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季羡林主编,双色印刷)(名家名译)
  • 母亲(季羡林主编,双色印刷)(名家名译)
  • 母亲(季羡林主编,双色印刷)(名家名译)
  • 母亲(季羡林主编,双色印刷)(名家名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母亲(季羡林主编,双色印刷)(名家名译)

正版二手 可开发票

3.38 2.8折 12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俄)高尔基 吴心勇 刘心语 (俄)高尔基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13365

出版时间200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元

货号9787506813365

上书时间2024-05-14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尔基是俄国自然主义小说家,苏联文坛的一代宗师。文学界曾将其与托尔斯泰、契诃夫并称为俄国文学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峰”,鲁迅、郭沫若等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导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赛•马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有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目录
**部第二部

内容摘要
    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沉重烦闷的生活环境。年轻的巴维尔原是一名受压迫的工人,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业的方向。他们成立了马思主义工人小组,勤奋地学习革命理论,并逐渐懂得了工人痛苦的根源在于资本家的剥削。为维护工人的利益,他们在工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作宣传。    在革命斗争中,巴维尔始终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群众一起成长。但由于缺乏经验,他在领导“沼地戈比”事件中失败被捕。通过监狱生活的锤炼,巴维尔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并逐渐掌握了斗争的艺术。为了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政治斗争,出狱后,他更加重视群众工作。五一游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开路,群众“像碎铁屑被磁石吸住了似的”聚拢在他周围。当政府出动大批警察镇压时,巴维尔坚定勇敢,毫不动摇。这次游行使得巴维尔再次被捕,于是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    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苦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及其他同志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沼地戈比”事件以后,母亲为了搭救儿子出狱,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五一游行使母亲进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觉地参加革命工作。巴维尔再次被捕后,她搬到城里,和同志们一起担负起革命宣传工作。她常装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贩,带着传单奔走于市镇和乡村。很后,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散发儿子在法庭上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盯梢。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血海也淹不灭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