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经谛鉴+心经揭谛(佛不立相)
  • 金刚经谛鉴+心经揭谛(佛不立相)
  • 金刚经谛鉴+心经揭谛(佛不立相)
  • 金刚经谛鉴+心经揭谛(佛不立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刚经谛鉴+心经揭谛(佛不立相)

串讲 着重讲 问答讲 随机讲 17万字精品讲评260字心经 令你恍然大悟的觉醒之书

128 九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东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829048

出版时间2018-10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0页

货号3--5

上书时间2020-05-1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49万字释放大乘般若智慧的神秘奥义(10—20倍多于常规读本) 

本书是少有的一部白话精细讲解金刚经的读本,帮读者破解学佛难,读不懂的困扰。 

金刚经是佛在世时的一次讲课记录. 

用10种方式,分10个篇章解经,全面消除金刚经的理解障碍. 

这样的诚意讲授,没有根基的人可以轻松领会,有修为的人研读突破精进,处处均是领悟的法门。 

内容简介

《金刚经》在中国文化中是“觉悟”的代名词。它是慧能“闻经悟道”之经,为中国禅宗所遵奉,体现了佛的大乘般若智慧,千古以来读者众多,受益者无数。历代智者无不阅读钻研,希冀由此攀上觉悟的高峰。 

《金刚经》是进入觉悟之途的千古bi读书,本书则好比是今日修读这门觉悟课程所bi读的现代教科书。有此书在手,觉悟可期。 

作者简介

程东,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后潜心于中华文化古道真义,师传有承,复始开新,独创理道学与现代心学。近年在北京潭柘书院讲学,传授现代心学,以及《论语》《传习录》《心经》《坛经》《金刚经》《老子道德经》等儒、释、道经典的至奥实知。已出版讲学专着《明心讲谈》;深解经典专着《佛不立相?金刚经谛鉴》《究竟无证?坛经谛义》《解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理道学专着《真性论》;政论专着《中国道路》等。 

目   录

出版说明/01 

前言/05 

阅读提示/13 

第一篇金刚经文本/1 

本篇说明/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4 

第二篇金刚经诠释/17 

本篇说明/17 

金刚经诠释正文/22 

【参考】人物简介/263 

引用与参考资料/269 

第三篇金刚经析读/270 

本篇说明/270 

金刚经析读正文/273 

第四篇金刚经通读/301 

本篇说明/301 

金刚经通读正文/303 

第五篇金刚经贯读/359 

本篇说明/359 

金刚经贯读正文/361 

第六篇金刚经心读/372 

本篇说明/372 

觉悟本来之经/374 

第七篇觉悟心读/416 

本篇说明/416 

觉悟本来/417 

第八篇金刚经十读/456 

本篇说明/456 

一读:金刚经大意/459 

二读:金刚经大义/462 

三读:金刚经大机/464 

四读:金刚经行迹/467 

五读:金刚经心要/476 

六读:菩萨行/478 

七读:见如来/481 

八读:佛法实义/483 

九读:福德与功德/487 

十读:稀有之人/490 

第九篇金刚经十二题/492 

本篇说明/492 

一关于降心/494 

二关于菩萨/498 

三关于度众生/501 

四关于无相/504 

五关于如来/508 

六关于佛法/512 

七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518 

八关于此经/523 

九关于是非是名句/527 

十关于福德/534 

十一关于功德/540 

十二关于稀有之人/546 

第十篇金刚经精本/552 

本篇说明/552 

金刚经原译精要本/555 

金刚经白话精要本/562 

金刚经精句本(一)/569 

金刚经精句本(二)/572 

后记/575 

序  言

出版说明 

一 

本书是一部觉悟之书。 

《金刚经》在中国文化中是“觉悟”的代名词。它是慧能“闻经悟道”之经,为中国禅宗所遵奉,体现了佛的大乘般若智慧,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千古以来读者众多,受益者无数。历代智者无不阅读钻研,希冀由此攀上觉悟的高峰。 

《金刚经》是进入觉悟之途的千古必读书,本书则好比是今日修读这门觉悟课程所必读的现代教科书。有此书在手,觉悟可期。 

二 

中国文化是一种智慧文化,它是有高度的。在儒、释、道三家中,如果儒家的代表经典是《易经》,道家的代表经典是《道德经》,那么佛家的代表经典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因而这三部经典,不仅分别代表了儒、释、道三家文化,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高度。虽然《金刚经》并非产生于中华本土,但自慧能由此经悟道并开创中国禅宗之后,《金刚经》的境界就已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并被奉作验证觉悟的经典。因此可以这样说,不懂《金刚经》,就不能真懂中国文化。 

“觉悟”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内涵,是一种文化高度的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特殊价值所在。西方文化中没有这项内容。 

中国的崛起,是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中华民族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化的崛起。而中国文化要崛起,就要使其精髓得以继承和发扬。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就要知晓它、理解它、掌握它。这也是出版这部书的目的所在。 

三 

《金刚经》作为中国文化高度的代表之一,与《易经》《道德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内涵深邃,奥义难解,令人感慨如读“天书”。历代注解者众多,无非是希望人们能够读懂,但是真正读懂的却不多。 

《金刚经》是佛的知见,读懂此经即为入佛知见,登佛境界。这意味着一个人的知见要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知见不变,难入此经。但人的一生,最难改变的,就是已有知见。 

