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名家:朱复 手稿4页【著名昆曲学者、曾任江苏省昆剧院院长:徐坤荣旧藏】(K01)
  • 昆曲名家:朱复 手稿4页【著名昆曲学者、曾任江苏省昆剧院院长:徐坤荣旧藏】(K01)
  • 昆曲名家:朱复 手稿4页【著名昆曲学者、曾任江苏省昆剧院院长:徐坤荣旧藏】(K01)
  • 昆曲名家:朱复 手稿4页【著名昆曲学者、曾任江苏省昆剧院院长:徐坤荣旧藏】(K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昆曲名家:朱复 手稿4页【著名昆曲学者、曾任江苏省昆剧院院长:徐坤荣旧藏】(K01)

150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复

年代90年代 (1990-1999)

页数4页

上书时间2021-05-28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文教资料》“纪念朱东润诞辰一百周年”相关手稿资料】夏云璧《东润师琐忆》、刘如瑛《忆半个世纪前的东润师》、陆振岳《怀东润师》、王翌群(王亦群)《纪念朱东润师诞辰一百周年》、蒋廷铨《一份半个世纪前的听课笔记》、冯俊森《朱东润先生的三封家信》、朱邦华《朱东润先生爱国史观再探——敬读《陈子龙及其时代》》等(详见描述和图片)『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杂志旧存稿件』(NSD02)
【《文教资料》“纪念朱东润诞辰一百周年”相关手稿资料】夏云璧《东润师琐忆》、刘如瑛《忆半个世纪前的东润师》、陆振岳《怀东润师》、王翌群(王亦群)《纪念朱东润师诞辰一百周年》、蒋廷铨《一份半个世纪前的听课笔记》、冯俊森《朱东润先生的三封家信》、朱邦华《朱东润先生爱国史观再探——敬读《陈子龙及其时代》》等(详见描述和图片)『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杂志旧存稿件』(NSD02) ¥815.00
《大陆的香港文学研究机构及成果述略》古远清 手稿一件(详见描述和图片)『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杂志旧存稿件』(NSD02)
《大陆的香港文学研究机构及成果述略》古远清 手稿一件(详见描述和图片)『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杂志旧存稿件』(NSD02) ¥50.00
著名音乐家、曾任新四军抗敌剧团团长:孟波(1916~2015)信札一通1页(带信封)3(XSJ02)
著名音乐家、曾任新四军抗敌剧团团长:孟波(1916~2015)信札一通1页(带信封)3(XSJ02) ¥750.00
著名音乐家、曾任新四军抗敌剧团团长:孟波(1916~2015)信札一通2页(带信封)2(XSJ02)
著名音乐家、曾任新四军抗敌剧团团长:孟波(1916~2015)信札一通2页(带信封)2(XSJ02) ¥500.00
国家级名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杨宗孟(1927~2011)中药处方笺3张(另有宋勤中药处方笺2张)
国家级名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杨宗孟(1927~2011)中药处方笺3张(另有宋勤中药处方笺2张) ¥90.00
《楚辞》研究专家:王泗原(1911~1999)信札一通1页(带信封)【流水席Ⅰ57】
《楚辞》研究专家:王泗原(1911~1999)信札一通1页(带信封)【流水席Ⅰ57】 ¥980.00
1950年代治理淮河相关资料、安徽太湖县花凉亭水库建设总工程师:马良骥(因公殉职)信札二通4页(专用信纸“治淮委员会工程大队用笺”)(HH01)
1950年代治理淮河相关资料、安徽太湖县花凉亭水库建设总工程师:马良骥(因公殉职)信札二通4页(专用信纸“治淮委员会工程大队用笺”)(HH01) ¥248.00
《国民党军骑兵第七师的经历》黄埔军校第六期:吕雅堂 手稿21页、审稿单3页(杨伯涛、赵子立等)(MJ01)
《国民党军骑兵第七师的经历》黄埔军校第六期:吕雅堂 手稿21页、审稿单3页(杨伯涛、赵子立等)(MJ01) ¥1880.00
曾任上海县政协主席:唐士良(唐醒亚之子)毛笔信札1页,附打印稿《保卫跨河乡抗日民主政权的一些斗争回忆》4页(J01)
曾任上海县政协主席:唐士良(唐醒亚之子)毛笔信札1页,附打印稿《保卫跨河乡抗日民主政权的一些斗争回忆》4页(J01) ¥1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朱复(1945-),笔名学昀,业余昆曲爱好者,汉族。昆曲票友。号离山堂主人。北京昆曲研习社会员。祖籍天津,后久居北京。
祖籍浙江会稽。十一世祖朱建侯公携子宋威服贾津门,遂卜居焉。故宅朱寿恺堂在天津老城鼓楼北大街路西,已圮。
