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三俊文集
  • 郑三俊文集
  • 郑三俊文集
  • 郑三俊文集
  • 郑三俊文集
  • 郑三俊文集
  • 郑三俊文集
  • 郑三俊文集
  • 郑三俊文集
  • 郑三俊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郑三俊文集

80 九五品

库存8件

安徽滁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素明编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ISBN9787553340142

出版时间2023-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23-04

印次1

装帧精装

页数382页

上书时间2024-03-04

信达书屋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郑三俊(1574年2月12日至1656年6月10日),字伯良、用章,号元岳、玄岳,又号影庵、巢云,晚年别号遁夫,直隶池州建德(今安徽东至)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元氏知县,累任直隶真定知县,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归德知府,福建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浙江布政司参政提督粮道。天启初,被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添设右侍郎,他反对魏忠贤之阉党,正色立朝。崇祯初,官拜南京户部尚书,后转吏部尚书。复命阙下,加太子少保,留为北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一、早年苦学

郑三俊是南原郑氏第八十八代世祖,自幼在南原柴坑(现东至县葛公镇永正村)郑氏宗族私塾黄龙庵书院读书,1596年至1597年在东至县唐山寺听金养初讲学。相传郑三俊在黄龙庵读书时候非常用功,有时不得不借用窗外的点滴光线来完成学业,有次先生看郑三俊很晚了才钻进黑蚊帐里睡觉,于是一时兴起,吟了句"乌龟帐,帐乌龟,爬上爬下"。郑三俊略一思索,先生不是在考我嘛,于是将头伸出帐外,续道"黄龙庵,庵黄龙,飞进飞出"。先生一听,不觉暗暗惊奇,觉得这小子将来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于是心思多半用在郑三俊身上了。郑三俊果然不负师恩众望,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会试考中举人第四十六名,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殿试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第六十二名。年仅24岁就一举考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成为明朝的股肱之臣,国家的栋梁之才,光宗耀祖,影响久远。

二、主要政绩

郑三俊是明朝万历、天启、泰昌、崇祯时期四代重臣,有"三部"尚书之称。1598年初授直隶真定府元氏知县,就在该县南正村设立自由集贸市场,规定官府不收取任何税赋,此举不但活跃和发展了当地经济,也极大丰富和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在元氏县槐阳镇有碑载:"余官槐阳之明年己亥(1599年)大旱,又庚子(1600年)大蝗。余躬救赈之务,足迹几遍"。三年后,调任直隶真定府真定知县,见百姓灌园取水于数丈之下,很是辛劳,三俊认为可效仿南方水车,遂从南方招工匠三人打造水车做取水之用;同时效仿南方蓄水耘耕之田,民闲开垦增扩不可数计,大得水田之利,民间号为"郑公车"。

因政绩卓异,升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礼部精膳司郎中,为逊国(建文帝执政时期)诸臣请谥,立专祠以祀方文正(即方孝孺,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他写下"燕贼篡位"四字,于是被杀,宗族亲友株连者数百人)、黄文节(即黄庭坚,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为宋四家之一,亦为二十四孝之一)二公,以倡导社会的"忠"、"孝"之风尚。以中宪大夫知归德(今商丘市)府时,适逢河口决堤,受水患而致岁饥,三俊抚育灾民,兴修水利,修复田地,力保民生,百姓免受灾难。时有宗藩侵占百姓田舍,三俊严厉禁止。兴办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创建雪台书院,集9邑俊秀之士肄业其中,并亲自教授诸生,壬子年(1612年)中试者十六人,其中书院则有十一人,叶廷桂(天启二年进士)遂为省试第一,录丁魁楚(万历四十四年进士)、范志完(崇祯四年进士)等十数人列高等;选拔大司农侯恂(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司成侯恪(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于童子场中,后皆为名臣。三俊平生自树风节,为发扬光大先贤美好的德行,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微子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成其规模;又建唐张许(唐代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的唐将张巡、许远)二公祠,配以南雷、姚贾,额曰:"六忠",汇辑忠烈全录。寻任福建按察司提学副使,督学闽中,清正公平,维挽风教,正人心,绝请托,勤课程所取士,如黄道周(天启二年进士)、洪承畴(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黄景昉(天启五年进士)、王家彦(天启二年进士)、何楷(天启五年进士)、刘中藻(崇祯十三年进士)诸人,皆卓卓彪炳史册,先后科者七十余人,时人称为"真为知人得士"。后擢浙江布政参政督浙江粮储,时太监高采监税闽浙航海贸利,暗示抚镇诸臣题请兼督粤税。惟三俊与布政使窦子称力持不可,是举有违中贵及当事者的意愿和利益,窦子称拂衣而去,三俊遂以终养请归不准。

