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刑法学导论 【签名本】
  • 行政刑法学导论 【签名本】
  • 行政刑法学导论 【签名本】
  • 行政刑法学导论 【签名本】
  • 行政刑法学导论 【签名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行政刑法学导论 【签名本】

作者签名 行政刑法学导论 刑法

60 九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晓明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38

上书时间2022-01-14

江宁书局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晓明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3643385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32页
  • 字数 597千字
【内容简介】
行政刑法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之后在欧陆国家和日本得以较大发展。目前,我国的行政刑法研究基本上处于萌芽和初级阶段。研究中发现,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尚未提出过"行政刑法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更未有人提出系统建构行政刑法法的学科体系。

  本书从行政法学和刑法的双重视角,对中国行政刑法学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透视与建构。

  首先阐述了行政刑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缘起的逻辑起点,及其争论百年的理论观点和行政刑法法域的最终归属。接着创新性地提出了行政刑法学的学科建设,并从基本范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标准与体系等诸多方面对行政刑法学学科进行了系统论证,并最终将其学科性质定位于交叉学科,将其学科层次与地位定位于同刑法学或行政法学相并列的二级学科,并初步构建了行政刑法学的学科体系,系统阐述了同其他部门法学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方面对行政刑法规范的创制与发展进行了认真深人的探讨和分析,尤其提出了行政刑法规范由行政刑法的法律概念、行政刑法的基本规则和行政刑法的基本原则三部分构成的观点,并将行政刑法的法律概念划分为涉人、涉物、涉事等三个方面,将行政刑法规则的基本结构设计为行为模式与法律后果,将"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相应地发展为"罪责法定"和"罪责相当",且深人讨论了行政刑法规范的制定程序、基本内容、制定原则和技术要求。

  在行政犯罪的认定与分类一章申,认真研究了行政犯罪的基本范畴与特征,提出了行政犯罪构成的新三要件说,即行政犯罪行为、行政犯罪主体和行政犯罪罪过,并系统研究了行政犯罪的类型、罪名与形态。

  在行政刑法责任的承担与实现一章中,认真研究了行政刑法责任的基本范畴,深入分析了实现行政刑法责任的基本内容与形式,以及行政刑法责任的具体裁量、实现与终结。

  最后从我国行政刑法的建设与完善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搜寻劳教立法改革的根本出路和切人点,具体从劳教制度的历史移位、行政处罚法和立法法出台后所遇到的腿枪局面,以及因劳教立法改革方案选择时的价值冲突所面临的重重困境,甚至对陷人这种困境根本原因的寻找、犯罪概念定性与定量对我国目前两大制裁体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人分析,并提出了行政刑法规范的整合、现实设计与未来重构的系统方案,力图寻找一条从根本上协调和解决我国传统刑法与行政刑法稳定性与易变性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以实现行政刑法中人身自由罚司法化的基本目标,真正推动和增强行政法与刑法两种不同法律规范的相互衔接、协调与配合。最终促进和完善我国行政刑法学的学科建设与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李晓明,男,1959年6月生,河北人,法学硕士。现任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款成年法制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犯罪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委
【目录】
第一章 行政刑法的产生与归属

 第一节 行政刑法的缘起:形成于两罪的界定与区分 

  一、行政与行政权的产生:行政法(罚)的逻辑起点

  二、法定犯与自然犯的界定:行政立法的积极推动

  三、警察犯与刑事犯的区分:产生警察刑法的根本原因

  四、行政犯与刑事犯的纷争:行政刑法的最终诞生

 第二节 行政刑法的归属:定位于两法的交叉与协调 

  一、行政法说与刑事法说:争论百年的古老话题

  二、行政属性与刑事属性:兼顾二者的辩证统一

  三、行政法域与刑事法域:双重法域的交叉界定

第二章 行政刑法学的提出与论证

 第一节 行政刑法学的立论基础:社会基础与理论基础 

  一、从经济发展到犯罪率上升:行政刑法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从三权分立理论到刑事实证主义:行政刑法产生的理论根据 

  三、从法治国到福利国:行政刑法学在檀变中成熟

 第二节 行政刑法学的学科论证:标准、范畴与对象

  一、学科标准的确立:一般学科标准与行政刑法学科标准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两法的交叉、行政犯罪与行政刑法责任等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两法的交叉、互动与协调

  四、学科地位的论证: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

 第三节 行政刑法学的基本定位:从学科性质到学科层次

  一、学科性质: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的有机统一

  二、学科概念:研究行政犯罪与行政刑法责任关系的理论体系

  三、学科层次:同刑法学相并列的二级学科

  四、学科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四节 行政刑法学的体系架构: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 

  一、外部结构体系:学科的构成、划分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二、内部结构体系:行政刑法学的理论模块与内容体系

