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英汉对照)
¥
15
3.8折
¥
39
全新
仅1件
作者翟东风 著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4-2
上书时间2022-06-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翟东风 著
-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01
-
版次
1
-
ISBN
9787119020556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4开
-
纸张
胶版纸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英语
- 【内容简介】
-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从东到西横亘着一道气势宏伟的“大墙”。它跨群山、越峻岭、穿草原、过大漠,宛如一条巨龙,腾翔在中国的北方。它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长城作为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已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它的坍塌与重修,记载了中国两千年以来历代王朝的兴衰,标明历史的演进。
在主要依靠步兵和骑兵征战的时代,宽厚的城墙和坚固的关隘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防御作用。长城就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一种防御工程。
长城最早的筑城史,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56)。彼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抵御别国侵略,各自筑起漫长的城墙。此时的长城,还各自独立,互不连贯。到了秦(前221-前206)统一后,秦始皇将秦、赵、燕三国的北部城墙连缀起来修缮增筑,绵延5000多公里,建成了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长城。此后历代皆有增建,其中以汉朝(前206-公元220)和明朝(1368-1644)最为浩大。现今见到的多为明长城。明代长城的存留部分东自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省嘉峪关,全长6300多公里,因保存较为完好,可以让人们充分领略其雄伟气魄。
长城以漫长的城墙将成百座的雄关和上万座的墩台连缀一体,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担负着昔日御敌和守望的重任。城墙,是万里长城的主体工程,墙体随山势而筑,千变万化。明长城的城墙平均高10米,宽约5米,可容五马并骑。墙上开有垛口,用于了望和射击敌人。城墙每隔一段即有一个堡垒式建筑,高的叫敌楼,用于守望和住宿;低的叫墙台,是放哨的地方。城墙上还连续设置一些独立的高台,称为烽火台。如遇敌情,就以白天燃烟,夜间放火来传递军情。关塞隘口,是平时出入长城的要道,也是重点防守的据点;城堡障堠分布在长城内外,用以驻兵防守。
万里长城上有著名关隘数十座,关关雄奇壮观,景色迥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长城由燕山山脉从北向南飞身而下,直捣渤海,形成“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入海处即是著名的长城东端点——“老龙头”。此关山海相连,关城居中,呈四方形,挟两侧的墩堡、关隘沉稳拱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俯卧于北京西北50多公里处的燕山峡谷之中的,是京郊著名风景胜地居庸关。此关于明代修建,由两山夹峙其间。关城内遗有雕刻精美的云台。关沟中清溪萦绕,四周层峦叠嶂,以“居庸叠翠”跻身燕京八景。明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位于甘肃省西部,是现存的长城关城中最完整的一处。关城形制宏伟,高大巍峨,坐落在一片广漠空旷的塞外天地之中,冷峻而神秘,有“长城主宰”之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烽烟散尽,长城已经逐渐化为一道历史的风景供后人凭吊和玩味。今日,来者更多地惊讶于它所表现出的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当我们站在长城之巅俯望山川时,它与绵绵群山与茫茫大漠一起震动我们的心魄,令人叹为观止。中国有句俗谚:“不到长城非好汉。”希望世界上每一位热爱旅游的朋友都能够有机会来到中国,亲眼看一看他们心目中不可思议的奇迹——长城。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