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
  • 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
  • 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
  • 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
  • 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

4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毅鹏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9-03

石墨斋艺术馆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毅鹏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8959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06页
  • 字数 4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最终成果。《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借助“空间理论”和“地域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并注意将当代东亚的社会发展置于一个“长时段”的视角下展开分析,对东亚现代化的起源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展开研究和探讨,以期对东亚社会发展做出新的理解和评价。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对战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尤其是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外学术界关于东亚社会发展模式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评述,以从中总结分析出值得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目录】
代序发展的标准与选择
导言
第一部分“新发展主义”与发展研究的转向
第一章“新发展主义”的勃兴
一“新发展主义”的内涵
二“新发展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三“新发展主义”的理论载体及其主张
四“新发展主义”与发展理论的重建
第二章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空间转向”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分析的发轫
二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空间化转向”
三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四从“城市-农村”的社会学到“地域社会学”
五地域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第三章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研究的转向
一东亚文化自觉思潮概观
二文化自觉和学术自觉
三“非西方化”的研究取向
第二部分传统与变迁
第四章东亚文明的“传统”与“现代”
一文明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单位
二文明结构:“中心”与“边缘”
三寻求“传统”与“现代”的良性互动
四文明研究视野下“亚洲主义”之论争
五东亚文化认同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构建
第五章空间知识变动与东亚现代化的起源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东亚传统“空间观念”的特质
三西学东渐与东亚国家“空间知识”的变动
四结论
第六章区域文化与东亚社会发展模式选择——以中国东北区域为研究个案
一“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
二东北地域文化特质与社会发展
三几点思考
第三部分东亚发展危机与社会分化研究
第七章东亚社会的“危机”与“发展”
一东亚社会发展进程中“危机论”的特殊含义
二东亚“危机”与“发展”的复杂关联
三对东亚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四关于危机对策的思考
五东亚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
第八章东亚社会分化研究
一“新发展主义”的“弱势群体”观
二日本的“格差社会”论
三东亚社会分化之比较分析及对策
第四部分东亚社会建设的新取向
第九章东亚社会建设与新公共性构建
一关于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
二东亚“公共性”的一般特质
三东亚的“新公共性”及其表现形态¨
四东亚“新公共性”构建的限制
第十章中国“家文化”与社会工作本土化
一中西社会结构之“异”
二社会结构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制约
三转型期中国社工理念的创造性转化
第十一章东亚社区发展过程中的“传统”与“现代”
一东亚社区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日本町内会与社区发展
三地城发展进程中的“地城对立”——以韩国为例
四社会转型期传统体制对社区发展的制约——以中国长春市为研究个案”
第五部分东亚地域发展模式批判
第十二章东亚城市过密问题及其对策——以东京为例
一“过密问题”的起源与发展
二过密现象之成因分析及表现形态
三过密问题及其对策演进
第十三章东亚乡村衰落与地域协调发展——以战后日本“过疏对策”为例
一乡村“过疏化”与城乡空间关系重构
二过疏对策的演进及其限制
三乡村“过疏化”进程中衍生的老人问题
四地域协调发展理论的建构及启示
第十四章流动的现代性:东亚“轿车文明”批判
一“轿车文明”的根性
二轿车文明与都市“空间生产”
三为轿车社会做准备
第六部分全球化、民族国家与东亚集体认同的重构
第十五章全球化、民族国家与东亚共同体构建
一国家社会学、全球社会学、国际社会学研究视角的演变
二“东亚”、“东亚共同体”概念之研究辨析
三全球化浪潮对东。亚的挑战
四“民族国家认同”与东亚区域空间之分裂
五寻找推进“区域认同”的软力量
六以欧盟为镜
第十六章东亚制度变迁与集体认同的重构——以转型期中国单位制度变迁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二工业主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与单位制度之构建
三单位制度变迁背景下“集体认同”问题之发生
四单位制度变迁背景下“集体认同”重构之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