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与20世纪中国
  • 孔子与20世纪中国
  • 孔子与20世纪中国
  • 孔子与20世纪中国
  • 孔子与20世纪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孔子与20世纪中国

5 1.0折 50 八五品

库存2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甘泉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7-3

上书时间2023-02-07

石墨斋艺术馆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甘泉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67106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8页
  • 字数 53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哲学宗教研究系列
【内容简介】
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定位和价值判断,在20世纪中国经历了很富戏剧性的落差,尊孔与批孔的思想政治斗争几乎贯穿了大半个世纪。“文革”结束后,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和讨论排除了政治因素的干扰,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学术界对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仍存在不同的认识。《孔子与20世纪中国》对孔子及其思想百年来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梳理,史论结合,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提出了独到见解,从中可了解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术史和政治史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林甘泉,著名历史学家。1931年11月生,福建石狮人,厦门大学肄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肄业。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干事,《历史研究》杂志编辑,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4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分党组书记、所长、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史学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文史哲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副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顾问。
从事秦汉史、土地制度史、经济史、史学理论的研究。曾参加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撰写工作,是第二、三册主要执笔人。著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论稿》、《林甘泉文集》,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郭沫若与中国史学》、《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中国历史25讲》、《孔子与20世纪中国》,合著有《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先后发表《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社会》、《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等数十篇论文。论文《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的具体途径》于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1984年被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上编
绪论
第一章20世纪以前的孔子
第一节孔子的形象是怎样被神化的
第二节封建末世的儒学危机
第三节太平天国的批孔批儒
第四节“中学”、“西学”之争与孔孟之道

第二章戊戌变法与孔子
第一节求助孔子亡灵:康有为推动变法的理论准备
第二节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对“尊孔保教”的态度
第三节顽固守旧派借口尊孔攻击变法维新
第四节洋务派对维新派尊孔保教的反应

第三章辛亥革命前尊孔与反尊孔的思想论争
第一节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关于立宪与共和之争
第二节改良派在尊孔保教问题上的意见分歧
第三节革命派对孔子和儒学的评论
第四节无政府主义者对封建纲纪伦常和孔子的抨击

第四章民国初年的尊孔复古闹剧
第一节孔教会要求定孔教为国教
第二节袁世凯利用尊孔复辟帝制
第三节袁世凯死后尊孔闹剧继续上演
第四节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第五节梁启超、辜鸿铭对孔教和孔教会的态度

第五章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批孔狂飙
第一节陈独秀对孔教和尊孔派的批判
第二节李大钊、吴虞对孔子和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三节鲁迅、钱玄同、胡适对封建礼教和孔子的批判
第四节易白沙的《孔子平议》
第五节《新青年》批孔引起的社会反响
第六节《学衡》派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第六章东西文化论争中的孔子和孔子思想
第一节《东方杂志》与《新青年》的论争
第二节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论孔子的人生“路向”

第七章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尊孔”与“反尊孔”的思想交锋
第一节北洋军阀政客“尊孔”逆流的余波
第二节孙中山论孔孟之道与戴季陶的“孔一孙道统”论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第八章五四运动后若干研究孔子思想的论著
第一节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说儒》
第二节梁启超的《孔子》及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的孔子
第三节《古史辨》关于孔子著作和思想的讨论
第四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论孔子思想
第五节周予同论真孔子和假孔子
第六节中国社会史论战中有关孔子的讨论

第九章南京国民政府与孔孟之道
第一节第二次尊孔复古高潮及其社会反响
第二节“新生活运动”和“读经”鼓噪

第十章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尊孔活动
第一节伪满洲国的尊孔活动
第二节华北沦陷区伪政权的尊孔活动
第三节南京汪伪政权的尊孔活动

第十一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关于孔子及其思想的评论和研究(上)
第一节国共两党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
第二节毛泽东、刘少奇、洛甫论孔孟思想
第三节陈伯达论孔子思想
第四节胡适、陈独秀对孔子及其思想价值的重估
第五节张君劢、钱穆论孔子及其思想
第六节梁漱溟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再认识

第十二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关于孔子及其思想的评论和研究(下)
第一节张荫麟《中国史纲》中的孔子
第二节范寿康《中国哲学史通论》中的孔子思想
第三节郭沫若论孔子及其思想
第四节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论孔子及其思想
第五节侯外庐、杜国庠论孔子及其思想
第六节蔡尚思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批判

中编
第十三章建国后十七年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和讨论
第一节历史唯物论指导下的孔子研究:两分法取代两极论
第二节孔子研究与古史分期
第三节评价孔子及其思想的具体标准
第四节孔子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思想
第五节孔子思想核心的讨论
第六节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讨论
第七节对孔子思想遗产批判继承的探索

第十四章“文化大革命”与“批林批孔”运动
第一节“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和“破四旧”
第二节批判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第三节“批林批孔”
第四节“批儒评法”
第五节几位史学家在“批林批孔”和“批儒评法”运动中的表现及其教训

下编
第十五章改革开放后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和讨论(上)
第一节新时期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热潮
一孔子历史地位的认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巨人
二若干有代表性的研究孔子的专著

第二节孔子研究的方法论和真假孔子问题
一研究孔子及其思想的方法论
二真假孔子的再讨论
三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四孔子思想的阶级属性

第三节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一仁学:孔子思想的核心
二“礼学核心”说与“仁礼统一”说
三“中庸之道”

第十六章改革开放后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和讨论(下)
第一节孔子的哲学思想
一孔子是不是哲学家
二孔子哲学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
三孔子的天命观、鬼神观
四孔子的认识论

第二节孔子的伦理思想
一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准则
二孔子伦理思想的社会意义
三孔子的理想人格和道德标准:“君子”与“小人”

第三节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有教无类”:孔子教育的对象
二孔子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内容
三孔子的教学方法
四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倾向
二《礼运》篇的“大同”、“小康”社会是否孔子的政治理想
三孔子“正名”说的实质
四孔子杀少正卵问题

第五节孔子的经济思想
一孔子的义利观
二孔子的富民思想
三孔子治国的经济主张
四孔子经济思想对后代的影响

第六节孔子的法律思想
一孔子是不是反对“法”和“法治”
二孔子法律思想的特征
第七节儒教是不是宗教
第八节孔子学说与中国的现代化

结束语
一尊孔、批孔与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的关系
二怎样看待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孔批儒的激进思潮
三“真孔子”与“假孔子”:研究孔子及其思想的方法论问题
四正确评价孔子思想遗产的当代价值
五孔子思想与21世纪的世界文明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