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
¥
6.8
1.7折
¥
39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欧健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9-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欧健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51211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8页
-
字数
2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
- 【内容简介】
-
社会主义观是一个包括方法原则、价值目标和实现途径这三个层次为一体的认识体系。从这三个层面看,毛泽东邓小平在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和价值目标上都坚持唯物史观,体现出基本一致性。他们都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认识社会主义。此外,相同的文化基础和共同的政治取向也使得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基本一致。但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他们在具体方法运用和目标追求上又有所不同。在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思路上,毛泽东考虑的是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越资本主义,邓小平考虑的是如何提升社会主义生产力追赶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上,毛泽东侧重的是平等,邓小平侧重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逐步富裕。在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上,毛泽东致力于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选择了精神激励为主的方式来解决经济建设的动力问题;邓小平致力于克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弊端,选择了物质激励为主的方式来解决经济建设的动力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对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和研究。
- 【作者简介】
-
欧健,男,1971年7月生,河南固始县人。现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多部著作。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 【目录】
-
导论
一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三 相关概念的考察与界定
(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语词考察
(二)社会主义的多维规定性
(三)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涵
四 科学社会主义观的逻辑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层次化
(二)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结构层次
五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与创新
第一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
第一节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方法论原则
一 对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理论拓展和实践运用
二 坚持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和民族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三 以苏为鉴,在探索中认识社会主义
第二节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价值目标
一 人民利益是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根本价值标准
二 平等是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核心价值目标
三 实现工业化是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经济价值目标
第三节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实现途径
一 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国家政权
二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
三 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巩固社会主义
四 通过开展阶级斗争发展社会主义
五 通过公有制、计划经济和平均分配实现经济平等
六 通过人民公社化运动迈向社会主义的更高形态
第二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
第一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方法论原则
一 从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探索社会主义
二 在准确定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
三 从实践中认识社会主义
第二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价值目标
一 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再思考的理论背景
二 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重塑
三 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判断标准
四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两大价值目标
第三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实现途径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 以改革为直接动力
三 在对外开放中发展社会主义
四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发展社会主义
第三章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一致性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 人民利益的根本立场
二 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
三 矛盾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文化基础的一致性
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与思维特征方面的相通之处-
二 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与运用
第三节 把握相同的政治方向
一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共同的政治目标
第四章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差异性在实践中表现为体制模式的差异
一 从“斯大林模式”到中国式“斯大林模式”
二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实现了对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超越
三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上
第二节 导致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客观因素
一 时代条件的变化
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三 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转换
第三节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主观因素分析
一 人生经历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
二 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第五章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规律性
一 社会主义观的每一次理论跃迁都是在解决前人留下的理论难题的过程中完成的
二 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内核”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其“保护带”的过程中发展的
三 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真理性与非真理性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处理好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三种文化要素的关系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三种文化要素
二 毛泽东对三种文化要素的认识与实践
三 邓小平对三种文化要素的认识与实践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处理好三种文化要素的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创新指向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面对的当代危机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论方位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要求市场经济与中国文化进一步对接
五 中国改革前景在于整合中西方文化的优秀资源,创造出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