天启初(1621年),以荐起光禄少卿,改太常寺少卿,特疏纠正寺帑金为宦官滥支。寻由太常寺少卿晋都察院左佥都御使,疏陈兵食大计,规切内外诸司。光宗升遐,三俊追论红丸移宫二案,请逮问李可灼(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因内阁首辅大学士方从哲推荐,明光宗朱常洛身体不适,上呈红丸,明光宗服下后,病情稍缓,暖润舒畅,下午三时复进一丸,九月一日五更时暴毙,在位仅30天。史称"红丸案")等珰逆,以为构宫闱之难而扬孙慎行〔孙慎行(1565年-1636年)字闻斯,号淇澳,江苏武进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朱之蕃榜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礼部侍郎。韩敬科场事发,孙慎行主张罢黜韩敬,遭到韩敬同党的攻击,辞官。熹宗继位,召回孙慎行,拜为礼部尚书。"红丸"事起,孙慎行上疏无效,遂以病辞官〕之波,著为三朝要典。

明朝屡困于宦官乱政,其中以魏忠贤为尤。魏忠贤仗着明熹宗的宠信,自天启元年,即专权祸国,"自内阁六部,四房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一时东林党的反对派都依附魏忠贤,形成"阉党",在朝廷内外大施淫威。东林党首领之一,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阉党疯狂反扑,罗织罪名,捕杀东林党人。时魏忠贤因三俊清流重望,欲结纳三俊,特许以户部侍郎职位,同时斥责吏部郎中徐大相、李三才二人,三俊未与魏忠贤同流反而上疏救大相、三才。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三俊迁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时户部右侍郎杨涟弹劾魏忠贤,三俊亦上疏明熹宗,在《平众愤消隐祸疏》中言:"窃照东厂太监魏忠贤、冯宠、张琰,擅作威福,皇上之左右,多其腹心,外庭之罗织,皆其牙爪","涟(指杨涟)乃忠愤所激,举人所欲言所不敢言者,一一告之于皇上,虽不能尽言,而大者固已言之矣,皇上试召近侍老臣于宫中而问之,有一事而可为忠贤解者乎?"。魏忠贤仍不惜手段诬陷杨涟等,三俊遂引疾去。魏忠贤因此深恨三俊,指使御史张讷以道学为阱诬三俊与赵南星、邹元标等为党,又唆使赀郎阮鼎铉以道学朋党为名目,诬陷三俊与吕坤纳贿;同时魏忠贤劾三俊与邹元标、冯从吾、孙慎行、余懋衡合污同流,三俊被革职闲住。未几,熹宗朱由校崩,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魏忠贤在去凤阳的路上自杀,三俊乃即家起,崇祯元年(1628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京师被兵,大臣大获谴。次年春,三俊以建储入贺,力言:"皇上忧劳少过,人情郁结未宣。百职庶司,救过不赡,上下睽孤,足为隐虑,愿保圣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帝褒纳之。

