对方的情绪发泄完后,再顺势引导第九章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1.看到对方出丑,*好不露声色  2.批评是出于爱护而不是怨恨,才会有良效  3.必要时替对方背黑锅,对方会回报你更多  4.激发对方的同情心,变“不可能”为“可能”  5.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打动对方  6.增加对方的心理负担,让对方不忍拒绝你  7.唤起对方需要协助的心理,就可以征服对方  8.从感情入手,让对方依赖感情而非理智来判断  9.聆听对方的苦恼,让对方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  10.关心对方*亲近的人,更能打动对方的心第十章  同甘共苦,齐心协力  1.缩短空间距离,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2.直呼其名,缩短与对方的心理距离  3.想要轻松说服对方,只需无所顾忌地靠近对方  4.故意效仿对方的动作,引发对方的好感  5.尽量不说“你”、“你们”,而说“我们”  6.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多谈谈彼此都熟悉的人或物  7.讲述相似或相同的经历,让对方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8.对对方的兴趣表示兴趣,他自然对你感兴趣  9.创造共同体验的机会,缩短彼此的距离  10.适当地吐露自己的隐私,令对方产生亲切感  11.制造一个共同的假想敌,唤醒对方的协作意识第十一章  巧妙迎合,左右逢源  1.表现出喜欢对方的样子,对方就会喜欢你  2.迎合对方的口味,异己也可成知己  3.说出对方所期待的评价,让对方感觉“路逢知己”  4.适当地拍拍对方的马屁,融洽气氛  5.告诉对方“唯有你能”,对方果真就能  6.给对方戴高帽,让“不”变为“是”  7.期望一个人做什么,你就赞扬他什么  8.故意请对方帮忙,让对方自觉重要,消除敌对情绪  9.诚恳地向对方取经,取到的肯定不只是经第十二章  地低成王,人低成海  1.犯错之后,与其拙劣地罗列理由,不如毫无保留地道歉  2.主动示弱,轻松赢得对方的帮助  3.否定自己的论调,让反对者不再反对你  4.表现出委屈的卑下姿态,消除对方的反感  5.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巧妙避开对方的锋芒  6.适当示弱,是*高明的说服技巧  7.主动请求反感你的人给予批评,他反而会接受你  8.运用自嘲,可轻松搞好人际关系第十三章  勇往直前,百折不饶  1.重复说明重要讯息,加深对方的印象,改变对方的看法  2.以果断坚定的语气说话,让对方无法拒绝你  3.向对方表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迫使其让步  4.如果对方欺软怕硬,显示你寸步不让的决心  5.让对方接受你的建议,只需告之拒绝建议的不良后果  6.表示誓不后退的决心,迫使大家全力以赴

内容摘要
人的一生无非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做事;二是如何做人。人做好了,事半功倍。人没做好,事倍功半。一个光会做事的人往往是不能或功的。一个光会做人的入也无法取得大成就。所以说,决定人生成败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真正的成功者无不深谙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奥妙真谛,所以才能达到无住而不胜的高超境界。    本书遵循“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理念,将做人寓于做事之中,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来阐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可以说,本书是一把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不仅带给读者解读人心的意外惊喜,而且带给读者说话办事的实用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

主编推荐
俗话说,三分做事,七分做人。意思是,决定人生成败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做人与做事密切关联、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不会做事,做人无从谈起。不会做人,做事南辕北辙。只有在做事中才能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样只有在做人中才能体会做事的意义。做人与做事关键在于了解人心、把握人心,这样你才能了解他人的真正需要,从而投其所好,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得他人的支持;只有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你才能知晓人性的弱点,从而以心攻心,化敌为友、转危为安。

