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4版)
  •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4版)
  •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4版)
  •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4版)
  •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4版)
  •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4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4版)

全新正版现货

82 5.5折 149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尼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19352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49元

货号26914371

上书时间2024-07-06

天涯淘书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本书向人们展示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不断变化,对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有帮助。《社会心理学》第14版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为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学生呈现了各个社会心理学主题的 新发展情况,作者尼拉 R.布兰斯科姆和罗伯特 A.巴隆均为知名学者和有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心理学教授,他们特别善于将理论和实际经验联系起来。第14版更新部分尤其引人注目,如每章的“研究告诉我们”部分,探讨研究结果如何帮助人们解决有关社会生活的重要问题。                
目录】:译者序
前言
关于作者
第1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生活中的科学  /  1
1.1 社会心理学: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做什么的  /  3
1.1.1 社会心理学是自然科学  /  3
1.1.2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行为  /  6
1.1.3 社会心理学寻求理解社会行为与思想的原因  /  6
1.1.4 社会心理学在变化的世界中寻求基本原理  /  9
1.2 社会心理学的前沿  /  10
1.2.1 认知与行为:同一枚“社会硬币”的两面  /  10
1.2.2 情绪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  10
1.2.3 社会关系:它对幸福感有多重要  /  10
1.2.4 社会认知科学:当社会心理学遇到脑科学  /  12
1.2.5 内隐(无意识)过程所扮演的角色  /  13
1.2.6 全面思考社会多样性  /  14
1.3 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解答问题:通过研究增长知识  /  15
1.3.1 系统观察法:描述我们周围的世界  /  15
1.3.2 相关性:寻找关联  /  16
1.3.3 实验法:通过系统干预获得知识  /  18
1.3.4 对因果关系的进一步思考:中介变量的作用  /  20
1.3.5 元分析:评估知识体系  /  20
1.4 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上的地位  /  21
1.5 对知识与个人权利的渴求: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  22
1.6  限度地从本书中获益:使用指南  /  24
总结与回顾  /  24
第2章 社会认知:我们怎么看社会  /  26
2.1 启发式:如何使用社会认知中的简单法则  /  28
2.1.1 代表性:通过相似进行判断  /  28
2.1.2 易得性:如果我能回忆起它,那它一定是频繁出现的  /  29
2.1.3 锚定调节:你哪里开始变得不同  /  31
2.1.4 现状启发式:这是什么?是否是好的  /  32
研究告诉我们 人们倾向于选择现状  /  32
2.2 图式:组织社会心理学的心理框架  /  34
2.2.1 图式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注意、编码和提取  /  34
2.2.2 启动:究竟哪些图式指导我们的思维过程  /  35
2.2.3 图式的持续:为什么不可信的图式有时也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和行为  /  36
2.2.4 通过隐喻去推理:修辞如何影响社会态度和行为  /  36
2.3 社会思维的两种基本模式: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  /  37
2.3.1 自动加工过程和自动化的社会行为  /  38
2.3.2 自动加工过程的优势:不仅仅是效率  /  39
2.4 社会认知中潜在的错误来源:为什么理性比你想的要少  /  40
2.4.1 社会思维的基本“倾向”:过度乐观  /  40
2.4.2 社会认知中错误的具体来源:反事实假设、迷信思维  /  43
2.5 情感和认知:情绪如何影响思维,思维如何影响感觉  /  45
2.5.1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  46
2.5.2 认知对情感的影响  /  47
2.5.3 情感和认知:两个独立系统的社会神经科学依据  /  49
研究告诉我们 为什么释放自己的行为,能让我们感觉良好  /  49
总结与回顾  /  50
第3章 社会知觉:寻求理解他人  /  52
3.1 非言语交流:不言之语  /  53
3.1.1 非言语交流的基本渠道  /  54
3.1.2 社会生活中的非言语线索  /  56
3.1.3 识别欺骗  /  58
研究告诉我们 非言语线索在工作面试中的作用  /  60
3.2 归因:了解行为的原因  /  62
3.2.1 归因理论:我们如何试图理解社会  /  62
3.2.2 基本归因偏差  /  65
研究告诉我们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自己比其他人优秀  /  68
3.2.3 归因理论的应用:干预和洞察  /  69
3.3 印象形成与管理:整合他人的信息  /  71
3.3.1 印象形成  /  71
3.3.2 印象管理  /  74
总结与回顾  /  75
第4章 自我: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  /  77
4.1 自我呈现:管理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自我  /  79
4.1.1 在预测行为方面的“自我–他人准确性”  /  79
4.1.2 自我呈现的策略  /  81
4.2 自我知识:决定我们是谁  /  83
4.2.1 内省:内省以探索我们自己行为的原因  /  83
4.2.2 观察者角度的自我  /  84
4.3 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  /  85
4.3.1 对自我的定义依社会情境而定  /  87
4.3.2 对自我的定义依别人的看法而定  /  89
研究告诉我们 归属感与群体关系的重要性  /  90
4.3.3 自我的变迁:过去与未来的自我  /  91
4.3.4 为什么自我控制难以实现  /  92
4.4 社会比较:我们如何评估自己  /  94
4.5 自尊:对自己的态度  /  96
4.5.1 自尊的测量  /  97
4.5.2 移民如何影响自尊  /  98
4.5.3 男性和女性在自尊水平上存在差异吗  /  99
研究告诉我们 歧视知觉与自尊  /  100
4.6 当自己成为偏见的对象  /  102
4.6.1 隐瞒身份:如何损害幸福感  /  102
4.6.2 克服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  /  102
总结与回顾  /  105
第5章 态度:对社会世界的评估与反馈  /  107
5.1 态度的形成:态度是如何发展的  /  112
5.1.1 经典条件作用:联结学习  /  112
5.1.2 工具性条件作用:奖励“正确”看法  /  114
5.1.3 观察学习:学习他人  /  115
研究告诉我们 社会模型和饮食  /  116
5.2 态度何时以及为什么会影响行为  /  117
5.2.1 态度与行为之间的情境因素  /  118
5.2.2 态度的强度  /  118
5.2.3 态度的性:既得权益的角色  /  119
5.2.4 态度的确定性:清晰度与正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