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平凡 1941木刻 版画代表作《妇女》

85000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绘制者李平凡

年代1941

类别木版

印制方式黑白

材质纸本

尺寸37 × 21 cm

上书时间2023-09-06

藏印阁

八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中州版画收藏】保真原版原拓
中国美术馆收藏
李平凡(1922年6月-2011年10月21日),原名李文琨,别名里肯,天津津南人。版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他15岁开始自学版画。他的作品曾在许多国家展出。1959年《我们要和平》一画荣获莱比锡国际版画大展银质奖章,成为中国版画在国际上最早获奖的作品之一。他又是一位非常热心的国际版画交流活动家,在国内外具有令人赞叹的影响,曾荣获“日中美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和“版画交流特别贡献金奖”。作为出版工作者,曾编辑出版过数十种国内外美术出版物。其中郑振铎遗稿《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和《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经他整理、补充、注释出版后。1990年荣获国际图书博览会金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
商品描述
新兴木刻运动第二阶段特殊时期:1937年到1943年中国沦陷地区版画
中国沦陷区和海外地区的版画代表人物就是1922年生于中国天津的李文琨,1937年就学于天津画馆洋画科,有感于鲁迅先生《两地集》中:纵使他是万分平凡的人,人家也看的特别一点。在作品出版时署名为:平凡。
1979年版画家、社会活动家李平凡先生右二(1922-2011)年与古元、力群、曹白等在上海虹口公园鲁迅先生墓前合影
1942年9月出版的《平凡木刻版画》自序中所说:我拿起木板和木刻刀是从1937年开始的,教本是堂兄李文珍和他同学董化羽的几幅木刻和两本木刻书……我只能在摸索中刻木刻。……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平凡版画,这里没有生活的欢乐和欣慰,而是真实的社会和生活的影……饥饿的人群、失业者、疲劳不堪的农夫和农妇、街头巷尾的乞儿。我的信念只有一条:版画艺术不是为了粉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天津被日军占领。15岁的李平凡目睹了沦陷区人民的生活创作了56幅木刻作品。
1937年至1943年在中国天津沦陷区的版画创作是李平凡先生版画艺术初期阶段。特点:技法和造型、刀法比较简单,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要题材。
代表作:1941年时年19岁的李平凡先生创作的版画作品《农妇》原名《秋天的农妇》刻画了一名背柴草负重而前倾身躯、衣衫褴褛、面貌清癯的农妇形象,展现了日寇统治下沦陷区人民痛苦中挣扎的生活,抒发作者心中的愤怒与不平。正如,1947年2月在日本神户李平凡先生在《中国初期木刻集.序言》中写到的:这些作品里,找不到生活的愉慰、欢乐、欣喜,而是中国劳苦大众在黑暗生活之中痛苦的面影......赤裸裸的中国劳苦大众和民族解放战争前夜的现实生活。.......极其贫困、流亡、病疫和饥馑(jī jǐn)的悲惨生活。
1943年至1950年旅日期间是李平凡版画创作的第二阶段。
特点:创作题材以花卉、儿童形象为主。在技法上学习用木板水印,丰富画面表现效果。木刻刀法由粗旷多变,而逐渐转为细腻、精致。
1943年8月李平凡先生应邀赴日担任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华侨美术学校教师。在旅居日本的7年中,师从川西英先生,学习日本水印木刻技法,其创作题材与风格也随之改变。通过描绘风景、花卉和天真烂漫的儿童,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希冀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创立神户华侨新集体版画协会并任会长。1943年在日本神户李平凡先生出版的《浮萍集》记载:我们像水中的浮萍那样在海外萍水相逢,为了木刻艺术,相聚一起,共同组成神户华侨木刻研究会,后改称新集体版画协会,刻些木刻,共同勉励。我们相聚起来,不久又要相离而去,生活的坎坷道路,并不允许我们长久相聚。为了纪念我们在海外共同为木刻艺术而相聚的创作生活,各自选择了作品,献给侨胞作为我们的一个小小的纪念。
代表作:《华侨姑娘》李平凡在日本期间的主要作品 1943年44.1×33cm 黑白木刻 这幅画是李平凡旅日期间人物肖像木刻版画的变革之作,自此少年、儿童成为他人物木刻版画的主要题材,决定了他直到晚年的木刻版画人物画风格。
李平凡先生表现儿童的形象是受到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鲁迅日记》记载的《自嘲》诗: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的精神力量的感召,以儿童作为木刻版画创作题材,甘为版画创作的“孺子牛”,这也是他在侨居日本期间版画创作的原则,他的儿童题材版画是生命获得新生与希望的一种情绪的表达。正因如此,他写到要:不计个人得失,埋头工作,不知疲倦,总是那么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1945年9月15日在日本神户李平凡先生作《日本华侨集体版画协会宣言》记载:中国的日本华侨的一切文化团体,除了少数与帝国主义勾结的傀儡组织之外,都要横遭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弹压和迫害,我们眼前晃动着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枪刺,在耳朵里所爆鸣着的确实日本帝国主义屠杀良民的炮声。现在祖国抗战已经胜利,八年来中华民族的血液沸腾在全国每个地方,祖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在困苦、艰难和饥饿的生活里,仍然现出胜利的微笑,中华民族在世界的生存斗争史上刻上了惊人的一页。我们虽然知道我们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我们却有坚实的信念。我们为了发扬我们祖国新兴版画运动,希望这支海外支流能和祖国的版画运动一起,继承鲁迅遗志,做一些负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我们为了海外的华侨能够深刻理解祖国版画的时代意义,因而了解他,研究他,促进他的发展,于是我们组成了这个团体。因为想以集体力量和祖国人民的生活和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