精彩内容
    **章  聪明做人,智慧做事    1.对小错可予责备,对大错则尽量若无其事    为什么对小错要予以责备,对大错则要若无其事呢?    因为,对于小错,人们多半并不在意;对于大错,则会很在意,甚至惶恐不安。如果犯了大错的人知道因此要遭受严重惩罚,肯定会更加不安,采取一些冒险的举动来逃避惩罚也是很常见。    比如,,一个职员,不小心被人骗了一大笔货款,他寝食不安。领导知道后,大发雷霆,威胁他,如果追不回货款,就让他去坐牢,他可能原本没想到逃跑,可因为害怕领导让他去蹲监狱,便携款潜逃了。    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位开明的领导,出事后,非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他,他还会想到逃跑吗?多半不会,通常,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公司的损失,哪怕把自己的所有的家当都贴上,永远给公司打工以弥补损失!    不论是谁,一旦犯了大错误,都会是满脑子的自责。这个时候,与其去斥责他倒不如去激励他,这样,反省很快就会转化为对你的感激。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常见也是*拙劣的批评方法:无论下属或子女犯什么样的错误,管理者或父母一概以一种同样的调子大发雷霆。    就人类的心理特性而言,一旦习惯于某种状态,就很难再从中产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论大错小错,都会遭受雷霆攻击的下属或子女,*终会形成一种认为任何错误无非是“错误——大发雷霆”、“错误一大发雷霆”的机械性反应,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反省是多余的,他们会静静地等候暴风雨的来临与过去。暴风雨一旦过去,他们则认为其错误已经受到惩跖,已经不必要再为错误承担心理负担,反而不思悔改。    要知道,斥责的目的是为了起到警醒的作用,提醒犯错的人下次不再犯了。如果斥责起不到警醒的作用,甚至起反作用,斥责又有何必要呢?    聪明的管理者和父母应该知道如何利用下属与子女的过错。    对于平目的小过错,哪怕是由于粗心造成的无关紧要的错误,也要严厉指出,这样可以从细节上达到规范的目的;而对于下属所犯的大错误,却故意视而不见,甚至还要有意安慰、鼓励下属或子女。只有这样,小错才能警示人,大错才能激励人。    在这方面,日本松下公司的松下堪称楷模。    原三洋电机公司副董事长后藤清一投奔松下公司后提任厂长,这个工厂突然失火烧掉了。后藤清一内心十分难过和恐慌。心想:这次大火烧了工厂,作为厂长的他责任难免,“不被革职也要降级”了。不料,松下幸之助接到报告之后,只对他说了四个字“好好干吧”!    松下为什么这样做呢?人们都很不理解。过去即使只是打电话的方式不当这样的小事,后藤清一也会受到松下严厉的斥责。可这次却对犯了大错的后藤清一却无所谓似的。    其实,松下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他懂得人们小错不在意,大错太在意的心理。    如果他严厉地斥责后藤清一,说不定后藤清一想不开,离开了公司,自杀了也未必不可能。到头来,工厂损失更大。    相反,如果不斥责,反而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安抚了后藤清一忐忑不安的心不说,还让他心生愧疚,发奋努力,弥补过失。果然如松下所料,工厂被烧,后藤清一没有受到惩罚,心怀愧疚,对松下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努力工作来给予回报。    2  当对方情绪激动时,以从容不迫的态度来应对    有一天晚上,几名警官在街上执勤,持传票逮捕了一名年约16岁的轻罪嫌疑人。当时已是凌晨3点钟,那男孩子的母亲站在门廊上大骂脏话。    在这些警宫中,有一位经验老道的执法人员,名叫隆纳。他把男孩子带进警车之后,又朝着男孩子的母亲走去。    男孩的母亲一直在喊叫,吸引了十几个愤怒的围观邻居。他们被警察搞得没法睡觉,在他们心目中,警察只会骚扰无辜小孩。这时候,他们围住警车,虽不说话,但让人感觉形势不妙,似乎一触即发。    其他的警官正在暗暗地担心,只见隆纳警官朝着孩子的母亲走去,脱掉他的帽子夹在腋下,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说:“太太,听我说,我是某某部门的隆纳警官,我逮捕你的儿子是奉命行事。我有法院的传票,假如我不逮捕他,法院会逮捕我,不过你的孩子罪很轻,请放心,太太!    “我不怪你生这么大的气,因为我也有一个儿子和你儿子同年,换了我,我也会生气,不过明天早上他就会被释放。听我说,别在外面站一整夜,回去休息休息,明天一早到警察局来,有必要的话带你的朋友、律师一道来,那时候你的孩子应该已经讯问完毕,你也可以和他说话了。    “还有,如果警察局里有人和你过不去,你打分机找我,我会替你解决,你应该不会再遇到任何麻烦了,晚上好好休息吧!”    孩子的母亲就站在门廊上,双手叉腰,听着隆纳警官的讲话,突然间,她张口结舌,停止了滥骂;除了谢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说完*后一句话,隆纳警官转身走开,把帽子戴上,上了车。