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
¥
25
5.2折
¥
48
九品
仅1件
作者郑尚元 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2.3
上书时间2023-05-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尚元 著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2029366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3页
-
字数
6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青年法学文库
- 【内容简介】
-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学术文化传统。在我们的古典文化中,经学、史学、文学等学术领域都曾有过极为灿烂的成就,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如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传统一样,中国古典学术文化的发展并不均衡,也有其缺陷。最突出的是,虽然我们有着漫长的成文法传统,但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却迟迟得不到发育、成长。清末以降,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法律学校的设立,法学才作为一门学科而确立其独立的地位。然而,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坎坷曲折的历史最终使法律不可能走上坦途,经常在模仿域外法学与注释现行法律之间徘徊。到十年文革期间更索性彻底停滞。先天既不足,后天又失调,中国法学真可谓命运多舛、路途艰辛。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国策的确立、法律教育的恢复以及法律制度的渐次发展为我国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十多年来,我国的法学研究水准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法律出版物的急剧增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的成绩。不过,至今没有一套由本国学者所撰写的理论法学丛书无疑是一个明显的缺憾。我们认为,法学以及法制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深层次的理论探索。比起自然科学,法学与生活现实固然有更为紧密的联系,但这并不是说它仅仅是社会生活经验的反光镜,或只是国家实在法的回音壁。法学应.当有其超越的一面,它必须在价值层面以及理论分析上给实在法以导引。在建设性的同时,它需要有一种批判的性格。就中国特定的学术背景而言,它还要在外来学说与固有传统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追求适度的超越,从而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法制建设提供蓝图,而且对世界范围内重大法律课题作出创造性回应。这是当代中国法学家的使命,而为这种使命的完成创造条件乃是法律出版者的职责。
“中青年法学文库”正是这样一套以法学理论新著为发表范围的丛书。我们希望该文库能够成为高层次理论成果得以稳定而持续成长的一方园地,成为较为集中地展示中国法学界具有原创力学术作品的窗口。我们知道,要使这样的构想化为现实,除了出版社方面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海内外中国法学界的鼎力推助和严谨扎实的工作。“庙廊之才,非一木之枝”;清泉潺潺,端赖源头活水。区区微衷,尚祈贤明鉴之。
- 【作者简介】
-
郑尚元,1965年11月生,山西灵丘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劳动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3年3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3年3月至1998年7月曾在原国家劳动部政策法规司工作。主要学术著作:《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主编过中国政法大学新纪元法学教材之《劳动法学》。自1991年以来先后在《法学与实践》、《法学杂志》、《中国法学》、《法律科学》、《行政法学》、《法学》、《法学家》、《当代法学》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社会法的定位与未来》、《城郊农民失地及其权利救济》、《建立中国特色罢工法律制度》、《雇佣关系调整的法律分界》等。
- 【目录】
-
序言
第一章劳动合同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性质及其作用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
三、劳动合同的性质分析
四、我国劳动合同的作用
第二节劳动合同与民事雇佣合同——关于民法与劳动法调整雇佣关系的区界
一、民事雇佣契约和劳动法上劳动合同之界别
二、传统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调整法律定位之匡正
第三节劳动合同之分类——以合同期限为视角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现状、形成原因和价值评判
二、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现状、形成原因及价值评判
三、我国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选择与判断
第四节试用期之法学分析
一、试用期制度设计之意义及试用期之法律性质
