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审美文化民族性的现代人类学研究
  • 中国审美文化民族性的现代人类学研究
  • 中国审美文化民族性的现代人类学研究
  • 中国审美文化民族性的现代人类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审美文化民族性的现代人类学研究

8 1.5折 55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仪平策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4-4

上书时间2023-03-16

石墨斋艺术馆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仪平策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12472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7页
  • 字数 34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审美文化的民族性有那些主要特征?这些民族性特征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是什么?《中国审美文化民族性的现代人类学研究》运用现代人类学的学术立场和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作者仪平策认为,中国审美文化具有讲中和、尚情意、倡温柔、重世俗、主内省等主要特征,而从人格气质上看,这些特征则明显偏于阴柔化,甚至女性化。在中国几千年的父权社会中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阴柔化、女性化文化气质呢?作者提出了“母性崇拜”这一文化本体概念,并从历史叙事、想象世界、美学话语、社会进化、宗法结构、中西比较等角度,对中国审美文化偏于阴柔这一民族性特征的内在形成机制(路线图),进行了全面探讨和系统阐释。
【作者简介】
仪平策,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美学和文化研究。已出版《中国美学文化阐释》、《美学与两性文化》、《中国审美文化史》(第2卷)等学术著作1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学术月刊》、《中国比较文学》、《文史哲》、《中国文化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山东省社联、华东地区及校级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10多项。
【目录】
绪论
一当代美学向审美文化研究的转型意味着什么
二中国审美文化民族性问题研究反思
三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
(一)人类学的“古典”形态
(二)人类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过渡形态
(三)人类学的“现代”形态
四审美文化民族性问题的凸显
五学术目标、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国审美文化的“民族精神”
一持中致和的审美范型
(一)以“和”为美
(二)“中和”与“调和”
(三)“持中致和”:中国的和谐美理念
二缘情尚意的艺术观念
三守雌致柔的美学理想
四讲人伦重世俗的文化风尚
五主内省尚体悟的思维方式
(一)内省型思维方式
(二)体悟型思维方式

第二章中国审美文化的人格气质
一阴柔理想与偏于女性化的文化气质
二中和范型与女性化的大脑运作方式
三以“情”为美与女性的心理功能特征
四世俗审美精神与女性的人间化情怀
五内省体悟思维与女性的直觉认知方式

第三章中国的母性崇拜文化情结
一问题的一个核心切入点
二“母性崇拜”与“父性崇拜”
三从历史演化进程中追根溯源
(一)“两种生产”的理论解析
(二)历史演化的另一种形式
(三)中国早期社会进化的独特性

第四章历史叙事中的“母性”人格
一宫廷中的“母性”人格叙事
(一)神圣人母
(二)人间母性
(三)女性干政
(四)则天称帝
二历史中的“母性崇拜”礼俗
(一)三月三日上巳节
(二)祀高襟
(三)先蚕仪礼
(四)辽再生礼

第五章想象世界中的母性形象
一文学形态中的母亲形象
(一)现实层面对母亲养育之恩的赞美与讴歌
(二)潜意识中对母性权威的认同与崇拜
(三)普泛化的对母性人格的崇敬与追求
(四)“母性崇拜”情结对叙事风格的影响
二神话传说中的母神崇拜
……
第六章父权社会、母性崇拜与中国美学
第七章审美文化民族性的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