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
  •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
  •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
  •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
  •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

52 5.3折 9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彦随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3

上书时间2023-11-28

信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彦随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6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04985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24页
  • 字数 4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创新项目·综合研究报告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是在深入开展农村典型调研、农户问卷调查、农民代表座谈与团队集体研
讨基础上,应用地理学、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及
其主体(农民)分异过程的耦合关系、动态趋向、时空格局、转型特征、区域模
式、制度创新的综合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与问题、农业现
代化的国内外环境、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估、农业现代化主体及特征、农业现代
化人地关系格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多功能农业发展与农民转型、农业现
代化战略与区域模式、农业现代化制度创新与保障体系。《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贯穿了“国家战略—
现实问题—理论解析—科学途径”的研究思路,注重发挥多学科交叉、多要素集
成、多目标决策优势,突出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其农民分异过程的理论性、系统
性、动态性与战略性。资料翔实、层次清晰、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可为中国推进
“四化”同步、破解“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
一、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安全基石1
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繁荣农业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2
三、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基础和必然要求2
四、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3
五、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4
第二节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形势与问题4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形势4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突出问题和瓶颈6
第三节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与任务8
一、提升农业粮食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8
二、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10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区域模式,构建农业区划化新格局10
四、完善农地制度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创新11
五、构建多元化的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11
第四节本书总体研究框架12
一、主要研究目标12
二、主要内容12
三、技术路线13
第二章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国内外环境14
第一节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国际环境14
一、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14
二、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15
第二节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6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16
二、农业现代化政策沿革19
第三节农业现代化的资源环境基础21
一、农业现代化的资源基础22
二、农业现代化的环境条件24
第四节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环境25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25
二、社会转型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27
第五节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度与政策环境29
一、我国农地产权制度29
二、农地产权交易制度30
三、农地组织经营制度31
主要参考文献32
第三章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评估34
第一节农业现代化的评估依据与原则34
一、农业现代化评估主要研究进展34
二、农业现代化评估理论依据36
三、农业现代化评估指导思想38
第二节农业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39
一、农业现代化评估指标选取原则39
二、农业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
第三节农业现代化评估方法及模型41
一、农业现代化评估方法41
二、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42
三、评估模型的建立45
第四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评估测算46
一、数据来源46
二、农业现代化评估结果46
主要参考文献56
第四章中国农业现代化主体及其特征58
第一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58
一、概念辨析58
二、传统农业阶段的农业经营主体59
三、现代农业阶段的农业经营主体62
第二节农业从业人员的时空特征62
一、时序特征63
二、动态格局64
三、影响因素68
第三节农民主体的流动及脆弱性69
一、农民的兼业性69
二、农民的流动性74
三、农民的脆弱性79
第四节农民主体的潜能及其创造性82
一、农民主体的创造性与区域农业转型82
二、农民主体潜能与创造性的制约因素86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视角的农民主体潜能提升路径87
主要参考文献89
第五章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人地关系格局91
第一节农用地与耕地变化及其对现代农业的影响91
一、农用地与耕地的时空格局91
二、农用地变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机理100
第二节水资源短缺对现代农业的影响105
一、我国水资源短缺及其特征105
二、水资源短缺与现代农业108
三、水资源短缺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112
第三节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时空耦合特征114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5
二、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116
三、农业劳动力变化时空特征119
四、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特征120
第四节中国耕地与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127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28
二、粮食产量与耕地时空格局变化129
三、粮食生产与耕地重心的时空耦合129
四、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132
五、粮食产量与耕地变化敏感性的政策启示134
第五节基于人地关系格局的农业现代化分区135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35
二、农业现代化综合分区方案137
主要参考文献146
第六章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农业现代化149
第一节中国城镇化过程及其时空格局149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50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变化的过程151
三、中国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异152
四、中国城镇化空间分异的机理160
五、快速城镇化、老龄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转型需求164
第二节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关系168
一、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演进理论解析168
二、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演进过程173
三、106国道样带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关系185
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同发展197
第三节城镇化居民消费结构与农业转型200
一、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分析200
二、基于犃犐犇犛模型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透析203
三、城镇消费变动趋势分析206
四、城镇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转型影响及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建议208
第四节不同类型区域的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途径210
一、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途径210
二、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途径214
三、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途径216
四、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途径217
主要参考文献219
第七章中国多功能农业发展与农民转型223
第一节多功能农业及农民转型223
一、农业多功能性与多功能农业的内涵223
二、多功能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226
三、多功能农业发展与农民转型228
第二节中国多功能农业发展及其地域类型231
一、中国多功能农业的发展231
二、中国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236
三、中国多功能农业的地域类型242
第三节中国农民转型与新型农民培育245
一、中国农民转型的特征245
二、中国农民就业的情景250
三、中国新型农民的素质253
四、适应多功能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培育254
主要参考文献258
第八章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与区域模式260
第一节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260
一、中长期安全战略260
二、农业转型富民战略262
三、现代农业主体战略262
四、农业现代化“提能”战略264
五、农业全球化竞争战略265
第二节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重点与模式266
一、国外农业现代化经验、战略启示266
二、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重点269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模式272
第三节中国农业现代化区域模式与路径选择275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地域格局275
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区域模式279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289
主要参考文献291
第九章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与保障体系294
第一节国际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及其借鉴294
一、国际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及政策设计294
二、国际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296
第二节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及政策创新297
一、农用地使用制度改革与创新297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创新298
三、农业人力资源培育机制创新299
四、农产品安全监督制度创新300
第三节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300
一、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保障301
二、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保障301
三、农业现代化的生产组织保障302
四、农业现代化的科技与人才保障302
主要参考文献304
附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