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

64 8.0折 80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河西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建设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8-28

恭喜堂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于建设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39674
  • 定价 8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05页
  • 字数 316千字
【内容简介】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一书由考古资料出发,以考古资料为基础,附之文献佐证,系统考察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华文化源流中的历史地位,包括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红山文化文明起源之路,红山文化包含的文明要素,等等,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抓住红山文化研究的核心和主旨,重点评估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和文化源流中的地位,发掘红山文化的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一 相关概念的阐释
(一)“文化”与“考古学文化”
(二)“文明”与“国家”
(三)社会形态
二 红山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三 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二)创新之处
章  红山文化的环境背景和经济形态
一 文化的摇篮――红山文化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红山文化分布区现代自然地理概貌
(二)红山文化分布区上古自然环境与气候特征
二 红山文化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业模式
(一)红山文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水平
(二)红山文化的经济结构和生业模式
第二章  红山文化的渊源及其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一 本地区考古学文化与红山文化的源流
(一)小河西文化
(二)兴隆洼文化
(三)赵宝沟文化
(四)小河沿文化
二 红山文化与同时期其他考古学文化交流
(一)红山文化与后岗一期文化及庙底沟文化
(二)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及凌家滩文化
(三)红山文化与山东大汶口文化
(四)红山文化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文化的交流
第三章  红山文化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
一 聚落分布与社会结构
(一)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聚落分布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
(二)老哈河流域的聚落分布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
(三)大小凌河流域的聚落分布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
二 居住址与社会结构
(一)居住址布局
(二)居住址与社会结构
三 祭祀址与社会结构
(一)非独立祭祀址与社会结构
(二)独立祭祀址与社会结构
(三)独立祭祀址随葬玉器与社会结构
四 人物造像与红山社会
第四章  红山文化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活动
一 “天神”崇拜与祖先神崇拜――敬天崇祖
(一)从自然崇拜到“天神”崇拜
(二)发达的祖先崇拜
(三)以祖神宾天神
二 祭祀的使者――巫觋
三 祭祀活动的制度化
四 祭祀礼器――彩陶和玉器
第五章  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一 红山文化与“酋邦”
二 红山文化与“古国”
三 红山文化与“神本社会”
第六章  红山文化所代表的中华文明起源之路
一 有关文明起源问题的理论探讨
二 上古时代的“巫史传统”
三 “由巫而王”
四 “由祀而礼”
五 三代时期王的出现和礼制的形成
六 红山文化在世界文明起源史中的地位
第七章  红山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
一 红山文化与中国龙凤崇拜文化的起源
二 红山文化与中华尚玉传统
三 红山文化与商文明
四 红山文化与祀天祭地和崇祖尊王
五 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
六 红山文化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