伯父朱崇儒(经畲)(1910-1991),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讲授元明清小说戏曲。雅好昆曲,曾组工商曲社,师王益友,习老生、红净。曾彩串《弹词》、《刀会》等剧,著有《近百年天津昆曲史略》、《余叔岩艺事年谱》等,是天津昆曲研究会顾问。
朱复生于天津,定居北京,出身职员,成分学生,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专科毕业。1965年任职于北京市汽车配件厂,工程师,2001年退休。受家世影响,自幼酷爱传统皮黄和昆曲艺术。因悖于戏曲改革潮流,斋名“离山堂”,取“离山窎远”意。
少年时起,为保留前辈名家古调遗音,几十年间不断搜求京剧、昆曲老唱片,得收藏家钱顺明、李承煊、吴小如、吴恩裕、陆萼庭、郁念纯之助,入藏甚富。主张私人收藏用于公益。部分珍品唱片借陈于北京戏曲博物馆(湖广会馆文昌阁)供参观;提供谭鑫培全部真本唱片出版《谭鑫培》CD唱盘传世(1997);为北京音像公司提供大量原版唱片,出版《京剧百年音萃》(2005);向《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天津卷、河北卷、江苏卷提供大量昆曲唱片资料;为戏曲家翁偶虹(1908-1994)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梨园夜话》提供配套的京昆音响资料;为南京甘熙故居纪念甘贡三曲家诞辰110周年出版《友恭堂》纪念册而撰写《甘贡三先生昆曲唱片赏析》(2000)。1974年撰《离山堂昆曲唱片目录》,广泛请益昆曲前辈,几经增补,分别刊载于《中国昆剧大辞典》(2002)、台湾中央大学《昆曲研究资料索引》(2002)和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唱片研究与存目》(200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始观摩北京昆曲研习社清唱和彩串活动。随同邑曲家苏锡龄(1909-1966)和伊克贤(1904-1966)习昆曲。越丙午,师皆罹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得曲家李伯琴与友人崇光起荐,复向俞派唱法在北方的典型传人曲家袁敏宣(1909-1974)学曲,工官生、巾生。师感其诚,乃冒风险为字斟句酌、纠正舛误,以《长生殿·闻铃》等剧授之,遂得窥俞派清曲唱法门径。袁师复荐往谒俞平伯(1900-1990)曲家请益。甲寅师殁,挥泪撰《袁敏宣师小传》。遵袁师嘱,长期追随曲家周铨庵(1911-1988)度曲,十余年间得授生、旦剧多种。总结习曲中对俞派各腔唱法的领会,撰《俞腔表解》(1975),经许姬传(1900-1990)先生转达,昆曲大师俞振飞(1902-1993)阅后颇为重视,掷书往还,愿为指导,乃得俞师亲自指授《辞朝》和《闻铃》念白等,后俞师将《表解》荐与1991年“上海俞振飞艺术研讨会”发表。1986年夏,以清唱《闻铃》【武陵花】一曲,获首届北京市京剧昆曲业余爱好者电视大选赛小生组第一名。复于1988年中秋苏州虎丘曲会以《闻铃》【武陵花】第二支和《辞朝》【入破第一】两曲夺魁。
工昆曲老生则师从“京朝派”曲家叶仰曦(1902-1983),随其精研《长生殿·弹词》唱法,得悟红豆馆主“京朝派”唱法遗风三味。又承叶师传授《望乡》、《寄子》等剧,体会到标准南派唱法与“京朝派”同源同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为录制《弹词》唱念片段并播音介绍(1996)。2002年,撰成《纪念著名京朝派曲家叶仰曦先生百年诞辰》文发表。
研讨曲韵曲律又师从川籍曲家何静源(1893-1976),1975年曾随何师曲叙于其挚友夏承畴词宗寓。丙辰何师逝世,为整理遗稿《昆曲的特具各腔》(未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许雨香弟子张琦翔(1922-1982)为拍授《赏荷》、《亭会》诸曲。经张引荐,得识京昆名票张伯驹、昆弋前辈韩世昌等,曾面聆韩说《痴梦》。1996年纪念韩世昌逝世二十周年,撰《韩世昌先生二三事》;1998年为其百年诞辰撰《韩世昌赴日本演出始末》。
1979年加入恢复活动的北京昆曲研习社,在同期组、研究组和宣传组担任工作,负责组织清唱同期、学术讲座和展览、编辑《社讯》等(1979-2004)。曾撰《不寻常的历程——北京昆曲研习社四十年简述》(1996)。1985年起,任社务委员会委员。
