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焕椿手稿:《明清时代苏州的农田水利》稿本及相关札记『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洪焕椿(1920~1989)旧藏』(NDH1)
¥
475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洪焕椿
年代改革开放 (1977-1989)
页数147页
上书时间2020-07-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明清时代苏州的农田水利》稿本约92页,装订成册。
相关札记约45页
——————————————————————————
洪焕椿(1920~1989),1942年温州中学毕业后,进入浙江省图书馆工作,刻苦自学目录学、方志学,发表论文多篇,升任研究辅导部主任。1946年任浙江省通志馆分纂。1949年调金陵女子大学(后并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宋史、明清史、江南经济史研究。
晚清瑞安有不少文化望族,洪氏家族与孙、黄、项三家并称“四大家族”,但洪氏家族知识群体的术业传承取向,却有其独特个性。
洪氏肇始祖洪琦出身商贾,清初从安徽宣城、徽州一带南下浙南经销宣纸、徽墨、布匹等,后来定居瑞城南门,其后裔则聚居在县城林宅巷、柏树巷、后河街一带,人丁十分兴旺。三百多年来,洪氏子孙繁衍,代有知识群体。
孙、洪两族交谊甚笃,孙诒让次女名瑜,嫁给了洪家洪锦波。1920年夏,当他们的长子洪焕椿出生时,外公孙诒让已离世十二年。提携洪焕椿在学术道路上成长的,乃其舅父孙延钊。但毫无疑问,孙诒让给了他深远的影响。
伫足于精致穆静的瑞安孙氏私家藏书楼——玉海楼,独特的书香与历史的意蕴便在这里氤氲而出。1947年后,孙氏后人分批将孙衣言、孙诒让藏书的大部分捐献给浙江大学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玉海楼藏书中的手稿本和手校本,大多归浙江大学图书馆收藏,而最早开始整理的,正是孙诒让的外孙洪焕椿。
洪焕椿在瑞安念完小学和初中,孙延钊便把这位外甥带到温州市区,让他在温州中学读书。那时候,孙延钊正担任籀园图书馆馆长,这个图书馆是为纪念孙诒让而创办的。洪焕椿经常到图书馆读教科书以外的书籍,并在舅父的启发下对文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洪焕椿想到大学深造,无奈战火阻断了他的求学之路。刚巧,孙延钊被聘为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就又把他带在身边,让他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等待机会再进大学。
洪焕椿在浙江图书馆工作了四年,从普通馆员升至研究辅导部主任。这期间,他撰写、发表了数篇读书心得,并通过自己的钻研,完成了一部《孙籀公年谱三编合校录》。他在序言中写道:“余生也晚,不及仰承外祖謦麸。顾幸从舅氏问字,间获耳外家一二珍闻,每志而勿敢忘。比岁余随舅氏服务浙馆,复得观舅氏为其先世所辑之《孙太仆公年谱》及《孙征君年谱》二稿本,及外家玉海楼皮册之寄存于馆者……乃觉薛、宋、朱三编之互有得失,似皆未可以云尽足考信也。馆职之暇,辄为泄笔作三编合校之录。凡各谱所述与事实未合者,一一笺记出之。”这项工作为提高他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如何利用文献资料进行考订很有益处,等于试作了一篇大学文科的毕业论文。1944年,开明书店出版了洪焕椿编撰的《怎样利用图书馆》一书,此书很是畅销,印了一万多册。
抗战胜利之后,洪焕椿在1946年随浙江图书馆从南田迁回杭州。不久,舅父孙延钊在浙江通志馆任总纂,他被聘为分纂,两人又在一起从事《浙江通志》的编辑工作。时任通志馆馆长余绍宋,是著名方志学家、画家,对洪焕椿时有指点。因为在通志馆工作的大多是年长的学者,这使洪焕椿有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他后来深有体会地说,在浙江图书馆工作的四年多,等于补了四年的大学文科;在浙江通志馆的三年,实际上是当了三年文科研究生。此时,洪焕椿学识大长,《杭州地理掌故著述考》《孙诒让先生的生平及学术贡献》《明清浙江之三大书院》等论文颇见才华,并为他后来完成《浙江地方志考录》奠定了扎实基础,是书后来经修订为《浙江方志考》,系洪焕椿的代表作。他后来又编写出版了《浙江文献丛考》一书,以纪念其外祖父生平整理地方文献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正是在孙诒让的影响下,洪焕椿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一名著名的明清史、方志学和目录学专家。
顽强抗击病魔,工作到生命的尽头
1949年5月杭州解放。这年初冬,洪焕椿应聘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历史系助教。1950年秋,开明书店约洪焕椿再写一本《图书馆与文化学习》。他在两个月内就把书稿写成寄出,于1951年6月出版,初版就印了一万五千册。这是他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书。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洪焕椿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工作。1951年5月他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1月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把教学和科研的重点,从中国古代史逐步转向明清史。1958年发表《关于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问题》论文,1960年主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1981年与苏州历史博物馆合作,主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对研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前期,围绕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在他的努力下,由南京大学历史系牵头,组织了一系列全国性的大型学术讨论会。在广泛学术交流的基础上,他先后主编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198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论文集》(1983)。这是我国史学界空前规模的大型学术活动,为推动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的深入,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期间,洪焕椿也对明清的江南社会经济,特别是苏州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包括会馆、手工业工匠、市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然而,正当洪焕椿为夺回被耽误的时间而努力工作之际,癌魔已悄悄来到他身上。1981年8月13日,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他的胃被切除4/5。胃癌,这个叫人寒心的字眼,确也使洪焕椿痛苦过,他热爱事业,眷恋人生,尽管已过花甲之年,仍壮心不已,有着宏伟的计划。遵照医生的嘱咐,他采取三条措施:好好治病;加强锻炼,增加免疫能力;继续搞点教学科研。在病榻上,他又拿起了那支永不生锈的笔。他的60万字的专著《浙江方志考》就是在医院里定稿的,他身边的几个研究生,在他住院期间仍定期到医院接受指导,他为他们批改作业。自1982年以来,他完成了《浙江文献丛考》《浙江方志考》《明清社会与江南经济》《明清苏州农村经济资料》等4本专著,主编了《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等丛书和专集,发表论文11篇,担任《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分册》编委,撰写词条300余条。5年内他带病撰写了300万字的文稿,每年平均60万字。
虽然是一位在学界很有影响力的史学家,洪焕椿却视名利如浮云,对知识分子中那种文人相轻的习气深恶痛绝。南京大学有一位胡允恭教授,专长于南明史,但由于年高体弱,已无力整理记录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明末农民战争史手稿。刚刚动过癌症手术的洪焕椿得知后,拖着手术后虚弱的身体,毅然放下自己手头正在编纂的著作。而当他开始整理时,才知道工作量是如此之大。可是,他硬是用三个多月时间,在有“火炉”之称的南京的夏天,重新编写了手稿。当胡老拿到洪焕椿整理的13万字的《李自成与张献忠起义》定稿时,不禁感动得老泪纵横。
1986年7月,南京大学党委决定授予洪焕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月,国家教委授予洪焕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1989年4月,身患癌症多年,凭着顽强的精神,一次次同死亡展开搏斗的洪焕椿,在第三次走进手术室后,病情恶化,病逝于南京,享年70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