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书皮有点小瑕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书皮有点小瑕疵)

10 3.4折 29 八五品

库存4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国荣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三11

上书时间2023-11-09

神采飞扬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国荣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09169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8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内容简介】
  通过心体的重建,王阳明由性体走向了心体,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以心体(良知)为基石,王阳明在心物关系上指向意义世界的建构,在伦常之域中要求化理念伦理为德性伦理,在本体与工夫之辩中坚持二者的统一,在人格之境上强调从“说”走向“在”。《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从理论层面对心学内在的哲学意蕴作了深入分析,具体阐释了心学中心体与性体、本体与工夫、言说与存在、德性与规范、存在与境界以及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等重要理论问题,并探讨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
  作者从一个新的视野出发,对阳明心学展开多维度的阐释,思路开阔,创见颇多,具有开拓性。尤其从“存在”的维度上阐明阳明心学的个体性特征,进而提出“存在意义”的转换问题,明确肯定阳明心学将情感、意志视为主体应有的规定,这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
  又如从阳明学关于“心体”、“本体”与“工夫”等方面所表现的二重性引出其演变分化的历史叙述,得出阳明形而上学的消解过程完成于黄宗羲的结论,亦有前人所未言者。
【作者简介】
  杨国荣,浙江诸暨人,1957年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JournalofComparativePhllosophy,编委。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Phllosophy:EastandWest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有多种论著被译为英、德、韩文等在国外出版和发表。
【目录】
导论
第一章为学、为道与为人
一、早年经历与哲学问题的萌发
二、多向度的探索
三、龙场悟道
四、事与思
五、晚岁的弦歌诵读与哲学论辩

第二章心体与性体
一、历史的前导
二、心体的重建
三、心与理
四、心体与内圣之境

第三章心物之辩
一、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心与物:意义世界的建构
三、天人之际:存在与境界

第四章良知与德性
一、成就德性
二、化德性为德行
三、德性与规范

第五章人我之问:成己与无我
一、成己:成就自我
二、万物一体:个体间的沟通
三、无我的二重意蕴

第六章本体与工夫
一、作为本体的良知
二、先天之知与后天之致
三、本体与工夫之辩
四、意见的悬置与解构

第七章知行合
一、知行秩序与过程
二、知行互动与人伦的理性化
三、销知人行与销行人知

第八章言说与存在
一、心体与言说
二、名言与道
三、“说”与“在”

第九章心学的内在张力
一、无善无恶与可能的存在
二、可能的展开
三、二重趋向与内在的紧张

第十章心学的分化与演变
一、心体的展开与性体的回归
二、致良知说的衍化
三、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附录一哲学之路
附录二儒家的人格学说
附录三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
后记
再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