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责任品质探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责任品质探究

71 8.1折 88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河西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1-12-15

恭喜堂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苏兰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6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61040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社会责任品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书以社会责任品质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社会责任品质的科学为支撑点,以社会责任品质的培育目标为动力点,以社会责任品质的形成路径为落脚点,对个体的社会责任品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本书旨在通过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及对策探讨,揭示个体社会责任品质的现实表征、概念、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培育目标及形成路径,从而实现对现实社会由个体社会责任品质缺失或弱化等问题所导致的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为新时代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目录】
●绪论

一 论题缘起与研究的意义

(一)论题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三 研究的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 研究的对象与主要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章 社会责任品质的时代语境

一 新时代责任的基本特征

(一)责任主体的多元性

(二)责任关系的复杂性

(三)责任组织的网络性

(四)责任内容的虚实两相性

二 责任危机:当代人类面临的困境

(一)责任替代:技术责任代替道德责任之忧

(二)责任冲突:多元责任伦理的差异与矛盾

(三)责任漂移:复杂网络行为的现代性之思

(四)责任分散:道德冷漠与道德盲视的生产

三 社会责任品质: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诉求

(一)社会责任品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成分

(二)社会责任品质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诉求

(三)社会责任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四)社会责任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

第二章 社会责任品质的概念厘定

一 责任的、维度与类型

(一)责任的

(二)责任的维度

(三)责任的类型

二 责任品质的理解

(一)责任品质的

(二)责任品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 社会责任品质的界说

(一)社会责任的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的责任观与社会责任品质

(三)社会责任品质与社会责任感的辨析

(四)社会责任品质与道德品质的关系

第三章 社会责任品质的结构与特征

一 社会责任品质的结构审视

(一)社会责任品质结构的内容维度——公共生活理论的视角

(二)社会责任品质结构的层级阐释——冰山模型理论的视角

(三)社会责任品质结构的类型分析——组织行为理论的视角

(四)社会责任品质生成的维度理解——道德发展理论的视角

(五)社会责任品质的模型建构

二 社会责任品质的特征分析

(一)社会性——社会责任品质的本质特征

(二)主体性——社会责任品质的人格特征

(三)利他性——社会责任品质的道德特征

(四)参与性——社会责任品质的实践特征

(五)终身性——社会责任品质的生成特征

第四章 社会责任品质的影响因素

一 社会责任品质的个体影响因素

(一)角色差异的影响

(二)社会责任能力强弱的影响

(三)自由限度的影响

二 社会责任品质的社会影响因素

(一)社会责任的归属

(二)社会责任品质的评价

三 社会责任品质的教育影响因素

(一)教育主体对社会责任品质的影响

(二)教育资源对社会责任品质的影响

(三)教育载体对社会责任品质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责任品质的培育目标

一 社会责任品质培育目标的理论基础

(一)确立社会责任品质培育目标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

(二)遵循社会责任品质培育目标的责任心理学规律

二 社会责任品质培育的总体目标

(一)秩序理性:强化社会责任认知

(二)社会关怀:培育社会责任情感

(三)社会担当:磨练社会责任意志

(四)社会参与:引导社会责任行为

三 社会责任品质培育的阶段目标

(一)社会责任品质培育起步阶段的目标

(二)社会责任品质培育深化阶段的目标

(三)社会责任品质培育成熟阶段的目标

第六章 社会责任品质的形成路径

一 社会责任品质形成的社会引导

(一)交往理论:社会引导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引导的价值导向

(三)社会参与:社会引导的实践形式

二 社会责任品质形成的学校主导

(一)学校“公共交往”的四种类型

(二)基于“公共交往”的学校教育变革

(三)学校“公共交往”与社会责任品质形成的交互关系

三 社会责任品质形成的制度保障

(一)制度正义与社会责任品质的形成

(二)分配制度:利益的基本保障

(三)担责制度:责任力的积极助推

(四)荣誉制度:责任风尚的有效激发

四 社会责任品质形成的自我作为

(一)自我规范与社会责任品质的形成

(二)自我实践与社会责任品质的形成

(三)自我发展与社会责任品质的形成

结束语 社会责任品质:新时代文明的价值审视与实践追寻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