1946年9月1日在日本神户李平凡先生创办了中日文版报纸《版画文化》。目的在于继承鲁迅先生促进新兴木刻遗志,促进版画艺术研究与发展,促进国际间版画交流,介绍一般版画动态。1947年1月30日在日本神户举办“中国初期版画展”、“中国抗战八年木刻展”等重要展览,编辑《中国初期版画集》向日本人民介绍中国新兴木刻,发展并推动了两国友好交流关系。李平凡使日本人民了解了中国新兴木刻,在日本版画界掀起了研究中国版画的热潮。1947年2月5日日本神户李平凡先生在《答国际新闻记者问》时指出:鲁迅寄赠给嘉吉先生不少中国木刻作品,希望在日本展出......鲁迅先生是十分重视版画国际交流的,这样可以通过版画,加强和加深国际间的了解,促使国际间友好情谊的发展,对国际和平事业有利、有益......为了继承鲁迅先生倡导的版画事业为了开展版画交流活动......我们协会要真正作为中日两国版画界民间友好交流的桥梁。
李平凡先生发展并推动了自鲁迅先生和内山嘉吉开创的中日版画艺术长期保持的友好交流关系。他的一生就是为鲁迅先生所倡导的版画事业奔走呐喊的一生。数十年来,他在国际版画交流、中日友好、中日艺术交流上架起了一座桥梁。
7、新兴木刻运动第三阶段:1949年到1966年是繁荣时期
特点:这一时期全国木刻版画主要是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和新社会的新人新事以及带有鼓动宣传性的作品。一方面: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与作者的新鲜感受和激情,为版画创作带来新的生命与活力。另一方面:由于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趋向单一而缺少丰姿多彩的审美的效应。
1950年5月李平凡先生回国之后至1976年,李平凡先生创作的第三个阶段,是创作的活跃、高峰时期,技法成熟,成就显著。
在北京、上海等多地举办画展、介绍日本水印技法,致力于推广水印木刻技法,吸引了美术学生及版画家进行水印木刻的实验与创作,改变了以往中国版画画坛以黑白木刻创作为主的局面,适应了建国后版画语境转变的需要,促进了五六十年代中国水印版画的勃兴与发展。从事美术教学、创作、研究和美术刊物编辑出版、中日美术交流工作。李平凡在致力于中外版画交流的同时,收藏了一大批国际版画作品。延续中日版画交流活动之外,他还积极开拓了与欧美、港台地区等地的版画交流互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版画界的交流与学习。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版画世界》主编、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师、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顾问等职务。
1949年创作后到1959年李平凡的套色版画《我们要和平》荣获莱比锡国际版画竞赛银质奖章。整幅作品在蓝色的背景下烘托出三个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间的亲密友好,小女孩手捧一只洁白的鸽子,寄托了作者祈求世界和平的心愿。1950年到1966年,这时期李平凡的版画题材也与国内版画发展相一致由于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趋向单一而缺少丰姿多彩的审美的效应。
1966到1976年这个阶段,李平凡多次到嘉峪关、桂林等地写生,为版画创作,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素材。其速写风景画在构图、技法上都有所创新,题材丰富多样,表现了人物生动形象、色彩丰富。摒弃了1950年至1966年阶段的形式单一的儿童版画题材,其速写风景也自成一家,风格独特。
8、新兴木刻运动第四阶段:1976年至今是转型时期。
特点:这一时期主要是新兴版画的转型时期,新的工具材料的广泛应用,扩大了版画品种的范围,各种表现手法的尝试,使版画突破了以写实为唯一途径的表现模式,出现运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表现方式的作品。一个时期新的制作技术的钻研和新的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索创新,才是版画家刻意追求的中心。单纯地以摹写客观事物现象的自然主义倾向的克服,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家主观创造精神以及版画本身艺术特点的充分发挥,是新时期版画前进的重要标志。
1976年至2011年是李平凡创作版画的第四个阶段技法变革时期。在技法上采用铜版印刷、绢印版画等技术,拓展了木刻版画的技术领域,儿童形象再次成为他表现的主要题材。
李平凡先生创作的四个时期:1937年至1943年:李平凡先生创作的初期阶段,沦陷区版画的代表。属于全国新兴木刻发展的第二阶段成长时期。1943至1950年:李平凡先生创作的发展阶段,海外版画的代表。属于全国新兴木刻发展的第二阶段木刻版画成长时期。1950年至1976年:李平凡先生创作的活跃、高峰时期。属于全国新兴木刻版画的第三阶段繁荣时期。1976年至2011年:李平凡先生创作版画的技法高峰、变革时期。属于全国新兴木刻版画的第四阶段转型时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中州版画收藏】保真原版原拓
中国美术馆收藏
李平凡(1922年6月-2011年10月21日),原名李文琨,别名里肯,天津津南人。版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他15岁开始自学版画。他的作品曾在许多国家展出。1959年《我们要和平》一画荣获莱比锡国际版画大展银质奖章,成为中国版画在国际上最早获奖的作品之一。他又是一位非常热心的国际版画交流活动家,在国内外具有令人赞叹的影响,曾荣获“日中美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和“版画交流特别贡献金奖”。作为出版工作者,曾编辑出版过数十种国内外美术出版物。其中郑振铎遗稿《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和《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经他整理、补充、注释出版后。1990年荣获国际图书博览会金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