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研究
¥
9.9
1.5折
¥
65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申扶民、滕志朋、刘长荣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9-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申扶民、滕志朋、刘长荣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71936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7页
-
字数
281千字
-
丛书
社会学丛书
- 【内容简介】
-
广西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多元自然生态环境与多元民族社会生态结构的结合,赋予了西江流域生态文化显*的民族性特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融会贯通的多元生态文化不断与时推移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的民族性首先表现为世居民族的本土民族性。百越先民及其后裔世代繁衍生息于西江流域,与这一方水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生态纽带关系。《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对这一地区的文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 【作者简介】
-
作者为广西大学教授。
- 【目录】
-
绪论
一 生态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
二 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研究纲要
三 广西西江水系图及说明
第一章 劳作活动中的生态文化
第一节 史前劳作活动与原始生态文化
一 桂林甑皮岩文化遗址所反映的生态文化
二 南宁地区顶蛳山文化遗址和大龙潭文化遗址所反映的生态文化
三 史前时期的原始生态文化特征
第二节 稻作活动与农耕生态文化
一 从象耕鸟耘到精耕细作:农耕生态文化的变迁
二 从畲田到梯田稻作:农耕生态智慧的日趋完善
三 农耕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山林劳作与“靠山吃山”的森林生态文化
一 绿色水库的破坏和重建:两种对立的“靠山吃山”生态文化
二 杉海、林海的农林复合型山林耕作生态文化
三 大瑶山“种树还山”与“吃山养山”的山林耕作生态文化
本章结语
第二章 栖居环境中的生态文化
第一节 居法自然的生态文化
一 居法自然的村落环境
二 居法自然的城市环境
第二节 筑法自然的生态文化
一 筑法自然的村落建筑
二 筑法自然的城市建筑
第三节 栖居生境的保护与营构
一 村落栖居生境的保护与营构
二 城市栖居生境的营构与保护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社会生态文化
第一节 从“百越杂处”到“华越杂居”:“多元一体”民族共同体及民族文化的建构
一 百越考辨
二 西瓯、骆越及其苗裔与外来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三 “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的建构
第二节 从“和揖百越”到“改土归流”:传统民族治理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多民族和谐共生社会生态文化的发展
一 和揖百越:百越民族和谐共生社会生态文化的开创
二 羁縻制度:民族自治社会生态文化的深化
三 改土归流:传统民族自治社会生态文化的式微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治理政策的现代转型与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社会生态文化
一 民族区域自治与政治生态
二 民族区域自治与经济生态
三 民族区域自治与文化生态
本章结语
第四章 礼仪风俗中的生态文化
第一节 始祖神灵的膜拜:图腾祭祀礼仪中的生态文化
一 “人蛙同一”的蛙图腾:壮族始祖崇拜礼仪中的生态文化
二 蛇图腾及其变体:趋利避害的生态文化建构
三 其他图腾崇拜礼仪中的生态文化
第二节 丰产之神的敬奉:生产活动礼俗中的生态文化
一 土地祭仪中的生态文化
二 祈雨礼仪中的生态文化
第三节 族风民俗的传承:社会生活风俗中的生态文化
一 社会组织习俗与社会生态
二 婚恋习俗与社会生态
本章结语
第五章 文学艺术中的生态文化
第一节 文学艺术与依生中创生的生态文化
一 自然并不完美
二 人与自然的相互化生关系
三 人对自然的创造
第二节 文学艺术中依生与竞争相辅相成的生态文化
一 人与自然的依生关系
二 依生关系的分化
三 人与自然的相互竞争
四 社会中的竞争
第三节 文学艺术中和谐自由的生态文化
一 和谐自由生活的想象和追寻
二 对爱情自由的诉求
三 音乐中的生命自由表达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生态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第一节 生态文化的本土民族性
一 顺应性
二 实用性
三 可持续性
第二节 生态文化的“多元一体”民族性
一 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创造
二 对中原民族文化的接受和融汇
三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展现
第三节 生态文化的时代性
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持续发展
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边缘化
三 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
本章结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