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能力研究丛书·区域发展能力理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理论创新与模式选择
¥
27.26
4.7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姜安印、董积生、胡淑晶 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姜安印、董积生、胡淑晶 编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38656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1页
-
字数
27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区域发展能力研究丛书
- 【内容简介】
-
区域发展的能力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发展中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国区域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是已有能力理论的整合、创新,是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新的区域发展目标和新的区域发展方式,重新审视西部大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重新定位“区域”在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对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是基于中国区域发展实践基础上的对区域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区域发展能力研究丛书·区域发展能力理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理论创新与模式选择》正是基于中国区域发展理念、目标、战略转变的现实,结合大国区域发展中的协调、统筹的区域发展要求和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的区域发展理论创新需要,把要素理论、功能理论、能力理论等整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的一个从区域功能分工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新理论体系。
- 【作者简介】
-
姜安印,男,1961年出生,甘肃会宁人。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2003年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2006年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转型问题研究和制度经济学教学工作,招收产业成长与产业竞争力研究方向博士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主持国家级、省级及各类课题30余项,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十一届)等奖项6项。
董积生,男,汉族,1968年生于甘肃省镇原县。现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社长、副研究馆员。
胡淑晶,女,1964年生于黑龙江鸡西市。现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现代科技室主任、副教授。
- 【目录】
-
第一章西部大开发的成就、问题及经验
第一节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成就
一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二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要素配置更加合理
三对外贸易日趋活跃,开放步伐不断扩大
四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五财政实力大幅提升,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六民生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保障逐步完善
七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八生态工程效益初显,环境恶化有所遏制
九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第二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区域差距缩小幅度未达预期,西部开发面临提速压力
二区域内部差距日益扩大,西部发展出现分化现象
三连片贫困区相对集中,减贫任务艰巨
四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繁重,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五资源开发模式仍然落后,影响西部开发质量
六区域发展能力成长缓慢,西部大开发内在活力不足
第三节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经验
一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保障
二明确的区域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方略
三东西部区域的互动合作是西部大开发的有效途径
四引进科学技术和培育科技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证
五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有力支持
六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机制
七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是西部大开发的最佳方式
第二章区域发展能力理论体系与框架结构
第一节空间价值二元论:区域发展的空间演进特征
一发展在空间上的深化
二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
第二节区位租概念及区域发展机理分析
一空间因素的特质
二区位租:空间分析的新视角
三基于区位租概念的区域发展机理分析
第三节区域发展能力分析框架
一区域发展研究范式的转变
二已有能力理论评述
三区域发展能力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西部区域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已有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一数据处理方法
二评价方法介绍与比较
第二节相关指标体系综述
一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
二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三金融稳健性指标评价体系
四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五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
第三节西部区域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指标体系构建
三总指数的合成
第四章区域功能完善与区域发展能力培育障碍分析
第一节要素的分布不均衡及其流动产生的基础性障碍
一要素分布的不均衡对我国发展格局的影响
二区域要素流动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
三要素分布不均衡及其流动对区域功能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阻碍
第二节行政区经济特性导致的体制性障碍
一行政区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体现
二行政区经济带来的绩效
三行政区经济导致的结构性问题
四行政区经济特性导致的区域功能完善和区域发展能力培育的障碍
第三节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距导致的成长性障碍
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二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距导致的区域功能完善和区域发展能力的障碍
第五章西部重点经济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第一节西部重点经济区的地位
一西部经济总量的极化区
二西部产业发展的精华地带
三人口集聚区
第二节西部重点经济区类型划分
一新区:区域突破的战略支点
二国家战略层面的增长极
三跨区域合作的经济新增长带
四省域经济新增长带
第三节不同类别的重点经济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一新区培育区域发展能力模式选择
二国家战略层面的增长极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三西部跨省域重点经济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四省域内的经济新增长带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第六章问题区域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第一节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一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二革命老区分类
三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第二节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一民族地区基本情况
二民族地区分类
三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第三节西部边贸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一西部边贸区的基本情况
二西部边贸区的类型
三边贸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第四节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一贫困地区基本状况
二贫困地区类型
三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第五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一资源枯竭城市基本状况
二资源枯竭城市类型
三资源枯竭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第六节重点生态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一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基本情况
二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类型
三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第七章对口支援与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成长
第一节对口支援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起步阶段(1979-1982年)
二全面实施阶段(1983一1985年)
三改革阶段(1986一1989年)
四巩固提高阶段(1990-1999年)
五发展和创新阶段(2000年至今)
第二节对口支援实施效果评价
一对口支援总体效果评价
二对口援疆效果评价
三对口援藏效果评价
第三节对口支援对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
一促进转变思想观念
二开发方式借鉴
三优势互补和产业互动
第四节现行对口支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一对口支援政策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对口支援政策的努力方向
第八章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
第一节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的基本思路
一区域扶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二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制度创新
一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实现资源有偿使用
二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实现环境容量有偿使用
三推进士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资源空间管制
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合理流动
五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改革,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
第三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完善
一一般政策
二特殊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