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28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可夫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24-5

上书时间2024-06-16

再来一本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崔可夫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6563116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0页
  • 字数 18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了作者崔可夫1926年作为苏联外交信使、1927年作为军事顾问,1940年末作为苏联驻中国武官及随后兼任中国国民革命军总军事顾问的工作,活动情况和在中国的各种见闻。

  本书中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其中包括:斯大林对中国抗日战争进程和国共两党的分析、对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动机的阐述及对崔可夫肩负使命的交代;蒋介石和国民党其他军政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实行限制、挑衅直至悍然制造皖南事变的具体事实;美英苏等国驻中国外交和军事代表为达到各自的战略目标在重庆展开的博弈;作者与蒋介石和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陈诚等人的交往情况,以及他作为武官和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对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训练水平、官兵素质、作战能力等方面的描述。本书对了解1941年前后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了解苏联对华政策和研究中苏关系史,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1926年至1942年,苏联元帅。崔可夫曾三次被派往中国。1926年秋,前往中国北方担任外交信使;1927年秋,被派往中国任军事顾问,在中东铁路事件中参与指挥满洲里、海拉尔战;1940年底,被派往中国担任苏联驻华武官兼中国军队总军事顾问。
    1962届校友。1943年生,永定虎岗人,教授,少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国防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是新一代儒将。196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1969年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野战军从事军事翻译工作。1969年参加东北边境珍宝岛战斗后一线的潜伏和巡逻任务,并担任俄语翻译工作。1977年底调军事学院,1983-1985年在军事学院指挥专业学习,1985年起在国防大学工作,从事战略和军队建设研究和教学。1990年赴前苏联乌克兰基辅大学进行高级学者访问,1991年秋赴泰国等国家访问。编著有《军队建设学》等16部,译著有《美国军事战略》、《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合译)等15部共300万字。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是我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德国观点的二战史,该书翻译出版,填补了我国二战资料的空白,得到军内外的颇高评价,影响较大,再版三次。他译著成果显著,被誉为年轻军事翻译家和后起之秀,被公认为知名度较高的苏联问题专家和全军知名的军队建设研究专家,译著质量甚高,深得好评,曾先后获“五个一工程”奖及国家、军队荣誉奖、特等奖。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由正师职岗位被选拔进军级领导班子,调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2000年晋升为少将。
【目录】
译者的话

作者的话

在中国的使命(编辑部导读)

第一次到中国出差

中东铁路事件

克里姆林宫的谈话

拜会蒋介石

皖南事变

形势分析

蒋介石在观望

重庆会晤

出任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

蒋介石仍在观望

蒋介石与各省军阀

北进还是南进

宜昌战役准备

日军进攻长沙失败

日本人准备南下

我要为祖国而战了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