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哲学文库:先秦逻辑范畴研究
  • 南开哲学文库:先秦逻辑范畴研究
  • 南开哲学文库:先秦逻辑范畴研究
  • 南开哲学文库:先秦逻辑范畴研究
  • 南开哲学文库:先秦逻辑范畴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开哲学文库:先秦逻辑范畴研究

5.5 1.2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立刚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9-12

石墨斋艺术馆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立刚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19310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3页
  • 字数 20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南开哲学文库
【内容简介】
  “范畴”一词的本义产生于西方文化中,它由希腊文“Katego-ria”逐渐演变而来,原意包含种类、类别、等级等多种意思。汉译取自《尚书·洪范》“九畴”,具有种类、方法、范围等含义。在西方逻辑史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最早对范畴作了系统的研究,他对客观对象的不同属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归类概括,提出了十种最普遍的范畴,即著名的“十范畴说”。近代康德提出了知性范畴的体系,包括四类十二个范畴,他认为范畴不是来源于经验,而是属于先天知性的原则。他们都把范畴看成外延最广的基本概念,即最大的类概念。我国先秦虽无“范畴”之名,但有与上述意义相同的概念,这就是荀子提出的“大共名”和《墨辩》提出的“达名”这两个中国古代逻辑中特有的术语。如果按照现代逻辑学的观点为范畴下定义的话,可以表述为:范畴是人类思维反映一类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与普遍联系的逻辑形式,是概念的一种特殊形态,即各种科学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各门科学都有特定的一类研究对象,反映该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与普遍联系的那些概念,便构成这门科学的范畴。范畴反映的总是一类客观对象,所以其外延具有概括性。但却不一定就是外延最大的概念。严格地说,除极少数哲学范畴外,绝大多数的科学范畴均有属种二重性,这种解释与传统意义上把范畴视为外延最广的类概念的理解稍有不同。
  范畴的作用表现为它的认知功能和方法功能两个方面。列宁指出:“范畴是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范畴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科学认识的浓缩与结晶。人们一旦用一个简括的语言形式把以往的认识成果抽象、概括为范畴,这个范畴反过来又成为人们思想的基础和创造性思维的工具与方法,指导着人们去进一步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而范畴在人们反复使用的过程中,随着认识的深化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其内容和形式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范畴是标志人类认识阶段的里程碑,范畴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便是人类认识史的缩影。
【作者简介】
  田立刚,男,天津市人,1957年1月生。1978年1月至1990年6月,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和逻辑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得哲学学土、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逻辑学会副理事长。主要著作包括《逻辑学基础教程》、《批判性思维》等。
【目录】
上编:先秦逻辑范畴理论探索
第一章绪论
一范畴与逻辑范畴
二先秦逻辑与先秦逻辑范畴
三先秦逻辑范畴体系的构成及其特点
四先秦逻辑范畴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五先秦逻辑范畴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先秦逻辑基本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一“故”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二“理”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三“类”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先秦逻辑形式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一“名”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二“辞”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三“说”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辩”及其规律和谬误方面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一“辩”范畴的逻辑意义及其发展
二“辩”的基本规律研究的发展
三“辩”的谬误理论研究的发展

下编:先秦逻辑范畴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先秦逻辑范畴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三名辩学与传统思维方式的相互影响
第六章先秦逻辑范畴对传统哲学的影响
一关于对中国传统哲学认识的几个问题
二名辩学与传统哲学相关性
三名辩学范畴与传统哲学范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七章先秦逻辑范畴对传统道德伦理观的影响
一名辩学范畴与传统道德伦理观联系的理论渊源
二名辩学中的道德伦理倾向及其命题解析
三名辩学思想发展对传统道德伦理观的影响
第八章先秦逻辑范畴对古代历史研究的影响
一历史意识和历史研究方法中的逻辑性问题
二“故”范畴原则和历史因果性论证
三明是非之“当”范畴和历史研究的真实性
第九章先秦逻辑范畴对古代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影响
一逻辑学与文学两学科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先秦名辩范畴对秦汉之后文学理论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文学中名辩学的具体影响及其表现初探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