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安全技术【正版全新塑封】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信息安全技术【正版全新塑封】

信息技术安全【正版全新塑封】

5 全新

库存14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世忠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10

印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货号文海龙驰

上书时间2022-09-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信息技术安全【正版全新塑封】
商品描述
信息技术安全【正版全新塑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世忠 著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4
  • 版次 1
  • ISBN 9787111459903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1页
【内容简介】

  《信息安全技术》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实际需求,以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为原则,明确了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应该掌握的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主体内容。
  《信息安全技术》从密码基础及其应用谈起,详细解释了访问控制模型及技术等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介绍了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安全设备和网络架构安全的基础知识。对windows和linux等常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加固做了详细讲解。接着对web、ftp、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应用安全问题进行了描述,介绍了恶意代码的基本原理及防范技巧。同时,本书对信息安全漏洞和网络安全攻击常用的攻击手段、工具以及防护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本书还探讨了软件开发中的安全问题,以及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安全保护措施。

【目录】
前 言 
第1章 密码学基础 1 
1.1 密码学发展简史 1 
1.2 密码学基本概念 2 
1.2.1 概述 2 
1.2.2 密码系统安全性 3 
1.2.3 古典密码 4 
1.2.4 密码体制的分类 5 
1.2.5 密钥管理 6 
1.2.6 密码协议 7 
1.3 对称密码算法 10 
1.3.1 概述 10 
1.3.2 des算法 10 
1.3.3 3des算法 12 
1.3.4 aes算法 13 
1.3.5 idea算法 14 
1.4 非对称密码算法 14 
1.4.1 概述 14 
1.4.2 rsa公钥密码体制 15 
1.4.3 其他非对称密码算法 16 
1.5 哈希函数和数字签名 17 
1.5.1 哈希函数 17 
1.5.2 消息鉴别码 19 
1.5.3 数字签名 20 
参考文献 22 
思考题 23 
第2章 密码学应用 24 
2.1 概述 24 
2.2 密码学应用基础 24 
2.2.1 使用密码技术保护应用安全 24 
2.2.2 典型密码应用产品 26 
2.3 公钥基础设施 27 
2.3.1 基本概念 27 
2.3.2 数字证书 28 
2.3.3 ca 29 
2.3.4 pki互操作模型 31 
2.3.5 pki的应用与发展 33 
2.4 虚拟专用网络 34 
2.4.1 概述 34 
2.4.2 ipsec 36 
2.4.3 ssl 41 
2.5 特权管理基础设施 44 
2.5.1 概述 44 
2.5.2 架构 44 
2.5.3 属性证书 45 
2.5.4 应用结构 46 
2.6 其他密码学应用介绍 47 
2.6.1 动态口令认证 47 
2.6.2 pgp 51 
2.6.3 openssl 52 
参考文献 54 
思考题 54 
第3章 鉴别与访问控制 55 
3.1 鉴别 55 
3.1.1 鉴别的类型 55 
3.1.2 鉴别的方法 56 
3.2 访问控制模型 58 
3.2.1 基本概念 58 
3.2.2 自主访问控制 60 
3.2.3 强制访问控制 62 
3.2.4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66 
3.3 访问控制技术 69 
3.3.1 集中访问控制 69 
3.3.2 非集中访问控制 73 
参考文献 73 
思考题 74 
第4章 操作系统安全 75 
4.1 概述 75 
4.1.1 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功能 75 
4.1.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设计 76 
4.1.3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要点 81 
4.2 windows系统安全机制 82 
4.2.1 标识与鉴别 83 
4.2.2 访问控制 84 
4.2.3 用户账户控制 85 
4.2.4 安全审计 86 
4.2.5 文件系统 86 
4.2.6 windows xp安全设置参考 87 
4.3 linux系统安全机制 90 
4.3.1 标识与鉴别 90 
4.3.2 访问控制 92 
4.3.3 安全审计 93 
4.3.4 文件系统 94 
4.3.5 特权管理 95 
4.3.6 linux安全设置参考 95 
4.4 安全操作系统 102 
4.4.1 安全操作系统研究概况 102 
4.4.2 安全操作系统设计的原则 103 
4.4.3 selinux简介 103 
参考文献 104 
思考题 104 
第5章 网络安全 105 
5.1 网络协议安全 105 
5.1.1 osi七层模型及安全架构 105 
5.1.2 tcp/ip安全 109 
