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交往理论研究
  •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交往理论研究
  •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交往理论研究
  •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交往理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交往理论研究

4.25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新晶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厅8架3-6里

上书时间2023-12-22

老街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新晶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34726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2页
  • 字数 2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交往理论研究》试图将交往理论置于唯物史观视域中进行考察,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理论渊源、逻辑进路、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与阐述,认为马克思的交往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交往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和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并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研究。最后,用马克思交往理论反观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试图为和谐状态的达成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并对现实问题进行关照。由此也体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开放性、批判性、包容性和不断发展的特性。
【作者简介】
马新晶,200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在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目录】
导言作为一种生存境遇的交往
第一章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康德批判哲学的交往观
一对人类理性能力研究的重视
二理性道德主体的自由观
三对交往过程中道德规范的设定
第二节费希特“自我”与“非我”同一的交往观
一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重视
二主体间性理论的建构
第三节黑格尔的自我意识与主奴辩证法
一关于实体即主体的思想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主奴辩证法
三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中的交往关系
第四节费尔巴哈“类哲学”中的“我一你”关系
一作为类存在物的人
二道德主体、利己主义与爱
三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第二章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逻辑进路
第一节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最初发展: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分道扬镳
一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
二赫斯的行动哲学与异化交往
三施蒂纳的“唯一者”哲学
四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分道扬镳
第二节交往与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交往思想
一从劳动到异化劳动的转换
二从相互承认到交往异化
第三节交往理论的创立:《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
一从自我意识到现实的人:理论基点的转换
二交往与生产、生产力
三对交往形式的区分
四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实现
第四节交往与资本:《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交往理论的全面展开
一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交换
二资本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三资本与人的全面发展
四资本的历史性与交往形态的转变

第三章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第一节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对交往概念的界定
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价值旨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节交往与唯物史观诸范畴的辨析
一交往与实践
二交往与生产力、生产关系
二交往与分工
四交往与社会形态更替
第三节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唯物史观与丙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第一节西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一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交往意蕴
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三霍耐特的承认理论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基本维度
一技术之维
二道德之维
三法律之维
第三节反思与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之失
一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误解
二社会实践论与个体生存论之别

第五章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社会
第一节全面交往与和谐理念
一交往与和谐的关系探析
二和谐社会是全面交往的社会
第二节马克思交往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经济交往与经济建设
二政治交往与民主政治建设
三文化交往与和谐文化建设
四社会交往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节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世界
一全球化、世界历史与人类交往
二普遍交往与和谐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