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的智慧 陈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佛陀的智慧 陈兵

38 7.9折 4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兵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42444

出版时间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03页

定价48元

货号

上书时间2019-05-2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这是一本内行所著的佛学入门书。  它以南北传佛学界公认的汉译《阿含经》、《本事经》、律藏及今译南传《尼柯耶》等早期经典为基础,以大乘经为补充,根据作者多年研修佛法的体会,从当代人的心灵需求着眼,对佛陀的思想作了完整、准确的归纳与阐释。作者以其丰富的佛学专业素养及对教理行果的内行理解,用精练、平实的现代语言引导读者领会佛法的心髓,也为实修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书中特意精选了53种篇幅短小的佛经,分别系编于各章之后,每页另配有“佛言精粹”以资对照。这种精心安排使得读者能直接领受佛陀的言教,并在吟咏经典中体验佛法的深邃。    本书要言不烦,处处紧扣佛学关键问题,陈述要害,对于专业学者,可称得上是一部严谨的佛学论著,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则可说是一本最佳的佛学入门书。作者简介  陈兵 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文史馆员。主要著作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新编佛教词典》、《道教气功百问》、《道教之道》、《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合著)、《中国道教史》(合著)等.编辑推荐                          佛教作为自内证的宗教,其神圣性根源,不来自超自然的神灵,也不来自世俗的权威,而是来自内心对宇宙人生真理的彻悟。佛陀的智慧,是彻底清除心灵的障敝,如实观照世界的实相。陈兵教授作为中国大陆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资深佛教学者,以教学两界共许的基本经典,直探佛陀本怀,用精炼平实的内行语言,阐释了佛学的精义。佛学素称难治,不仅仅在于二千五百年来经典的繁多和传译的困难,也不仅仅在于历代叠加其上的神秘外衣,而在于佛学重真修实证的实践品格。本书作者积数十年深入经藏并亲身实践之功力,循佛学教理行果、信解行证之内在理路,故能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这部《佛陀的智慧》,把三藏十二部经读薄了,也写活了。”  ——王雷泉(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  本书从释迦的生平叙述起,继而申论原始教法的重要内容。在各章论述之后,又附有相关经典。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导引读者进入原典的核心,使读者在阅读作者的论述之后,可以立即直接品尝到经典的法味。此外,为使读者不致误解法义,又在经文之末附上阐明注解。这样的编辑设计,颇可以使人体会到作者的苦心。  ——蓝吉富(台湾佛光人文社会会学院教授)  本书之写作风格,是以作为一般社会人士之思想性读物为主,并非是学院内的专门著作,因此就可读性而言,确实较有引导入门之功效,但是由于陈教授本身就是当代佛学界的重要学者,因此在广泛的知识介绍的文字中实处处透露出掌握重点、陈述要害的学术实力。更重要的是,本书显现出陈兵教授一生佛学学力的知识视野,他的介绍中不断透露他的佛学造诣,不断显露出他的宗教关怀,不断流露出他的知识性格,可说是一位对佛学与佛教充满了解说热情的当代学人的力作。  ——杜保瑞(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目录前言序论 作为历史人物的佛陀一、佛陀生平大略二、佛陀所说经教三、人格高尚而又为“超人”的释迦牟尼佛四、以佛说的原则对待佛说佛所说经选读1《杂阿含经》第100经佛所说经选读2《杂阿含经》第404经第一章 生死事大一、《箭喻经》的故事二、“诸受皆苦”三、流转三界,苦无了期四、人身难得,当度生死佛所说经选读3《佛说八师经》佛所说经选读4《本事经》第103经佛所说经选读5《法句经·无常品》佛所说经选读6《杂阿含经》第1 162经佛所说经选读7《本事经》第125经第二章 缘起法则与染净因果一、佛陀的辩证法——缘起法则二、四圣谛三、十二因缘四、中道及对诸邪见的批判佛所说经选读8《佛说三转经》佛所说经选读9《杂阿含经》第296经佛所说经选读10《杂阿含经》第287经佛所说经选读11《中阿含经·业相应品·度经》佛所说经选读12《杂阿含经》第474经佛所说经选读13《杂阿含经》第750经佛所说经选读14《本事经》第107经第三章 