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统计制度变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中国统计制度变迁

79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河西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建军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1-12-15

恭喜堂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建军
  •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3
  • 版次 1
  • ISBN 9787550441927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新中国统计制度变迁》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统计制度产生、变革及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变迁过程,依据变迁时间线共分为三大部分:*部分内容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统计制度的变迁展开,这一部分是中国统计事业的开创时期,为中国统计事业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改革开放后到2012年间我国的统计制度变迁展开,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统计机构恢复、增设及撤销的变更情况,从机构角度反映出我国统计工作的变迁。还包含了我国周期性普查制度、常规性统计调查制度、专项调查制度等内容。第三部分围绕新时期下的统计制度展开,意在探讨及研究统计制度在新时期的完善与发展。
【作者简介】
郭建军,数量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美国纽约城市大学Baruch College访问学者,四川省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应用计量经济分析、经济统计研究。,马丹,女,经济统计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科学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金融统计、宏观经济统计等领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等各级课题多项。,黎春,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数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经济统计与公司财务交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董春,博士,副教授,现任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统计、产业经济和统计调研等,致力于将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应用到产业经济领域。,张红历,1974年12月出生,甘肃兰州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任职于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分析及其在区域经济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目录】
目录

上篇 1949—1977 年新中国统计制度的建立

第一章 统计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3

第一节 政府统计机构的萌芽(1949—1953 年) ……………………… 4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政府统计机构发展(1954—1977 年) ……… 12

第三节 小结……………………………………………………………… 16

第二章 统计调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8

第一节 统计调查制度的初步建立……………………………………… 19

第二节 统计调查制度的曲折发展……………………………………… 22

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法…………………………………………………… 26

第四节 小结……………………………………………………………… 31

第三章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的建立与发展……………………………… 33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的初步开展…………………………… 34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的曲折发展…………………………… 38

第三节 小结……………………………………………………………… 43

第四章 主要专业统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45

第一节 工业统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46

第二节 农业统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51

第三节 基本建设统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58

第四节 商业统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63

第五节 交通邮电统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70

第六节 小结……………………………………………………………… 74

中篇 1978—2012 年新中国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章 统计机构的发展……………………………………………………… 79

第一节 国家统计机构的恢复与改革…………………………………… 80

第二节 调查队的组建…………………………………………………… 81

第三节 小结……………………………………………………………… 84

第六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85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探索和过渡(1978—1992 年) ……… 86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确立和发展(1992—2002 年) ……… 105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完善(2002—2012 年) ……… 140

第四节 小结…………………………………………………………… 155

第七章 统计调查制度的发展……………………………………………… 157

第一节 周期性普查制度……………………………………………… 158

第二节 常规性统计制度……………………………………………… 168

第三节 专项调查制度………………………………………………… 176

第四节 统计报表制度………………………………………………… 180

第五节 统计标准体系………………………………………………… 187

第六节 小结…………………………………………………………… 192

第八章 专业统计制度的发展……………………………………………… 194

第一节 农业统计制度………………………………………………… 195

第二节 工业统计制度………………………………………………… 202

第三节 基本建设统计制度…………………………………………… 208

第四节 运输邮电统计制度…………………………………………… 212

第五节 商业统计制度………………………………………………… 216

第六节 金融统计制度………………………………………………… 218 

第七节 旅游统计制度………………………………………………… 223 

第八节 小结…………………………………………………………… 226 

第九章 统计法规的发展…………………………………………………… 229 

第一节 统计法的基本特点与作用…………………………………… 230 

第二节 统计法律制度基本框架……………………………………… 232 

第三节 统计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232 

第四节 统计法的制定与修改………………………………………… 234 

第五节 统计行政法规与规章制度…………………………………… Tm[238 

第六节 小结…………………………………………………………… 239 

下篇 新时代统计制度的发展与展望 

第十章 统计制度改革的新举措…………………………………………… 243 

第一节 “四大工程” 的开展与实施…………………………………… 244 

第二节 周期性普查制度的发展……………………………………… 247 

第三节 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 253 

第四节 就业统计的发展……………………………………………… 258 

第五节 小结…………………………………………………………… 261 

第十一章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的发布与实施………… 262 

第一节 修订背景……………………………………………………… 263 

第二节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的修订内容…………… 264 

第三节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实施的意义…………… 268 

第四节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的实施情况…………… 270 

第五节 小结…………………………………………………………… 271 

第十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发布………………………………………… 273 

第一节 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 ………………………………… 274 

第二节 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 ………………………………… 277 

第三节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登记制度改革……………………… 283 

第四节 小结…………………………………………………………… 286

 第十三章 统计法规………………………………………………………… 287 

第一节 统计监督机构的设立………………………………………… 288 

第二节 统计法规的健全……………………………………………… 289 

第三节 小结…………………………………………………………… 292 

第十四章 专业统计制度…………………………………………………… 293 

第一节 主要专业统计制度的发展创新……………………………… 294 

第二节 统计方法的变化……………………………………………… 303 

第三节 统计标准的变化……………………………………………… 311 

第四节 小结…………………………………………………………… 318 

第十五章 展望……………………………………………………………… 320 

第一节 “三新” 统计未来的发展与挑战……………………………… 321 

第二节 统计技术改革………………………………………………… 325 

第三节 提升统计服务能力…………………………………………… 331 

第四节 小结…………………………………………………………… 335 

参考文献……………………………………………………………………… 33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