5.1.3 无线局域网协议安全 114 
5.1.4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 119 
5.2 网络安全设备 123 
5.2.1 防火墙 123 
5.2.2 入侵检测系统 131 
5.2.3 其他网络安全设备 137 
5.3 网络架构安全 142 
5.3.1 网络架构安全的含义 142 
5.3.2 网络架构安全设计 143 
参考文献 148 
思考题 148 
第6章 数据库安全 149 
6.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49 
6.2 数据库安全概述 151 
6.2.1 数据库安全要求 152 
6.2.2 数据库安全措施 153 
6.2.3 数据库完整性 158 
6.2.4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161 
6.3 数据库运行安全防护 162 
6.3.1 数据库安全防护 162 
6.3.2 事前安全检测 164 
6.3.3 事中运行监控 166 
6.3.4 事后安全审计 168 
参考文献 169 
思考题 169 
第7章 应用安全 170 
7.1 应用安全概述 170 
7.1.1 什么是应用安全 170 
7.1.2 常见应用安全威胁 171 
7.1.3 osi通信协议应用安全防护要点 173 
7.1.4 等级保护规范应用安全防护要点 174 
7.2 web应用安全 175 
7.2.1 web应用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76 
7.2.2 web程序安全开发要点 179 
7.2.3 web服务运行平台安全配置 179 
7.2.4 ie浏览器安全配置参考 182 
7.2.5 web安全防护产品介绍 183 
7.3 常用互联网服务安全 185 
7.3.1 电子邮件安全 185 
7.3.2 ftp安全 186 
7.3.3 远程管理安全 187 
7.3.4 域名应用安全 187 
7.4 办公软件使用安全 187 
7.4.1 office字处理程序安全防护要点 187 
7.4.2 即时通信软件安全防护要点 188 
参考文献 189 
思考题 189 
第8章 安全漏洞与恶意代码 190 
8.1 安全漏洞的产生与发展 190 
8.1.1 安全漏洞的含义 190 
8.1.2 安全漏洞的产生 192 
8.1.3 安全漏洞的分类 194 
8.1.4 安全漏洞的发展趋势 195 
8.2 安全漏洞的发现与修复 195 
8.2.1 安全漏洞的发现 195 
8.2.2 安全漏洞的修复 198 
8.3 恶意代码的产生与发展 199 
8.3.1 恶意代码的产生 199 
8.3.2 恶意代码的分类 202 
8.3.3 恶意代码的传播方式 203 
8.4 恶意代码的实现技术 204 
8.4.1 恶意代码的加载 204 
8.4.2 恶意代码的隐藏 204 
8.4.3 恶意代码的自我保护 207 
8.5 恶意代码的防御技术 208 
8.5.1 恶意代码的预防 208 
8.5.2 恶意代码的检测 210 
8.5.3 恶意代码的分析 211 
8.5.4 恶意代码的清除 211 
参考文献 212 
思考题 213 
第9章 安全攻击与防护 214 
9.1 信息收集与分析 214 
9.1.1 信息收集与分析的作用 214 
9.1.2 信息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214 
9.1.3 信息收集与分析的防范 217 
9.2 常见攻击与防范 217 
9.2.1 口令破解 217 
9.2.2 社会工程学 218 
9.2.3 欺骗攻击 220 
9.2.4 拒绝服务攻击 222 
9.2.5 缓冲区溢出攻击 225 
9.2.6 sql注入攻击 226 
9.2.7 跨站脚本攻击 227 
9.3 后门设置与防范 228 
9.4 痕迹清除与防范 230 
参考文献 231 
思考题 231 
第10章 软件安全开发 232 
10.1 软件安全开发背景 232 
10.1.1 软件的发展和安全问题 232 
10.1.2 软件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34 
10.2 软件安全开发的必要性 235 
10.2.1 软件安全保障 235 
10.2.2 传统软件开发的局限性 236 
10.2.3 软件安全开发生命周期 237 
10.3 软件安全开发模型及研究 238 
10.3.1 安全开发生命周期 238 
10.3.2 bsi系列模型 240 
10.3.3 综合的轻量级应用安全过程 241 
10.3.4 软件保障成熟度模型 242 
10.3.5 特点分析 243 
10.4 软件安全需求和设计 245 
10.4.1 软件安全设计原则 245 
10.4.2 威胁建模 247 
10.5 软件安全编码 250 
10.5.1 通用安全编码准则 250 
10.5.2 安全编译 254 
10.5.3 源代码审核 255 
10.6 软件安全测试 256 
10.6.1 概述 256 
10.6.2 模糊测试 256 
10.6.3 渗透测试 257 
参考文献 259 
思考题 260 
第11章 新技术安全 261 
11.1 云计算安全 261 
11.1.1 云计算概述 261 
11.1.2 云计算安全体系 262 
11.1.3 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 265 
11.1.4 云计算安全标准 270 
11.2 物联网安全 272 
11.2.1 物联网概述 272 
11.2.2 物联网安全体系 274 
11.2.3 物联网安全的关键技术 277 
11.2.4 物联网安全标准 280 
11.3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 283 
11.3.1 工业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283 
11.3.2 工业控制系统的主要安全威胁 285 
11.3.3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架构 286 
11.3.4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标准 290 
参考文献 291 
思考题 292 
附录 缩略语 29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信息技术安全【正版全新塑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