三俊初至户部,时南京库藏空虚,诸省额解钱粮亦呈萧条之势,仓库不足一月饷。三俊力祛宿弊,一一厘剔,核虚冒领,严禁侵占,改革弊规,建立新政,重农耕兴业,积贮财富,国库复盈。三俊芜税一疏,议以增税量抵派,亩减一分,庶民受一分之赐。时芜湖、淮安、杭州三关皆隶南户部,所遣司官李友兰、霍化鹏、任俶皆贪,三俊悉劾罢之。居七年,就移吏部。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旋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帝皆采纳。时流寇大扰江北,南都震动,三俊数陈防御策。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抗疏救之。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奉诏清理积狱,三俊平反的案件大多违背当时显要人物的意愿。适有屯豆穴墙案,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侯恂在户部尚书任上,明王朝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衅内讧,国储告匮。但侯恂继任后,拮据经营,不事加派,终于使"转输不乏",受到崇祯皇帝的称赏。不料,这却遭到阁臣薛国观、温体仁嫉妒,以致薛、温唆使宋之普等奏劾侯恂"糜饷误国,坐屯豆事"。崇祯九年(1636年)十一月,崇祯不察真相,革侯恂职,不久将其下狱),帝欲谴谪侯恂,三俊掘正不阿,屡未定罪。谗者谓恂与三俊皆东林,曲法纵舍。后工部钱局有盗穴其垣,命按主者罪,三俊亦拟轻典。这两件事惹怒了崇祯帝,帝革其官并下刑部狱。后京师大旱,京都人流转的歌谣都说:"刑部释放三俊,上天一定会下雨"。是言三俊蒙冤下狱。应天府丞徐石麒适在京,上言"郑三俊昔事神祖,历著劳勚。迨事皇上,十年矣。一生风力,屡挫奸佞;四壁萧然,素标清骨,今为司寇,炊烟不继。下理之日,奸胥弊役酌酒相贺;廉介之风,尚可想见"。讲官黄景昉又偕黄道周疏救。黄景昉上曰:"三俊蒙徇,虽清何济"?三俊为司寇,敝衣一箧,爨烟不给。帝以三俊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邑人大学士孔贞运等复以为言。崇祯皇帝对诸臣曰:朕知郑三俊清正,念别无赃贿,令其回籍听拟。三俊归故里,绝不与朝士相往来。崇祯皇帝仍对三俊恒念而不释,崇祯十五年(1642年)召为北京吏部尚书,三俊在故里闻命后即北上。首疏举荐李邦华、刘宗周、史可法、冯元飏、陈士奇任将相。三俊向皇上推举天下廉洁奉公、才干超群的知县七人,夏允彝名列榜首;知弘绪奇才,又蒙冤狱,乃强荐其出山,弘绪再任南直安庐监军推官,理安庆府、庐州府军务。姜采、熊开元言事下狱,三俊皆恳救;刘宗周获严谴,三俊奏《直臣可惜疏》:"恳乞圣恩召还宪臣"。刑部尚书徐石麒获罪,率同官合疏乞留。时值官吏考绩,三俊先后奏罢不职司官数人。接着又举荐熹宗时禁锢和罢免诸臣及在籍名贤多复用,如惠世杨、高宏图、毕懋良、陈必谟、刘同升、杨廷麟等数十人。

在三俊举荐的官员中,惟引吴昌时到吏部文选司正郎,颇为后世诟病。吴昌时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进京,起官礼部主事。时吏部文选缺郎中,仪制郎中吴昌时想得到这个职位。首辅周延儒向帝力荐吴昌时,且以嘱三俊,其他辅臣及言官亦多称其贤,三俊遂请调补。而从他部调选郎,有违旧制。帝对三俊言吏部要淘汰不称职的官员。三俊与昌时调出给事四人、御史六人到其他部门。给事、御史哗然,纷纷指责昌时紊制弄权,联手攻击昌时,并诋三俊。后三俊以误荐吴昌时,引咎辞职,恳乞休致,因年老允赐驰驿归。

三俊归乡后,设立社仓,积谷数千担,乡族贫穷不能婚嫁,子弟家寒不能自给及老者无养者,分别助赈。崇祯壬午年(1642年)荒旱尤甚,设厂煮粥给谷,远近受益数千人。

郑三俊的治学、理政、为官、做人,正如他撰写的《九华山志》所言:"今以读山志者读政谱,且将以读今谱者读后谱,永未艾矣"。

三、个人著作

郑三俊著有《巢云诗集》、《影庵诗集》、《元岳公奏疏集》、《学政存稿》、《六忠全集》、《河工考》等行世,现已遗失,仅遗存部分诗赋,多出自忧国忧民,最为感人。存世最有影响的文章有《南正村起集碑记》、《金陵梵刹志后序》、《明崇祯修山志郑序》、《方贞述先生墓志铭》、《明故朝议大夫资治少尹南京国子监祭酒侯公暨元配沈恭人合葬墓志铭》。《天启崇祯两朝遗诗》收录了其诗二十三首,《建德县志》也收录了其诗文、奏疏十余篇,《南原郑氏宗谱》也收录了其诗文、奏疏若干。

四、人物评价

据《明史》记载"郑三俊为人端庄严谨、纯正清明,在朝廷上正气凛然"。

另据明崇祯年间纂修的《元氏县志》记载"郑三俊,直隶建德人,进士,万历二十六年任。年少老成,能文章,善政事,民之父母,士之师宗,久而不忘,立碑思慕。调真定县,历任刑部尚书,举朝推重,天下第一清品"。

又据黄景昉《宦梦录》记载"太宰郑公三俊为余督学师,乡举后同林选部传给谏晋谒,色严冷,不假一辞也。其后见之京师,乃温蔼家人不啻。闽数十年督学,竞推公第一,鲜继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