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论争议问题研究
全新正版现货
¥
57.2
7.3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贾济东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58943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78元
货号29313338
上书时间2024-07-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为研究主线,按照“客观构成要件、排除客观违法的事由、主观构成要件、排除主观责任的事由”四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架构,从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修正形态三个维度,遴选犯罪论领域的若干争议问题依次展开讨论。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司法实践提出的难题,梳理学说的脉络,考察立法的妥当性,对各种理论和观点条分缕析,致力于理论、立法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提出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理论和实践中的疑问。
【作者简介】:
贾济东,1971年生,湖北巴东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德国海德堡大学高研究学者。历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国家检察官学院湖北分院教授、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等职。曾挂职任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北京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发表论文90余篇,主要作品有《外国刑法学原理(大陆法系)》(2013年)、《渎职罪构成研究》(2007年)、《中国反洗钱立法研究》(2005年)、《中国刑法全书》(2012年)等。
【目录】:
编 导 论
章 犯罪论争议问题序说
一、本书的研究主线
二、本书的研究框架
三、本书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 犯罪的实质
节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根本分歧
一、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含义
二、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沿革
三、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主要争论
第二节 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之提出
一、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理论基础
二、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之提倡
第三节 本书的立场选择
第三章 犯罪论体系
节 我国犯罪论体系争议与共识之梳理
第二节 犯罪论体系发展和完善之基本要求
一、理论层面的逻辑性和精细化
二、实践层面的实用性和简便性
第三节 我国犯罪论体系完善的路径选择
一、基本立场
二、指导原理
三、体系构造
四、具体适用
第二编 客观要件
第二编(上) 客观构成要件
第四章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
节 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概说
一、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内涵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界定
第二节 我国作为义务理论通说及司法难题
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二、职业或业务要求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三、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四、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第三节 我国作为义务理论之发展完善
一、深化我国作为义务来源的内涵
二、扩充我国作为义务的形式来源
三、探究我国作为义务的实质来源
四、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作为义务论之提倡
第五章 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之反思
节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客观归责本体论的批判性反思
第三节 客观归责方法论的合理性借鉴
第四节 客观归责论与相当因果关系说的辩证分析
一、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危机
二、相当因果关系说的修正
第五节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论的未来走向
一、修正的相当因果关系说的优越性
二、修正的相当因果关系说之借鉴
第二编(下) 排除客观违法的事由
第六章 防卫限度的认定困境与出路
节 防卫限度认定之困境
第二节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分析与理论诠释
一、“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地位
二、“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内涵
第三节 防卫限度的判断路径与实践贯彻
一、防卫限度的判断路径
二、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第七章 紧急避险的利益衡量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紧急避险中利益衡量的立场选择
一、结果论
二、非结果论
三、综合主义
第三节 紧急避险中利益衡量之规则与具体要素
一、紧急避险中利益衡量的规则
二、紧急避险中具体的利益衡量要素
第四节 紧急避险利益衡量的实践贯彻:以生命法益为例
第五节 基本结论
第八章 被害人承诺的规范与适用
节 被害人承诺的实践难题
一、相关案例
二、适用分析
第二节 被害人承诺的理论争议
一、被害人承诺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二、被害人承诺正当化根据之学说
三、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被害人承诺的立法建议
一、域外立法与适用考察
二、我国存在被害人承诺的立法基础
三、具体立法建议方案
第三编 主观要件
第三编(上) 主观构成要件
第九章 过失犯罪构造理论之反思
节 过失犯罪认定的实践困惑
第二节 过失犯罪的理论基础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二、预见可能性的含义
三、注意义务的内容
第三节 过失犯罪构造理论之梳理
一、日本过失理论之演进
二、德国过失学说之争议
三、我国学者之探讨
第四节 我国过失犯罪构造理论之选择
第五节 新过失论之具体适用
第三编(下) 排除主观责任的事由
第十章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司法处境
第二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体系地位争议
一、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不要说
二、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必要说
三、学说评析
第三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规范与适用之域外考察
一、大陆法系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立法与判例
二、英美法系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实践
第四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犯罪论体系地位之确立
一、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主观要件说之提倡
二、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主观要件说之展开
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主观要件说在实践中的运用
第十一章 企业合规与单位刑事责任
节 我国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规范与适用难题
一、单位犯罪的立法缺陷
二、单位犯罪的认定困境
第二节 法人犯罪域外立法与刑事责任理论依据之演进
一、法人犯罪域外立法的缘起与发展
二、法人刑事责任理论之依据
第三节 合规背景下法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模式
一、企业合规向刑事合规的演变
二、法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不同模式
第四节 合规背景下完善我国单位刑事责任之路径
一、单位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保证人义务
二、单位刑事责任的合规化调整
第四编 修正形态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的疑难问题
节 共同犯罪的基本范畴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三、共犯与正犯
第二节 共犯与身份的基本问题
一、身份
二、共犯与身份的具体展开
第三节 共犯的未完成形态
一、共同正犯的未完成形态
二、教唆犯的未完成形态
三、从犯的未完成形态
第四节 从共犯关系的脱离
一、从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
二、从教唆犯关系的脱离
三、从从犯关系的脱离
第五节 共犯的错误
一、同一共犯形态内的错误
二、不同共犯形态间的错误
第六节 共犯的罪数、竞合
一、共犯的罪数
二、共犯的竞合
第七节 余 论
一、共同过失犯罪
二、间接共犯(共犯的共犯)
三、共谋共同正犯
四、间接正犯
五、片面共犯
六、网络共同犯罪
第十三章 教唆犯的性质
节 教唆犯的概念
第二节 教唆犯性质之国内理论及立法现状
一、学说概览
二、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
第三节 教唆犯性质有关学说之检视
一、从属性说与独立性说之评析
二、独立构成说之检讨
三、二重性说之批判
第四节 修正的独立性说之主张
第五编 结 论
第十四章 结论与展望
节 本书的理论体系
一、行为无价值二元论是本书的基本立场
二、四阶层犯罪论体系是本书的基本理论架构
第二节 主要争议问题的基本结论
一、关于客观要件的争议问题
二、关于主观要件的争议问题
三、关于修正形态的争议问题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全新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