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常学习与专业化革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工作常学习与专业化革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新

60 8.0折 75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河西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克松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5-23

恭喜堂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克松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94158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工作常学习与专业化革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新》将国际上已然兴起的、主要聚焦于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工作场所学习”(Workplace Learning)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实践范式引入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定领域,是目前国内一本系统提出并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问题的著作。
  《工作常学习与专业化革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新》认为: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呼唤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实现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范式转换,而工作场学习与“自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化革新取向深度契合,能够成为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有力杠杆;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在动机、策略、环境以及绩效四个维度上均存在不同表现程度的流弊,整体暴露出断裂式、碎片化、孤立性、低层次的困境;未来,职业院校需要扎根于校本脉络、基于系统视野和能力建构取向整体设计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场学习机制。
【作者简介】
  林克松,男,1984年9月出生,江西玉山人,党员。2014年6月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16年6月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证书。现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讲师,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近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副主编教材1本;在《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6篇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得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意涵及理论模型
第一节 工作场学习的立论探源
一、情境理性知识观:理性嵌于情境之中
二、情境性理论:认知与学习的情境属性
三、实践认识论:在实践中认知
第二节 工作场学习概念的省思与再构
一、工作与学习逻辑关系的三重隐喻
二、工作场所与学习关系的反思
三、工作场学习的本质解读
第三节 工作场学习的发生机制
一、认知需求导向的学习发生机制:认知心理学视角
二、认知场境导向的学习发生机制:社会文化活动理论视角
三、认知共同体导向的学习发生机制:组织行为学视角
四、工作场学习发生机制的再认识:整合眭视角
第四节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差异表征
一、属于成人学习,呈现显著的自我导向性
二、源于“为教而学”,彰显明确的专业目的性
三、赖于“实践性知识”,散发浓厚的实践性韵味
第五节 “双层双翼”理论模型:整合性分析框架
一、传统学习理论模型的分析和借鉴
二、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理论模型的构建

第二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动机
第一节 理论探析
一、学习动机经典理论:学习动机存在多重诱因
二、成人学习动机理论:职业动机影响学习动机
三、教师学习动机理论:内外因素交互作用
四、“双驱动”理论模型:测量框架
第二节 问卷编制与测量
一、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二、测量项目的收集与编制
三、问卷项目的预测与筛选
四、正式施测
第三节 特征归结与差异表征
一、基本特征描述
二、不同类别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特征比较
三、不同区域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特征比较
四、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策略
第一节 理论探讨
一、学习策略研究的三重取向
二、工作场学习策略的维度划分
三、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研究的取向和结构
第二节 访谈研究
一、访谈研究的目的和技术路线
二、访谈问题的设计和样本选取
三、访谈资料的编码
四、访谈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结构模型探索
一、问卷编制与测量
二、结构的探索性分析
三、结构的验证性分析
第四节 特征归结与差异表征
一、基本特征描述
二、不同类别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特征比较
三、不同区域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特征比较
四、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环境
第一节 “工作场为学习场”隐喻的逻辑:三重视角
一、管理学视角:工作场所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绝佳场域
二、心理学视角:工作场所为学习提供“文化制品”
三、人类学视角:工作场所提供参与或共同参与的棚会
第二节 学习环境的理论视阈
一、学习环境意涵的多重解读
二、学习环境研究的三重取向
三、学习环境的已有测量工具
第三节 问卷编制与测量
一、研究目的和遵循原则
二、问卷项目的收集
三、问卷项目预测与筛选
四、正式施测
第四节 特征归结与差异表征
一、基本特征描述
二、不同类别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特征比较
三、不同区域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特征比较
四、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绩效
第一节 理论探讨
一、内涵演绎
二、研究视角
三、模型建构:“宏观知识论”的视点
第二节 问卷编制与测量
一、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二、问卷项目的收集
三、问卷项目预测与筛选
四、正式施测
第三节 特征归结与差异表征
一、基本特征描述
二、不同类别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特征比较
三、不同区域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特征比较
四、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的关系
第一节 关系假设
一、工作场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假设
二、工作场学习策略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假设
三、工作场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假设
第二节 关系检验
一、工作场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关系的检验
二、工作场学习策略与学习绩效关系的检验
三、工作场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关系的检验
四、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个案比较
一、个案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的量化比较
二、个案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的比较
三、个案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的比较
四、个案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比较
五、个案比较的发现

第七章 职业教育教师有效工作场学习的机制
第一节 系统优化——有效表征及其机制模型设计
一、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有效表征
二、职业教育教师有效工作场学习的整合机制模型设计
第二节 内在激励——学习动机催生机制
一、“境界向上”:塑造职业院校学习愿景催生组织学习动机
二、“眼睛向下”:创新职业院校工作设计催生个体学习动机
第三节 行动学习——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一、“做中学”——职业教育教师作为“行动f生实践者
二、“反思中学”——职业教育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第四节 组织学习——组织知识生成机制
一、“向经验教师学习”:个体互动
二、“在共同体中学习”:团队互动
第五节 生态调节——学习环境优化机制
一、“以学习为中心”:学习的理念
二、“生态制度”:学习的制度
三、“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环境”:学习的文化
第六节 知识管理——学习绩效提升机制
一、“生活史叙述”:职业教育教师个体知识管理机制
二、“创建学习型学校”:职业院校组织知识管理机制

结语 寻求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革新的新意义
附录
附录1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问卷
问卷A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问卷
问卷B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问卷
问卷C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问卷
问卷D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问卷
附录2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