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蒲州、中路梆子唱腔板式研究
  • 山西蒲州、中路梆子唱腔板式研究
  • 山西蒲州、中路梆子唱腔板式研究
  • 山西蒲州、中路梆子唱腔板式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西蒲州、中路梆子唱腔板式研究

8 1.9折 42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芦柳源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5-4

上书时间2023-03-08

石墨斋艺术馆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芦柳源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07591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3页
  • 字数 2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山西蒲州、中路梆子唱腔板式研究》以蒲州、中路梆子的唱腔板式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戏剧戏曲学与中国传统音乐学的理论构建平台,从母体形态溯源、同源异流的板式构建思维、艺人创作时期的板式运用特点及戏曲改革后音乐创作意识进一步“戏”化的创作理念等方面,对板式运用方式的发展和创新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论述。
【作者简介】
芦柳源,女,山西太原人,1982年1月生,文学博士。2007年硕士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师从高兴教授;同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师从中国著名音乐学家、戏曲学家路应昆教授攻读戏剧戏曲学博士,201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理论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戏曲形态学及戏曲音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担任本院《音乐专题研究》、《戏剧戏曲学专题研究》、《戏曲音乐史》、《戏剧影视美学》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目录】
引言
第一章蒲州、中路梆子唱腔板式源起、体系构建及基本运用特点
第一节蒲州梆子板式形态源流诸论辨析及早期体系构建
一蒲州梆子艺术形态来源的史料记载及各家论断
二蒲州梆子板式体系雏形的建立及其影响下中路梆子音乐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两路梆子板式体系构建思维及对梆子戏板式特性的呈示
一板式类型判定的思路及综合性思考
二两路梆子板、腔关系及各板式类型内板、腔的运用特点
三两路梆子板式内部唱词字调与腔型间的相关性
四板式体系内各板式间的功能差异
第三节两路梆子板式体系构建及板式形态运用特点
一两路梆子追求“多样化”与注重“体系化”的不同发展
二两路梆子板式体系内不同板式类型间的同、异特征
第四节两路梆子剧目板式运用中呈现出的不同思维
一剧目板式运用中的两种发展思路
二剧目核心唱段中相同戏剧表达对板式选择的两种倾向
三剧目整体板式排布方式及运用手法差异

第二章艺人主创时期两路梆子传统剧目的唱腔板式运用
第一节两路梆子艺人20世纪30-40年代之前的板式运用特征
一传统题材下艺人对“熟戏”技艺展示的追求
二20世纪30-40年代之前两路梆子板式体系发展概况
第二节20世纪30-40年代艺人主创时期板式运用特点及多样化表达
一30-40年代两路梆子的唱腔板式运用概况
二30-40年代两路梆子的板式运用特点
三艺人在板式运用中戏剧表达的多样化发展
第三节艺人创作后期板式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及运用方式的发展
一对板式性能的多样化需求及“拿来”借鉴
二对板式运用的合理化调整
三艺人“戏”化意识加强后板式运用在角色塑造中的发展

第三章专职创作者参与下两路梆子唱腔板式运用的发展
第一节剧目创作中“戏”化意识加强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创作思路
一两种创作主旨转换的背景
二50-60年代板式理论的系统化建立及板式形态的规范化调整
三从剧目创作方式的变化来看板式运用思路的发展
第二节现代戏创作中对传统板式运用的发展和创新
一现代戏创作中板式体系的扩充及运用思维的拓展
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两路梆子现代戏创作中板式内部形态的整体发展
第三节传统戏板式运用方式的发展
一传统戏排演中板式运用的进一步发展和重构
二新编历史剧中“传统”题材与“现代”板式排布手法的结合
第四节“戏”化意识加强后传统剧目创作中板式布局的多样化发展
一相同剧情创作中唱腔板式运用变化手法之一——板式局部微调
二相同剧情创作中板式运用变化手法之二——板式排布结构的调整
三相同剧目背景下剧情调整对原有板式布局的打破
第五节不同艺术处理手法下传统剧目唱腔板式运用的多元呈现
一戏化处理与观演关系变化带来的传统板式运用多样化表达
二多重因素影响下传统唱段相同板式排布中的艺术处理多样化
三多重因素影响下剧目整体唱腔设置的多样化
第六节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戏本位”意识进一步加强后板式运用的发展方向
一板式内部结构、转换方式的再发展
二专职作曲者对板式特性的充分挖掘及规范化运用
三与剧情发展对应的唱段板式组合扩大化和复杂化
四戏剧化意识进一步加强后板式进行中的腔型发展
五剧目板式布局思路的进一步“戏”化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