警车启动,孩子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警车开走,一直道着谢。    作为母亲,儿子戴着手铐坐在车后,她竟然心存感激!人的心理可真是奇怪得很!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奇怪,隆纳警官采用的是化“兴奋”为“冷静”的心理战术。依照心理学观点,打击对方咄咄逼人的气势的*佳方法,是以冷静从容的态度应对。    实践也证明,如果对方怒气冲冲,你若认真地大肆宣扬你的论调,反而会激发对方的兴奋情绪。这时,你不妨故意以慢腾腾的动作、言语来打乱对方的阵脚,削弱对方的气势。    受到你缓慢行事的节奏影响,对方往往会慢慢地冷静下来。等到对方的火气渐渐消了,你便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事情也就容易解决了。    在现实生活中,以从容冷静的态度来应对怒气冲冲者或急火攻心者的情况大有存在。    比如接收110或119的警方人员或消防人员,他们受过专业训练,面对十万火急的状况,通常能以从容不迫的口气与报警人对话。因为他们的从容不迫,问题的解决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假想一下,当我们要通报犯罪及火灾的情形时,多因着急而语无伦次。这个时候,如果负责接听的人以着急的口气回应:    “什么!失火了!在哪里?那糟了!好的好的。我马上去!电话号码!喔!不不,你把地点告诉我!”    如果是以这样的口气通话,我们往往会急得连地址都说不清楚。    相反,如果负责接听的人以从容不迫的口气来应对,我们就会受其影响而冷静下来。    当然,在一开始,也许我们会*常生气,认为情况如此紧迫,对方竟如此悠闲。不过,随着通话的进行,我们会逐渐冷静下来,理清思路,组织语言,从而做出较为准确的叙述。    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应对情绪激动者,这一方法也适用于日常的工作中。    如果一位同事听信了谣言,对你产生了误会,冲进办公室对你大吼大叫,这时,你千万不要以牙还牙,不妨以从容的态度、平缓的语气向他询问事情的起因。    如果你手下的员工受到了委屈,跑到你的办公室哭哭啼啼,你一定不要高声地说“怎么了,怎么了”,你不妨先示意她坐,再沉默一小会,让她自己安静下来。    如果一位客户对公司产品不满意,暴跳如雷地前来抗议,你*对不要企图以巧妙的口才说服他,你只需用平和的态度、不慌不忙的动作,可平息他的激动,等到他冷静下来,再去了解他的意见和意愿。    如能这样,即使是面对“狂风暴雨”,你也能很好地控制事态,使其不致于恶化。*终,事情便会朝你所期待的良性方向发展。    3  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有效    在许多人眼中,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事实果真如此吗?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试验:先向被试者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者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者更喜欢那些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即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通过另一个实验,另一位社会心理学证实了上述观点。    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心理学家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她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估她们之间的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互相喜欢的程度越大;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人缘很好的人,往往将“多看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以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然后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也许你会有疑惑,人与人的交往难道真的这么简单?    试想,如果你有两位关系一样近的亲戚,一位与你住在同一座城市,你们经常见面,每次聚半天;另一位在另一座城市居住,你们每年聚一次,每次呆在一起一个星期左右。几年过去了,你更喜欢谁,与谁更亲密?    一般来说,你会更喜欢那位经常见面的亲戚,你们的关系也会更亲密。为什么?    这就是“多看效应”在起作用。见面次数多,即使时间不长,也能增加彼此的熟悉感、好感、亲密感。相反,见面次数少,哪怕时间长,也难以消除因间隔的时间太长而有生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