因自幼右腿残疾(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中度跛行,故不谙舞台彩串,转而业余从事戏曲史料和艺术遗产的整理和研究,秉承“述而不作”的宗旨:不搞自我创作,只为他人服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得戏曲研究家景孤血(1910-1978)辅导指授,确立严谨翔实的研究风格。景师逝后,为其整理遗述,陆续发表《刘赶三何曾嘲讽李鸿章》(1981)、《戏曲史料札记二题》(1982)、《读〈京剧前辈艺人回忆录〉札记》(1982)、《精忠庙首琐谈》(1984)、《杨小楼艺术道路的启示》(1994)等篇,1993年为纪念景师逝世十五周年,撰《回忆景孤血先生》长文。又得戏曲史家王芷章(1903-1982)指导,重视档案等第一手史料的使用。师故后为撰《徐小香何时南返?——戏曲史家王芷章先生遗述纪略》(198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起,感北方昆弋史料之湮没,乃越俎代庖,相继为昆弋名净侯玉山(1893-1996)整理撰写艺术专论《我演〈钟馗嫁妹〉》(1983)、《北昆重排〈金不换〉感怀》(1986)、《昆曲〈千金记·别姬〉的演出和特点》(1992)以及昆弋史料回忆录《北方昆弋渊源述略》(1985)等。为昆弋名旦马祥麟(1913-1994)整理加工《昆曲〈棋盘会〉的演出和特点》(1986)。另撰《也谈北方昆弋和〈丑思凡〉——北昆“三老”访问综述》(1984)。为昆弋前辈刘韧(1904-?)记录整理《北方昆弋琐谈》(1985)、《〈怡志楼曲谱〉纪略》(1985);为北昆艺术家侯长治(1934-)整理《我为刘巍排〈夜奔〉》(1997)。此外有北方昆弋专述《昆弋庆生社第二度在天津的演出》(1984)、《北方昆弋(河北部分)概述》(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为陆萼庭(1924-2003)先生主编《中国戏曲精编·昆曲卷》撰《北方昆弋老艺术家》(1988),另昆弋传记、班社、子弟会、术语等条目多种*。
1983年,为南方“传”字辈艺术家王传蕖(1913-2003)记录整理回忆录《苏州昆剧传习所始末》,得著名戏曲研究家赵景深(1902-1985)赞许并亲撰《评语》(1984)。应赵景深先生主编《戏曲论丛》之邀,为撰《谁最早在京演〈贵妃醉酒〉?》(1986)。扬州曲家郁念纯(1912-1997)病笃时,为代撰《王正来〈九宫大成〉译注·序》。香港曲家顾铁华(1937-)创编《合纱泛舟》和《顾曲周郎》,观后撰评论《昆曲创编剧目的“移步不换型”》(1997)。又为顾铁华先生记录整理专论《昆腔水磨调和俞派唱法》(2000)。
曾担任曲家王守泰(1908-1992)教授所主编的理论巨著《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南北套编写组成员,在北京为编写工作公关,并撰《昆曲〈牧羊记·望乡〉曲牌联套艺术赏析》(1987)。曾担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昆曲部分编写组成员;《中国戏曲志·北京卷》编委;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昆剧大辞典》领衔撰稿人;台湾中央大学《昆曲辞典》主要撰稿人;主撰曲家传记、曲社条目等(1992-2002)。与钮骠、傅雪漪等合著《中国昆曲艺术》(1996,撰《昆曲的支流》、《昆曲对其他剧种的影响》章)。为北京戏曲研究所主编《北京戏剧通史》(2001)三卷本撰《民国时期北京的昆曲》章。他如纪念俞平伯先生百年诞辰时撰《俞平伯生平昆曲活动与研究》(2000);纪念苏州昆剧传习所创办85周年时撰《苏州昆剧传习所师生与北京曲家、曲社的渊源》(2006)。浙江杭州高永华先生主编《百戏斋》月刊,开辟【浙江著名业余昆曲家介绍】栏目,为推荐和亲撰浙江籍业余曲家传记近百人(1997-2008),以尽桑梓之情。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昆曲部分收入朱复清唱《闻铃》【武陵花】和弹词【一枝花】录音乐谱,纽约海外昆曲研习社2005年为保留昆曲资料,出资录制朱复清唱曲目《弹词》、《辞朝》、《闻铃》、《八阳》(片断)、《折柳阳关》(与欧阳启名合录)CD两盘。
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活动期间,在北京京剧史研究会年会上发表《应该重视徽班进京初期史料的研究》专论(1990)。同年,在北京昆曲研习社讲座主讲《徽班进京与昆曲》。在北京电视台“戏迷天地”栏目播讲《昆曲清唱的特点》(1996)、《北京高腔钩沉》(1998)。在苏州市苏昆剧团讲《我之京剧昆曲比较观》(1997)。多次主讲《白先勇版〈牡丹亭〉之得失》(2004-2007)。应邀任课于中国传媒大学,为2003-2007届戏剧戏曲学研究生讲授《昆曲清唱研究》、《京昆艺术比较》、《戏曲艺术专题》等课程,并穿插为度曲《游园惊梦》、《折柳阳关》、《寄子》及散曲曲牌若干。自1979年以来,曾随其度曲者略有:严渭渔、居思凭、张仕君、徐鹏(美国)、马磊、陶金(英国)、樊暮雪(美国)、王夏薇、王鹏、宇文若龙、赵文林(苏州)、田丹丹(南京)、洪巍(上海)、陈春苗(香港)、廖雪云(香港)、张惠玲(香港)、刘骏业(香港)等。
为《昆曲辞典》、《中国昆剧大辞典》、《中国戏曲志·北京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昆曲艺术大典》和《中国昆剧志》撰写条目综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