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第三版)
  •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第三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第三版)

正版现货 书页内容完美干净整洁

47 4.7折 99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国平 著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2

上书时间2023-12-22

志英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国平 著
  •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2973766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简明、系统地总结了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大气动力学、天气动力学以及与动力学有关的大气热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青藏高原大气动力学尤其是高原及邻近地区暴雨动力学、高原动力作用、高原热力作用研究的方法及进展。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高原大气动力学基础、高原气候与气候变化、高原天气系统、高原动力作用、高原热力作用、高原大气适应理论、高原大气波动理论、高原上的类热带气旋低涡、高原大气低频振荡、高原大气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等。
本书可作为大气科学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科书或大学高年级学生专业选修课的参考书,也可供气象、地理、生态、环境、水文、海洋或其他相关专业、行业的科研、教学和业务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
    李国平,男,1963年1月出生于甘肃平凉,祖籍重庆铜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任教,二级教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38年,主持、主研国际合作、国家级项目40多项,第一完成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主要完成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第一作者由科学出版社、气象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大学教材2本,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规划教材负责人、首届全国气象教学名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导、四川省聘二级教授、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四川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点“大气科学”学科带头人、“高原气象与防灾减灾创新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IPCC-AR6评审专家。在高原天气系统非线性波动理论、高原天气系统人工智能识别、高原地面加热计算、西南低涡中尺度分析及暴雨预报应用、高原低涡切变线理论及应用研究、地基GPS技术反演水汽与行业应用等领域取得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是我国高原山地气象、暴雨动力学、中尺度气象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国内外高质量期刊《Climate Dynamics》  《InlernationaI Journal of Climatology》《Morlfhly Weatller Review》《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Scientific Reports》《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科学通报》《大气科学》《气象学报》《地理学报》等审稿专家。
【目录】



前言

章 青藏高原大气动力学基础

1.1 坐标系和基本方程组

1.2 尺度分析和方程组简化

1.3 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

1.4 流体力学模型实验与大气数值模拟试验

第2章 高原气候与气候变化特征

2.1 平均环流和高原季风

2.2 平均气压场、温度场和湿度场

2.3 平均辐射分布

2.4 大气边界层与地-气系统物理过程

2.5 对流活动、云和降水

2.6 高原气候变化

第3章 高原天气系统

3.1 高原低涡

3.2 西南低涡

3.3 高原切变线

3.4 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

3.5 南亚高压(青藏高压)

第4章 高原动力作用

4.1 绕流、爬流和阻挡作用

4.2 大地形的动力作用

4.3 高原高度的影响

4.4 高原坡度的影响

4.5 大地形和加热作用的相对重要性

4.6 西南低涡的倾斜涡度发展机制

4.7 Taylor柱与西南低涡的形成

4.8 地形对西南低涡的影响

第5章 高原热力作用

5.1 地面感热

5.2 地面蒸发潜热

5.3 辐射加热

5.4 热量平衡和地面热源

5.5 大气热源

5.6 高原西部低涡的超干绝热生成机制

5.7 西南低涡初期发展的超干绝热机制

5.8 地面感热和凝结潜热对高原低涡的作用

5.9 高原地面热源与高原低涡的关系

5.10 高原大气热源与高原低涡

5.11 热力强迫对局地环流的扰动作用

第6章 高原大气适应理论

6.1 地转适应

6.2 热成风适应

6.3 地形适应

6.4 西南低涡的热成风适应理论

第7章 高原大气波动理论

7.1 大地形背风波

7.2 大气非线性波动的概念

7.3 地形作用下的线性和非线性Rossby波

7.4 高原低涡、切变线的波动理论

7.5 热力强迫对低涡非线性波解的影响

7.6 波流相互作用

第8章 高原上的热带气旋类低涡

8.1 物理模型及分析方法

8.2 非绝热加热对高原低涡流场结构及发展的作用

8.3 边界层动力“抽吸泵”对高原低涡的作用

8.4 热源强迫的边界层内高原低涡

8.5 TCLV型高原低涡结构的动力学研究

8.6 TCLV型高原低涡的数值模拟

第9章 高原大气低频振荡

9.1 高原低频振荡的基本特征

9.2 高原地面热源的低频特征

9.3 青藏高原低涡群发性与大气10~30d振荡

9.4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对高原低涡的调制作用

9.5 强弱MJO调制高原低涡生成的机制

0章 高原大气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10.1 研究的科学意义

10.2 研究历史回顾

10.3 高原气象学与山地气象学

10.4 问题与展望

符号

缩略词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简明、系统地总结了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大气动力学、天气动力学以及与动力学有关的大气热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些问题的近期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青藏高原大气动力学尤其是高原及邻近地区暴雨动力学、高原动力作用、高原热力作用研究的方法及进展。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高原大气动力学基础、高原气候与气候变化、高原天气系统、高原动力作用、高原热力作用、高原大气适应理论、高原大气波动理论、高原上的类热带气旋低涡、高原大气低频振荡、高原大气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等。本书可作为大气科学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科书或大学高年级学生专业选修课的参考书,也可供气象、地理、生态、环境、水文、海洋或其他相关专业、行业的科研、教学和业务人员参考。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