《金刚经》难懂,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代的注释者与讲解者,在今天看来都落入一种已经陈旧的、封固的讲解方式。不合今天的人们、以及教外人们的需要,因而局限了《金刚经》的影响。时代已经变了,今日若不讲出今日之理,《金刚经》就难以焕发新的生命力。 

所谓今日之理,即今人以今时知见,实解此经之理。这样的理解,须合于此经实义,亦通于历代讲解,并且具有今时新进的理见特色,才能更易为今时广大读者所接受。 

此书堪称《金刚经》的第一部今时新解之作。透过作者的理解之道,跟从其觉行意境,就仿佛有了一条入佛知见的道路。由此而行,既有的知见将会发生脱胎换骨式的转变,从而度至于前所未知的彼岸——在那里,佛的觉悟境界昭然若揭。 

四 

另外,作者于书中有些用法需说明:如“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未加书名号,也未加引号。这样用是不仅作书名之用,也用其意义,否则会限制其意义的多重性。当然,有些地方意义明确,是应用书名号或引号的,但为保持全书用法统一,免生混乱,因此不用。 

其他一些概念,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也未加引号,原因也在于此。 

胡开祥 

(作者系汕头大学出版社社长) 

书摘

第一篇金刚经文本 

本篇说明 

一 

这篇金刚经文本是鸠摩罗什的译本。鸠摩罗什的金刚经译本是历史上最通行的译本。其译本语言流畅,经中的意义表达得也好,故为人们所采用,成为金刚经的通行读本。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所常说的金刚经,其实说的是鸠摩罗什的金刚经译本。所以本书也以鸠摩罗什的译本为金刚经文本。 

鸠摩罗什(344—413,一说350—409),东晋龟兹国(今新疆疏勒)人,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早期游学天竺,后归故国,被奉为王师。前秦时符坚派吕光率兵迎取,后符坚兵败,吕光自立为王,留鸠摩罗什于凉州十数载。后秦时吕光兵败,鸠摩罗什乃迁于长安译经,被礼奉为国师。鸠摩罗什的主要译著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以上合称三论),以及般若、法华、大智度论、阿弥陀论、阿弥陀经、维摩诘经、十诵律等经论,有系统地介绍了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其所译经典,内容卓拔,文体简洁晓畅,影响深广。其门下弟子僧肇、道生、道融、僧睿、昙影、僧导等,也都卓有成就。 

二 

历史上的金刚经译本一共有六个,除后秦鸠摩罗什的译本之外,还有北魏菩提流支、陈真谛、隋代达磨笈多、唐代玄奘和唐代义净的译本。其中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与义净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他们都翻译了金刚经,可见此经地位的重要。 

六种译本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长处。曾有人专门做过译本间的对照比较工作,并且有专门的论述,这对解读金刚经是很重要的。但因版本与翻译研究已属另一个专题,牵涉的问题较多,受篇幅所限,其他五个译本,以及有关的比较研究,就不在这里作引用和探讨了。因其他译本皆不流行,故本书仅以鸠摩罗什的译本作解读,以应读者所需。 

在下篇“金刚经诠释”中的“释读”部分,本书也酌情参引了其他译本的一些文字作为对照,读者可以从中略窥其他译本的不同特色。 

三 

金刚经的经文,其实是佛与须菩提的一段对话记录。以往金刚经曾被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为段落,并附加有标题,最流行的是梁昭明太子所作的三十二分目。人为地划分章节段落,这或许有利于人们的阅读与理解,但却有失去对话现场感之嫌。因此本篇没有采用,以保持经文的原貌。 

四 

既然经文是对话体,那么其段落就应该是在对话中自然形成的。所以经文应以一个人的讲话为一个自然段。本篇经文即如此处理,并在每个自然段前加了顺序数字,以〔〕符号标注,以便于读者对经文语句进行查找。 

五 

经文中有些概念需要注释。但因下篇“金刚经诠释”是对经文的逐句解释,在其中的“注解”部分已有详细的注释,这里不再作注。 

六 

经文全部采用黑体字,比正文大一号,以示庄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1〕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缽,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2〕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3〕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4〕“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5〕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6〕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7〕“不也,世尊。” 

〔8〕“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9〕“不也,世尊。” 

〔10〕“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11〕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12〕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3〕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14〕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15〕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6〕“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17〕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18〕“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心经》之所以能成为佛教和民间中*广为流传的佛教经典,是因为其内容短小精悍,直接切入佛学的核心要义。故接触佛典,首要学习《心经》。《心经》译本众多,其中唐代玄奘的译本用字简洁,文韵流畅,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古来流传*广。而本书就以此译本为蓝本。
  本书分为几个部分:一是对《心经》的全文串讲,这是本书的“《心经》全文讲解”部分;二是对《心经》的重点讲解,这是本书的“《心经》分段要点”部分;三是关于《心经》的问答和随机讲解,这是本书的“《心经》随谈”部分。
  作者一字一句解读《心经》,带领读者自心深处深入地体会其意境,直入佛学心要,从而让时常陷入烦恼、焦虑、生气的读者,找到破解的法门。
作者简介:

程东,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后潜心于中华文化古道真义,师传有承,复始开新,独创理道学与现代心学。近年在北京潭柘书院讲学,传授现代心学,以及《论语》《传习录》《心经》《坛经》《金刚经》《老子道德经》等儒、释、道经典的至奥实知。已出版讲学专著《明心讲谈》;深解经典专著《佛不立相•金刚经谛鉴》《究竟无证•坛经谛义》《解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理道学专著《真性论》;政论专著《中国道路》等。
目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