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迷闲话(修订版)
  • 乐迷闲话(修订版)
  • 乐迷闲话(修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乐迷闲话(修订版)

正版二手 可开发票

4.85 2.4折 19.8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辛丰年

出版社山东画报

ISBN9787807131670

出版时间2005-10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9787807131670

上书时间2024-05-16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自由听,自由谈,自得其乐,不亦乐乎?辛丰年编著的《乐迷闲话(修订版)》的随意性,看似游谈,并非无根。多年来,作者不满足于就曲听曲,还想有所知,因为有所知颇有助于倾听。于是对各种资料多方涉猎,日积月累,细大不捐,搜罗了一大堆,经整理就成了这一本音乐随笔著作,经过多次重印,本次增补内容逾七十处近万字,较之初版更为翔实和完备。

目录
钢筋铁骨有诗心——闲话钢琴  洋琴入中土   一大功劳   丑小鸭长成了天鹅   灵巧的击弦机   是机械又是工艺品   各式各样的钢琴   反对派与改革者   钢琴自动化   回过头去看看钢琴的老前辈   从六指弹到十指弹   唱独脚戏   从双手弹奏到多手弹奏   钢琴文献浩如烟海   移译的功能   普及与庸俗化 超级歌手——闲话小提琴  小提琴传入中国之后   “古提琴”   美妙琴音的不传之秘   演奏技巧的演变   技、艺之分   小品热及其他   技巧点滴   神童提琴家   小提琴演奏艺术走下坡路?  完美的合成乐器——闲话管弦乐队  管弦乐队在中国   如果巴赫听到了现代管弦乐队   从小到大,又复归于小   从配器这窗口探胜   角色分配   特性演员与陈词滥调   弦乐是主力   木管各有个性   铜管的进化   打击乐用到点子上   人声的引进   总谱、钢琴、指挥棒、速度   管弦大军的布阵   管弦乐队乐器的“吐故纳新”  “流动建筑家”怎样施工——闲话作曲家的创作习惯  巴赫   亨德尔   莫扎特   贝多芬   罗西尼   舒伯特   舒曼   门德尔松   柏辽兹 l  肖  邦   李斯特   瓦格纳   布拉姆斯   德沃夏克   鲍罗廷   布鲁克纳   比捷   圣一桑   胡戈·沃尔夫   理夏德-斯特劳斯   威尔第与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    格什温   戴留斯   斯美塔那   约翰·斯特劳斯   拉威尔   普罗科菲耶夫   十九世纪前的作曲家   流动建筑工程师的血汗代价 同行与隔行之间——闲话乐人的交往和爱好  乐人之间的互相崇拜   肖邦落落寡合李斯特交游广阔    布拉姆斯的友与敌   大师之间的互相褒贬   抗衡与交恶   隔行不隔山   音乐家与非音乐家 张冠李戴和未可尽信——闲话某些乐曲的作者和曲题  一连串的疑案   冒牌的贝多芬作品   误认和伪作   标题使你误入歧途   洋洋大观的海顿作品标题   许多名作的标题并非作者自取   先有曲后有题的乐曲 音乐“文字”及其复制——闲话乐谱  古谱难通   麻烦的附点   乐谱还不完善   改革乐谱方案多   卢梭与抄谱   印刷术为音乐效劳 乐中之舞与舞中之乐——闲话乐舞姻缘  乐舞结合.自古已然   歌剧中的舞蹈   从名曲中发掘舞蹈 听音乐的文明——闲话音乐会及其他    音乐会小史   方便听众.辅导欣赏   “安可尔”的灾难   捧场和喝倒彩   音响效果与建筑 音乐信使——闲话唱片音乐文化  原始的“录放机”    早期的唱片   唱片的进化   唱片对音乐欣赏的影响   唱片音乐的普及与泛滥   必要与无必要的重复   唱片中的珍奇   音乐教室中的助教   唱片的功与过 

内容摘要
 《乐迷闲话(修订版)》是辛丰年先生的第一本音乐随笔著作,一九八七年一月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一九九五年九月重印。台北宏观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将它更名为《乐迷乐话》,于一九九六年三月刊行繁体竖排版本。这次我社重刊本书,特邀作者对全书做了较大规模的增订,重要的增补内容逾七十处近万字,较之初版更为翔实和完备。

精彩内容
 灵巧的击弦机手指触键,琴弦发声。轻重疾徐,抑扬顿挫,乃至音色上的微妙变化,都可以控制如意。这一切全靠的是琴内有一组灵巧的机构。它便是同键盘相联结的那个击弦机。看上去它貌不惊人,无非是些小木条、弹簧、螺钉之类连缀而成,似乎远不及钟表机械那么复杂精密。然而,它却是手指的延长,钢琴的灵魂,是几百年来多少巧匠心血的结晶。李斯特作品中那些疾风骤雨似的段落,肖邦写的那些如歌如诉的旋律,全都有赖于这套灵敏的击弦机,才能实现为具体的音乐。钢琴是怎么唱起来的?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这里面的细节。当手指尚未触键时,琴弦寂然无声,这是因为弦上都有制音器压着。等你的指头一按下去,击弦机中的小琴槌便应手击弦。与此同步,那制音器立即闪开了。假如按住琴键不放,弦音便自由延长下去。但此时琴槌已在一击之后马上缩了回去。这样就不至于妨碍琴弦发音。等到你一释手,制音器又迅即将琴弦捂住,不让它再响。琴声为什么会随着指与键的动作即鸣即止,简单过程便是如此。实际上那个小槌的动作相当复杂微妙,演奏技巧的某些奥妙同它大有关系,在此就不便多谈了。击弦机的“心脏”是擒纵器(顶杆)。靠了它,琴槌才能“一擒一纵”,服服贴贴,不会在击弦时乱动一气。当初首先搞出这东西的便是意大利的克里斯托福里。钢琴的诞生多亏了他。试听《钟声》,这是李斯特据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改谱的钢琴曲。其中好多地方是同音快速反复,效果颇像琵琶上的轮指。这便在考验击弦机的灵活性,又好象是对它的一种折磨,但击弦机是吃得消这折磨的,这又得归功于那个震奏机构(复震奏机),是一个法国人叫埃拉尔的发明,时在一八二一年。钢琴的键盘机械部分一般有几十年的寿命,但那些不断敲打琴弦的小槌却是短命的。说到这些小槌,它又自成一项特殊工艺,其奥妙又在于槌头上包的几层硬度不同的毡。它对琴音优劣关系非小。在装配钢琴时要精心调整这些槌头,务使各键的音色保持匀称一致。否则就会参差不一,令人不能入耳。P7-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