业、因果与伦理教化一、“业力不可思议”二、业力因果定律三、佛陀业力因果论的伦理教化价值佛所说经选读1 5《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所说经选读16《杂阿含经》第1044经佛所说经选读1 7《法句经·言语品》第四章 “如实知见”一、“三科”、“六大”——佛陀的宇宙结构论二、三法印——佛法的宗要三、空、无相四、真如、实相、如来藏、心性佛所说经选读18《杂阿含经》第265经佛所说经选读19《杂阿含经》第230经佛所说经选读20《杂阿含经》第232经佛所说经选读21《杂阿含经》第199经佛所说经选读22《杂阿含经》第33经佛所说经选读23《本事经》第1 1经佛所说经选读24《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经》第五章 “心为法本”一、从“心尊心使”到“万法唯心”二、自知其心三、自治其心,自净其心佛所说经选读25《本事经》第7经佛所说经选读26《本事经》第8经佛所说经选读27《中阿含经·心经》佛所说经选读28《本事经》第105经佛所说经选读29《法句经·心意品》佛所说经选读30《本事经》第60经佛所说经选读3 1《中阿含经·自观心经》佛所说经选读32《本事经》第102经佛所说经选读3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心品》第六章 慈悲平等,利乐众生一、慈悲喜舍二、从四姓平等到众生平等三、“知恩报恩”四、自利利他,利乐众生佛所说经选读34《法句经·慈仁品》佛所说经选读35《小诵·慈悲经》佛所说经选读36《杂阿含经》第1107经第七章 “现法喜乐”——关于过好世俗生活的教诫一、合理的居家生活二、合理的社会与理想的人间佛所说经选读37《杂阿含经》第91经佛所说经选读38《长阿含经·善生经》佛所说经选读39《佛说玉耶女经》佛所说经选读40《杂阿含经》第1232经佛所说经选读41《法句经·吉祥品》佛所说经选读42《杂阿含经》第929经第八章 三学六度——由人而佛的修证之道一、三十七道品二、出家僧尼的修道生活三、大乘菩萨道四、四向四果及菩萨、佛五、西方净土及念佛法门佛所说经选读43《佛垂般涅檠略说教诫经》佛所说经选读44《增一阿含经·护心品(一)》佛所说经选读45《中阿含经·念处经》佛所说经选读46《增一阿含经·善知识品(七)》佛所说经选读47《杂阿含经》第80经佛所说经选读48《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金刚品》佛所说经选读49《本事经》第78经佛所说经选读50《佛说佛十力经》佛所说经选读51《本事经》第35经结语 佛陀思想的深刻启示一、清醒的文明自觉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教化三、如实正观的冷峻智慧四、“自知其心”、“自净其心”的要旨五、慈悲、精进的精神佛所说经选读52《无量义经·说法品》佛所说经选读53《法句经·述干品》附录了解释佛陀思想的相关重要文献前言  佛陀(Budda),古译“浮屠”,略称“佛”,意译“觉者”,谓圆满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并能指导众生觉悟的圣者,一般指作为历史人物的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成道后自称佛陀,佛陀也是弟子对他的十种尊称之一。《大般涅架经》卷十八解释佛陀义为“既自觉悟,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称为佛。  佛陀是亘古及今最伟大的智者,他立足人间,而从超越人间的、全法界遍宇宙的广大视角,冷静省视人间,抓住个人与宇宙、个人与最深自性关系的大本,以“了生死”问题的解决为核心,通过修行实证,开辟了以“如实知见”的智慧自净其心而成功超越生死、达精彩书摘  作为历史人物的佛陀  在最有影响的世界性圣哲中,佛陀释迦牟尼在生前身后所受到的尊崇敬  仰,可谓举世无双。他在世时被多位国王尊为师长,无数佛教徒把他奉为至  圣、导师和楷模,甚至看作超人、神明。在大乘佛教界,佛陀被普遍视为法  力无边、无所不知、永恒存在的超级神仙,有“大觉金仙”之称。人们用金  银玉石精心为佛陀造像,以表达对这位心中偶像的虔诚敬仰,从而创造出许  多国宝文物、高级艺术品。两干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佛教寺庙里  ,燎绕中或香花簇拥中,佛陀像被一代代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佛陀的遗  骨舍利,成为佛教圣物,被用镶满宝石的金玉棺龛层层包装,供人礼拜供养  ,其出巡展示时万众瞻拜哀感的盛况,令人心魂震撼。  多数中国老百姓,大概主要从寺院大雄宝殿里所供奉的佛像和《西游记  》塑造的如来形象,去认识佛陀,将他视为神祗,殊不知他是个实实在在的  历史人物。  