二、试用期间劳动合同当事人之权利义务
三、我国试用期制度之滥用分析
四、《劳动合同法》之制度设计
第五节劳动合同与承揽合同及内部承包“合同”关系之分析
一、劳动合同与承揽合同之间的关系
二、劳动合同与承包合同的关系
第六节劳动合同主体之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关于适用范围之大讨论
二、“用人单位”的法律内涵之理解
三、劳动法上劳动者之界定
第二章劳动合同制度比较研究——历史沉思与制度借鉴
第一节民国时期劳动契约理论及劳动契约立法评述
一、民国时期《劳动法典》的起草与《劳动契约法》的颁布及其对后世之影响
二、史尚宽先生与《劳动契约法》及劳动契约法理论
三、民国时期劳动契约法理论与制度的历史价值评判
四、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契约法律规范定位及制度传承与继受
第二节劳动合同制度之工具化与劳动力市场法律调整之重新定位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之劳动用工形式与存在的劳动合同
二、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劳动合同的沉重使命——使企业进放活力之工具
三、行政主导劳动合同制与法律制度相对疏离的劳动合同
四、法学研究与劳动合同制度
五、《劳动合同法》的动议、起草与出台
第三节域外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动合同立法
一、法典化国家劳动合同制度之典型——法国劳动合同制度
二、德国劳动合同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三、日本劳动契约法理论及相关法律制度
第三章劳动合同之订立及其法学分析
第一节劳动合同签订前当事人之权利义务
一、民法之要约承诺理论与劳动契约订立当事人权利义务之差异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前阶段的称谓和含义
三、我国台湾地区“雇用内定”理论与内定单位及内定者的相关权利与义务
四、大陆地区就业协议书之法律性质及当事人之权利义务分析
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阶段所产生之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招聘、应聘欺诈及诈骗之法律规制
一、民法上之合同欺诈与刑法上之合同诈骗的区分及其参照
二、招聘、应聘欺诈形成的原因和种类
三、招聘、应聘诈骗现象
四、招聘、应聘欺诈及诈骗的法律治理
第三节关于“双重”或“多重”雇佣问题——双重劳动契约关系存否问题之考察
一、劳动关系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解及其差异
二、双重劳动关系及其相关分析
三、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之区别与连接
四、“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关系之构造及法律调整问题
第四节“事实劳动关系”解析
一、私法上之事实契约关系之学说形成及其价值评判
二、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的形成及其语境与性质分析
三、“事实劳动关系”之类型分析与非法“雇用”
四、我国劳动法对事实劳动关系之因应
第四章劳动合同内容及形式之法学分析
第一节劳动合同当事人之权利义务
一、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合同所生之权利与义务
二、劳动者基于劳动合同所生之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附随义务
一、劳动合同当事人附随义务之基本理论
二、劳动者附随义务
三、用人单位附随义务
第三节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之特别约定
一、竞业禁止之理论基础
二、在职竞业禁止之法定与约定
三、离职竞业禁止之约定
四、竞业禁止适用主体之考量
五、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培训条款之特别约定
一、我国实践中培训费纠纷与跳槽纠纷现象
二、当前专门培训引发的劳动纠纷之法学透视
三、特殊培训之法律规制
第五节服务期(最低服务年限)之特别约定
一、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契约中约定服务年限理论及其评析
二、我国大陆地区劳动合同服务期实务问题分析
三、关于服务期约定与法定制度设计中须考量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关于劳动合同中的档案纠纷问题
一、劳动合同纠纷以及人事争议中的档案纠纷现象及其成因
二、我国人事档案制度及其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我国台湾地区及东亚国家员工离职证明书之性质及法律分析
四、人事档案纠纷的法律梳理
第七节劳动合同选择书面形式的法学分析
一、民事合同成立之形式与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契约成立形式比较
二、中国大陆劳动合同书面要式形成原因分析
三、书面劳动合同与“事实劳动关系”之间的联系
四、制度选择:书面劳动合同形式要求应否为统一之强制性规范
五、书面劳动合同文本问题研究
第五章劳动合同之履行、变更
第一节劳动合同之履行
一、大陆地区“劳动合同履行”之制度创制与学理解释
二、劳动合同履行与民事合同履行的异同点
三、应对“劳动合同履行”中当事人行为当与不当之制度选择与梳理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变更
一、大陆地区劳动合同变更的相关规定及其理论
第六章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
第七章劳动合同的终止
第八章劳动合同之效力
第九章特别雇用
第十章劳动合同之公法干预与特殊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