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颡鱼养殖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颡鱼养殖技术

128 九五品

库存10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出版时间不详

上书时间2011-11-02

东南北中书社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效益分析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黄古鱼、黄骨鱼、 黄腊丁、黄辣丁等。        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黄颡鱼的种类颇多,常见种还有长须黄颡鱼(P.eupogon ,英文名:Shorthead catfish)、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 ,英文名:Darkbarbel catfish)、光泽黄颡鱼(P.nitidus ,英文名:Shining catfish)等。        养殖技术养殖池塘以每口3-5亩、水深1.5-2.0米为宜,换水条件良好,并配套增氧机。放养前干塘每亩施放150公斤生石灰消毒,3天后注入新水,培肥后才能放苗。  主养每亩投放5-8厘米规格的鱼苗1000尾,合理搭配一些鲢、鳙、鲩、鲫。饲料可投喂冰鲜小杂鱼,鱼苗期把小杂鱼绞成鱼糜,随着长大可剁成肉块投喂,每天2-3餐,日喂量是鱼体重的5-10%,投饵的方法在池塘的下风处设投饵点,用20目左右的网片围出5-1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网片高出水面、离塘底50厘米,饲料投放在其中,饲料浮起在网内时不致散开,黄颡鱼会从水下上来摄食。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止水质变坏,适当更换新水,控制水色透明度20-30厘米;每10-15天施放一次生石灰,每亩15公斤兑水全塘全塘泼洒;同时注意开动增氧机,保持水中溶氧。养殖一周年产量200-300公斤。  黄颡鱼也可以搭养,每亩投放200尾左右鱼种,不增加投饵量,利用其清除塘中的小鱼虾、水生昆虫,也获得一定的产量。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危害加大。为此,提出几种常见疾病的主要控制技术。  一、机械损伤病因  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  流行情况  主要为网箱分养操作及大规格鱼种长途运输后受伤。  疾病控制技术  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运输用水中可以 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0%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二、出血性水肿病  病因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易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疾病控制技术  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食盐。  三、水霉病  病因  由水霉菌感染引起。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因在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疾病控制技术  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2mg/L浓度,2天后再泼洒1次。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水温最好控制在26~28℃,孵化过程中还要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  四、肠炎病  病因  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疾病控制技术  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2~3%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进行投喂;全池泼洒每立方0.5g二溴海因。  五、车轮虫病  病因  由车轮虫寄生引起。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疾病控制技术  全池泼洒每立方0.7g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用苦楝树叶30kg/亩煎煮后用汤汁全池泼洒。  六、小瓜虫病  病因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在病鱼的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粘液,可见大量小瓜虫。多子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体易被小瓜虫感染。  疾病控制技术  用每立方福尔马林50~60g浸洗鱼体10~15分钟,同时,发病鱼池亦用福尔马林消毒;全池泼洒每立方2g亚甲基蓝,连续数次,每天1次。  七、锚头蚤病  病因  由锚头蚤寄生引起。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蚤寄生。4月~6月是流行季节。  疾病控制技术  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每立方0.3~0.4g,疗效显著。  八、营养性疾病  病因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饲料成分变性或能量不足,均会引起黄颡鱼的营养性疾病。常见症状有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病鱼零星死亡。  疾病控制技术  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在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控制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不施用未经过发酵的粪肥。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⑥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⑦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应注意: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黄颡鱼养殖技术》光盘+《黄颡鱼养殖技术》(书籍)2本=12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  以上技术技术光盘包特快专递邮费!款到发货!3-7天到货!订购方式:交通银行       6222 6006 2002 0134 816中国邮政银行   6221 5049 1000 0383 064中国工商银行   6222 0217 0203 5771 088中国农业银行   6228 4807 1210 5981 112农村信用社     6229 9110 0705 3601 21收款人:张雪阳手机:13938545245QQ:161053622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