一、佛陀生平大略  尽管古印度人的历史观念极为淡薄,没能留下多少史料,但佛陀的生平  ,还是有不少文字记载,可以说是他同时代的世界伟人中生平事迹记载最为  详悉者。(英)查尔斯·埃利奥特《印度教与佛教史纲》第一卷说,佛陀“有  力的人格在印度文学中留下了比任何其他导师或君王更鲜明的形象”。在众  多佛经和记述佛教戒律制定原委的“律藏”中,有多处关于佛陀身世的自述  和佛陀言行的记录,佛典中有一类专门记述佛陀生平事迹、被称为“佛传文  学”的经典,如《太子瑞应本起经》、《修行本起经》、《过去现在因果经  》、《佛本行经》等。这些文字写成于佛陀逝世后几百年间,难免经过后人  润饰,但源出佛世的传述,其中叙述的佛陀事迹尽管不无出入,而大体轮廓  基本一致。  佛陀诞生在古印度喜玛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地处今尼泊尔  南境的毕拍罗婆(Piprava),已由考古发掘所证实。释迦牟尼是对他的尊称  ,意谓出身于释迦族的圣人或仙人,“释迦”(sakya)乃族名,意译“能仁  ”,“牟尼”(muni)意译“寂默”,是当时人对在山林中修道而获得成就者  的通称。佛陀族姓乔答摩(Gotama),一译“瞿昙”,名悉达多(siddhattha)  ,意译“一切义成”(一切功德皆悉成就)。佛陀亦多称“如来”(tathagata  ),谓乘终极实在或终极真理——“真如”而来,或日真理之现身。当时社  会人士和其他宗教教徒,一般称佛陀为“沙门瞿昙”,意谓姓瞿昙的出家修  道者,“沙门”是当时婆罗门以外的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徒则多尊称佛  陀为“世尊”(世间共尊的最伟大者),此外还有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  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等尊号,佛经中有时也称佛陀为“  牟尼”、“大仙”、“天尊”。  关于佛陀的生卒年代,南北传佛教界共有70多种传说,前后相差数百年  。中国佛教界过去多用公元前1026一前954年说,南传佛教界用公元前623一  前544年说。晚近各国学者利用有限的史料考证,结果非一。中国学者主要  依据“众圣点记”之说,参合其他史料,考定佛陀生卒年为公元前565一前4  86年,这一说法已被中国佛教协会和学术界所通用。但这种说法,也还是一  种盖然性的结论。笔者认为,佛陀的生卒年代可能比这要早。佛陀幼时受过  良好的婆罗门教教育,当然熟知婆罗门教典,但从公认为出自他亲口所说的  《阿含经》看,其中只讲到婆罗门教的四种《吠陀经》,未提到学界判为出  于公元前1000一前800年间的早期《奥义书》,也很难发现有早期《奥义书  》影响的蛛丝马迹,说明他出世应在这些《奥义书》之前。至于根据佛书中  佛灭后百年间阿育王大弘佛法之说,及西方有关阿育王的记载,考定佛陀生  卒年,从历史学来看似乎较为可靠,但古印度称“护法阿育王”者,并非只  有一人,若出差错,则前后相差便会达数百年。这是一个有待新的考古证据  去证实的问题,从了解“佛法”的角度看,佛陀生卒年代即便不大精确,也  无关宏旨。  佛陀降生的古印度,尤其被称为“中国”(中心地区)的恒河流域,是当  时世界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铁器被普遍使用,商贸  相当发达,有了规划整然、有良好的地下排水道和公众浴池,是个人口达数  十万之众的城市,富贵人过着奢侈豪华的物质生活。政治形势与中国的战国  时代甚为相近,有摩揭陀、懦萨罗、跋耆、伐磋、阿槃提等十六大国争雄,  此外还有众多小邦国。随着刹帝利(武士)阶层的勃兴,思想文化方面呈现出  一片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为婆罗门种姓的尊贵地位提供神学论证的婆罗门  教一度衰落,各种以反婆罗门教传统观念为教义实质的沙门集团纷纷涌现,  各自树宗立教,招罗徒众,互相辩论。其中影响最大者为佛典中常说的“六  师外道”——不兰迦叶、末伽梨瞿舍利、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婆浮陀伽旃  那、散若夷毗罗梨沸、尼干子若提子六家。佛陀创立的佛教,亦属沙门集团  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佛陀诞生的迦毗罗卫城,据佛经说为当时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是拥有50  万人口的共和制小国,为拘萨罗国的属国。佛陀之父净饭王,为迦毗罗卫国  王,他与王后摩耶夫人婚后多年,膝下凄凉,年过半百,始生悉达多太子,  欢庆非常。时有一位在山林中修道的仙人阿私陀,进宫为太子看相,惊喜堕  泪,说太子具足三十二种大人物的福相,极为难得,长大后若不出家,必做  统一世界的“转轮圣王”,不过他很可能会出家修道,那样必然会获得最高  成就,成为人天共尊的佛陀。净饭王听后喜忧交加,他期望太子继承王位,  振兴邦国,害怕其出家修道,从此便想方设法阻断太子出家之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