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欺诈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 证券欺诈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 证券欺诈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 证券欺诈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 证券欺诈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证券欺诈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5 1.8折 2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真明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9-19

石墨斋艺术馆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真明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4456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3页
  • 字数 30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民商法文丛
【内容简介】
《证券欺诈民事救济制度研究》对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证券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等民事责任,以及证券欺诈的民事诉讼机制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
【目录】
第一章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
一证券欺诈的界定
(一)证券欺诈概念的经济学分析
(二)证券欺诈概念的法学分析
(三)证券欺诈与一般民事欺诈之比较
二证券欺诈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一)证券欺诈的主要类型
(二)证券欺诈的特点
三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制度价值
(一)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涵义
(二)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制度价值
四各国和地区证券法关于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立法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我国台湾地区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
五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性质
(一)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性质诸说
(二)确定证券欺诈民事责任性质的意义
(三)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应为侵权责任

第二章证券欺诈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一证券欺诈的现状
(一)国外证券欺诈的现状
(二)我国证券欺诈的现状
二证券欺诈的成因分析
(一)历史文化原因
(二)经济社会原因
(三)法制政策原因
(四)主观心理原因

第三章几种典型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
一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
(一)证券虚假陈述行为的界定
(二)目前有关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之规则体系
(三)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主体
(四)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五)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
(六)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范围
二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
(一)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立法的由来及其法理基础
(二)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性质和归责原则
(三)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操纵市场行为的民事责任
(一)操纵市场行为的法律界定
(二)有关国家或地区对操纵市场行为的规制
(三)我国法律法规关于操纵市场的规定
(四)操纵市场行为的样态
(五)证券市场操纵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六)操纵市场行为的性质
(七)操纵市场行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八)我国禁止操纵市场立法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第四章注册会计师在证券虚假陈述中的民事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
(一)注册会计师及其性质定位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活动的特点与主要社会意义
(三)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科学范畴——专家责任
(四)专业职务人员(专家)的注意义务
三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的界定
四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的定性
(一)英美法系国家关于会计师民事责任性质的立法与判例
(二)以德国法为代表的大陆法国家关于会计师民事责任性质的立法与实践
(三)我国关于会计师民事责任性质的论争与司法实践
(四)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属于侵权责任
五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归则原则的理论纷争
(二)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考察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现行法之分析
(四)我国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应然选择
六注册会计师过错的认定
(一)注册会计师过错的认定标准
(二)虚假审计报告的鉴定机构
七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的请求权主体
八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承担的方式
九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
十注册会计师共同侵权责任的承担

第五章证券欺诈民事诉讼的模式选择
一我国证券民事诉讼方式的沿革
(一)1990年12月一-2001年9月的驳回起诉阶段
(二)2001年9月——2002年1月的暂不受理阶段
(三)2002年1月——2003年1月的有条件受理阶段
(四)2003年1月一至今的正式实施阶段
二各国证券民事诉讼模式之比较
(一)美国的集团诉讼模式
(二)日本的选定当事人诉讼模式
(三)德国的团体诉讼模式
三我国现行证券民事诉讼模式的缺陷与选择
(一)我国的代表人诉讼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证券民事诉讼中代表人诉讼模式存在的缺陷
(三)我国证券民事诉讼模式的现实选择
四我国证券民事诉讼模式完善的立法构想
(一)扩大代表人诉讼机制的适用范围
(二)规定"选择退出"制度
(三)构建律师胜诉酬金制度
(四)引进诉讼担当制度
(五)强化对诉讼代表入的监督

第六章证券欺诈民事诉讼机制
一证券欺诈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
二证券欺诈民事诉讼原告的确定
三证券欺诈民事诉讼被告的确定
(一)虚假陈述证券欺诈案件的被告
(二)内幕交易证券欺诈的被告
(三)操纵市场证券欺诈的被告
(四)其他证券欺诈民事诉讼的被告
四损害赔偿的范围
(一)关于损害赔偿的起点与终点
(二)关于损失的种类
(三)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五证券欺诈民事诉讼前置程序
六证券欺诈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
(一)证券欺诈民事赔偿诉讼时效的意义
(二)证券欺诈民事赔偿诉讼时效的立法例
(三)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

第七章仲裁:证券欺诈民事责任法律救济的新途径
一证券争议仲裁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证券争议仲裁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二)证券争议仲裁制度的优越性与价值功效
二美国证券争议仲裁制度的特点与基本规则解析
(一)美国证券争议仲裁制度的特点
(二)美国证券争议仲裁制度的基本规则
三我国证券争议仲裁制度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二)现行体制的缺陷
(三)立法的漏洞
四完善我国证券争议仲裁制度之立法对策选择
(一)证券争议仲裁制度立法完善的过程必须贯彻侧重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思想
(二)修改《仲裁法》,为证券争议仲裁制度立法完善提供基本的前提和保障
(三)在《证券法》中增加证券争议仲裁的相关规定,为其立法完善提供最直接的法律支持
(四)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制定《证券仲裁示范规则》,指导证券争议仲裁实践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