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

186 全新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天骥、康保成 著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sd03

上书时间2024-04-09

学术万卷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天骥、康保成 著
  •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215063952
  • 定价 18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8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共七篇四十八章,大体分纵向与横向两大部分。从纵的方面讲,“唐前戏剧形态篇”重新审视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分析了《东海黄公》、《踏谣娘》与巫术的密切联系。在“杂剧院本篇”发现了“杂剧”的最早出处,而且进一步对唐、宋、元各代杂剧的演出形态进行了新的探讨。“明清传奇篇”对一些特殊的演出形态辟专章予以讨论。从横的方面讲,“脚色渊源篇”从“旦”、“末”、“捷讥”这几个脚色的命义问题出发,进而观照外来文化与民族戏剧的关系问题。“戏剧服饰篇”考察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历史,阐述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本质、起源和在不同时代、不同剧种中的不同表现,揭示中国历代戏剧服饰与生活服饰的关系,并分析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程式性、符号性、可舞性和装饰性。“演出场所篇”除了从汉译佛经中寻找“戏场”和“瓦舍”、“勾栏”的来历并对学术界较为忽视的船台源流及其演出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总结了出我国古代剧场观念的一些规律。“音乐唱腔篇”勾勒出明清两代主要唱腔的源流、特征与演出的关系及其基本走向。
【目录】
绪论
唐前戏剧形态篇
第一章关于中国戏剧起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巫觋说”及其论争
第二节“歌舞说”及其论争(附“劳动说”)
第三节“综合说”(“多源说”)及其论争
第四节“傀儡戏说”及其论争
第五节“外来说”及其论争
第六节新世纪展望

第二章中国戏剧之源——巫与巫术
第一节巫术原理及上古巫师
第二节王国维“戏剧源于巫觋”说补证

第三章先秦古优与优戏形态
第一节古优的性质
第二节蘧与戚施
第三节古优的来源
第四节先秦优戏的表演形态及其影响

第四章汉魏戏剧形态
第一节汉代乐舞百戏及其巫术源头
第二节以《东海黄公》为代表的角抵戏
第三节以《公莫舞》为代表的歌舞戏
第四节汉魏优戏
第五节傀儡戏

第五章《踏谣娘》形态及其来源
第一节关于《踏谣娘》的文献记载及学者们的分歧
第二节踏歌与《踏谣娘》
第三节踏歌及《踏谣娘》的产生地域
第四节踏歌的传播及其与《踏谣娘》的关系
第五节浑脱、拨头与《踏谣娘》及巫术

第六章参军戏的形态及其衍变
第一节参军戏是歌舞、说白结合的表演
第二节参军戏的化装和道具
第三节参军戏是古代傩的变形
第四节参军戏衍变的轨迹

杂剧院本篇
第七章“杂剧”观念的历史及其命名意义
第一节指称问题的意义
第二节“杂剧”观念的诠释史
第三节对“杂剧”观念的解释
第八章唐代的各类型杂剧
第一节歌舞戏
……
第九章“斫拨”的形态
第十章热戏与唐宋戏剧的演出形态
第十一章金元院本的形态及其在后世的遗存
第十二章元剧的“杂”及其审美特征
第十三章元杂剧中人物上下场和冲场的表演形态
第十四章明代杂剧形态的变异

南戏传奇篇
第十五章“南戏”本义与南戏体制的渊源
第十六章宋元南戏的剧本体制与演出形态
第十七章明代南戏的剧本形态
第十八章明代前期南戏的演出形态
第十九章明清堂会戏演出诸形态
第二十章折子戏研究
第二十一章“跳加官"形态研究

脚色渊源篇
第二十二章“旦”的渊源
第二十三章“末”的渊源
第二十四章关于“净”
第二十五章“丑”和“副净”
第二十六章古剧脚色“捷讥”的来源

演出场所篇
第二十七章汉唐戏场的来源及演出
第二十八章“瓦舍”、“勾栏”及其演出
第二十九章宋元之前的船台演出
第三十章宋元时代的船台演出
第三十一章明清时期的船台演出
第三十二章明清贵族家园戏台及厅堂演剧

戏剧服饰篇
第三十三章古代戏剧服饰的源流
第三十四章宋金戏剧的服饰
第三十五章元明杂剧服饰
第三十六章明清传奇服饰
第三十七章清代宫廷大戏服饰
第三十八章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特征

音乐唱腔篇
第三十九章戏曲音乐与声腔的形成
第四十章宋元南曲戏文与北曲杂剧
第四十一章明代四大声腔及其变异
第四十二章昆山腔艺术形态
第四十三章弋阳腔艺术形态
第四十四章清代声腔概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