 第五节 行政刑法学的研究方法(1):臻美逻辑与类比逻辑

  一、臻美逻辑:一个完善、对称的科学性探索

  二、类比逻辑:一个联系、对比的创造性思维

 第六节 行政刑法学的研究方法(2):交叉思维与动态研究

  一、交叉思维:行政刑法学的重要支点

  二、动态研究:行政刑法学的核心灵魂

第三章 行政刑法规范的创制与发展

 第一节 行政刑法规范的性质:一种特殊的双属性法律规范

  一、规范范畴的基本分类:技术规范与社会规范

  二、法律规范的构成:社会规范、技术规范及其结合

  三、行政刑法规范的突出特征:静态与动态的结合

  四、行政刑法规范的基本内容:行政法规范与刑法规范的衔接及协调 

 第二节 行政刑法规范(1):法律概念

  一、法律概念的功能:表达功能、认识功能与专用功能

  二、法律概念的分类:涉人概念、涉物概念与涉事概念

 第三节 行政刑法规范(2):规则结构

  一、传统的三结构说:假定、处理和制裁

  二、后来的两结构说:假定、处理抑或假定、制裁 

  三、新兴的两要素结构说:行为模式与法律后果

 第四节 行政刑法规范(3):基本原则

  一、从罪刑法定到罪责法定:基本内容的扩展

  二、从罪刑相当到罪责相当:基本原则的发展

 第五节 行政刑法规范的制定(1):制定程序与基本内容

  一、制定的程序:议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及法律的公布

  二、基木内容:一般规定、罪名、罪状及法定刑

 第六节 行政刑法规范的制定(2):制定原则与技术要求

  一、制定原则:从必要性与可行性谈起

  二、技术要求:以规范化和协调性为核心

第四章 行政犯罪的认定与分类

 第一节 行政犯罪的确立基础: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 

  一、行政不法:中外学界在性质认定上的不同

  二、刑事不法:中外学界在范围划分上的分歧

  三、观点各异:"三大差异说"的不同抉择

  四、彼此交叉:具有刑罚后果的行政不法

 第二节 行政犯罪的基本定位:与刑事犯罪相对应 

  一、犯罪:行政犯罪与刑事犯罪的上位概念

  二、刑事犯罪:司法犯罪的一种通称

  三、行政犯罪:与刑事犯罪相对应

 第三节 行政犯罪要件的重构:由四要件说到三要件说

  一、一般犯罪构成理论:从范畴到要件

  二、各国犯罪构成体系:英美、德日、苏中 

  三、行政犯罪构成要件:罪行、主体、罪过

 第四节 构成要件(1):行政犯罪行为

  一、侵害行为:作为、不作为与持有

  二、侵害对象:人与物

  三、侵害结果:种类与意义

  四、相关因素:时间、地点和方法

 第五节 构成要件(2):行政犯罪主体

  一、自然人主体: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二、法人主体:法人与非法人单位

  三、责任能力: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

 第六节 构成要件(3):行政犯罪罪过

  一、主观故意: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二、主观过失: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

  三、相关因素:动机与目的

 第七节 违法阻却事由:法律正当行为 

  一、法律正当行为(1):正当防卫

  二、法律正当行为(2):紧急避险

  三、法律正当行为(3):依照法律

  四、法律正当行为(4):执行命令

  五、法律正当行为(5):正当业务

  六、法律正当行为(6):基于承诺

 第八节 行政犯罪的类型:罪名类型与主体类型 

  一、罪名类型划分:类罪名与具体罪名

  二、主体类型划分:个体行政犯罪与共同行政犯罪

 第九节 行政犯罪的形态:停止形态与罪数形态 

  一、停止形态: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

  二、罪数形态:一罪形态与数罪形态

第五章 行政刑法责任的承担与实现

 第一节 行政刑法责任的确立基础:行政罚与刑事罚的交叉

  一、行政罚:行政法责任 

  二、刑事罚:刑法责任

  三、行政刑罚:行政刑法责任 

 第二节 行政刑法责任的根据:确立与承担根据及原则 

  一、确立根据: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

  二、承担根据:特殊契约论与追求正当性

  三、技术原则:法定、必究与及时

 第三节 行政刑法责任的内容(1):行政刑罚

  一、生命刑:一种最为严厉的行政刑罚

  二、自由刑:管制、拘役、有期与无期

  三、财产刑:罚金与没收财产

  四、资格刑:剥夺权利与驱逐出境

  五、行政刑罚的设置原则:废除死刑与保留自由刑等

 第四节 行政刑法责任的内容(2):非行政刑罚处罚与有罪宣告

  一、非行政刑罚处罚:训诫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行政与保安处分

  二、行政有罪宣告:一种特殊的行政刑法责任内容

 第五节 行政刑法责任的裁量(1):根据与原则

  一、裁量根据:罪性根据、罪情根据和罪责根据 

  二、裁量原则:责罚等质原则和依法裁量原则

 第六节 行政刑法责任的裁量(2):情节与制度

  一、裁量情节(1):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

  二、裁量情节(2):累犯情节、自首情节和立功情节

  三、裁量制度(1):从重、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

  四、裁量制度(2):数罪并罚和缓刑

 第七节 行政刑法责任的终结:因实现而终结和末实现而终结

  一、因实现而终结:行政刑法责任的承担及有罪宣告

  二、未实现而终结:因时效、赦免或其他法定情形 

第六章 我国行政刑法的建设与完善 

 第一节 旭枪与困境中的反思:从劳教立法说起 

  一、劳教制度的历史移位:由政治性向法律性渐变

  二、劳教制度的尴局面:与行政处罚法和立法法相抵触 

  三、劳教立法的重重困境:方案选择中的价值冲突

 第二节 两大制裁体系的交错与混同:劳教立法困境的根本原因

  一、借行政罚之名行刑事罚之实:制裁体系交错与混同的突出表现 

  二、变交错混同为双罚延伸:保安处分分立制的重新设计 

 第三节 犯罪概念的定性与定量:产生制裁体系矛盾的潜在原因

  一、犯罪界定的两大模式:定性分析与定性加定量分析

  二、犯罪防控的深入思考:定量限制的取消与犯罪圈的扩大 

 第四节 法律规范的冲突与整合:完善行政刑法的交汇点

  一、立法冲突:稳定性与易变性

  二、司法冲突:协调性与脱节性

  三、外部整合:与传统刑法相分离兼收并蓄

  四、内部整合:以专门立法为主干兼顾编纂

 第五节 行政刑法的现实与未来:不同理念下的设计与重构

  一、行政刑法的现实设计:人身自由罚的司法化

  二、行政刑法的未来重构:整个行政罚的司法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摘要

英文目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