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30.42 3.9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健、殷颂葵、李双元、赵玲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5469

上书时间2024-06-26

志英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健、殷颂葵、李双元、赵玲 著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3644877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6页
  • 字数 354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以青海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围绕优势产业与特色经济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藏区社会差异、农牧民增收、生态补偿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关青海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生态学等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剖析问题本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学术性、实用性、资料性于一体,对青海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王健,1963年11月出生,河南驻马店市人,九三学社社员,青海大学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青海大学督导室主任;青海省高等学校“西方经济学与青海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教研创新团队”建设负责人,青海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学术带头人,青海省优秀教师;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参政议政经济法制委员会委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和应用经济学研究工作;主讲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流派等;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和青海民族经济问题。

 

  近年来,结合经济学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商务部软科学项目、青海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青海省智库重点项目、青海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以及国家开发银行、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横向课题等十六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篇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

 

与特色经济研究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提出

 

12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

 

13国内外研究状况与理论综述

 

2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资源及社会经济状况

 

21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界定

 

22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资源禀赋及资源优势

 

23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3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产业布局与优势产业选择

 

31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产业布局及产业状况

 

32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

 

33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产业比较优势分析4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与

 

产业链安全性评价41产业集群、产业链与产业链安全的概念界定

 

42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43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产业链安全性评价

 

44提升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和产业链安全性的对策

 

5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条件及存在问题

 

51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52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条件

 

53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存在的问题

 

54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路

 

6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条件及模式构想

 

61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62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条件

 

63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存在的问题

 

64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影响因素

 

65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模式7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与特色经济的

 

政策保障和对策建议71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的政策支持

 

72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的对策建议

 

73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青海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目录 第二篇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价值转化为

 

公共财政收入研究——以青海省为例1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2全国及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1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国内外相关经验及启示

 

31相关经验

 

32启示

 

4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价值实现路径选择

 

41依托市场机制优化矿产资源配置

 

42完善税收体系

 

43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的收益分配与补偿机制

 

5矿产资源市场价值转化为公共财政收入的保障措施

 

51宏观层面

 

52微观层面

 

参考文献

 

第三篇基于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的

 

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增收问题研究1导论

 

11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2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状况

 

21三江源地区区位及自然条件

 

22三江源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23三江源地区的产业概况

 

24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选择

 

3三江源地区农牧民收入状况与制约因素分析

 

31三江源地区农牧民收入现状

 

32制约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因素

 

4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与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41三江源地区现阶段农牧民收入状况

 

42三江源地区农牧民收入结构分析

 

43实证分析

 

44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

 

45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因素

 

5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51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52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53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模式

 

54小结

 

6促进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61促进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62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63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7促进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71发挥政府能动作用

 

72用好政府优惠政策

 

73强化基础教育,提高科技素质

 

74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75积极发展有机农牧业,延长增收链条

 

参考文献

 

第四篇基于农户需求视角的青藏高原地区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12相关理论综述

 

13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14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5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2基于农民视角和村官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分析——青海个案

 

21引言

 

22基于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分析

 

23基于村官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分析

 

24青海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5结论及政策启示3青藏高原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分析——以青海省为例31青海省农业基础设施研究现状

 

32调查的基本情况

 

33调查区域地理环境

 

34调查结果分析

 

35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评价4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性需求和

 

投资主体行为分析——青海个案4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性需求

 

4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性需求的特点

 

4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行为分析5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因素的优先序列及

 

长效机制构建——青海个案5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因素

 

5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因素优先序列

 

5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

 

6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6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五篇系统反馈与生态补偿研究——以柴达木地区为例

 

1导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2生态补偿理论及系统论

 

21生态补偿理论

 

22外部性理论

 

23生态资本理论

 

24公共产品理论

 

25系统论与生态经济学

 

3柴达木生态经济系统构建

 

31柴达木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框架

 

32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子系统分析

 

33柴达木生态环境子系统分析

 

34柴达木社会经济子系统分析

 

4柴达木生态经济动力机制分析

 

41柴达木生态供给动力机制分析

 

42柴达木地区经济需求动力机制分析

 

43柴达木生态滞后于经济需求弱化分析

 

5柴达木生态补偿研究

 

51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分析

 

52柴达木生态补偿的系统分析

 

53柴达木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6柴达木生态补偿管理模式研究

 

61生态补偿的一般模式

 

62柴达木生态补偿问题的解决

 

63产业生态管理模式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人名索引

 

重要术语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